只有了解观音菩萨的发心、功德和出世本怀,我们才能用实际行动向菩萨学习,成就菩 萨品质。 [原文]
学佛的核心目标是解脱,其关键在于体认空性,而《心经》的禅观正是引导我们直接契入空性的手段。 [原文]
智慧和慈悲,是人类共同向往和推崇的两大理念。通过正念开启智慧,通过利他增长慈悲大爱,也是未来世界特别需要的。 [原文]
1.选择所缘,培养专注和觉察,2.安住觉知,将此带入每个当下,3.放下觉知,体认无念。 [原文]
对个人来说,心是幸福安乐的根本;对社会来说,心又是和谐安定的所系。所以,调心不仅是个人的需要,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。 [原文]
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;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;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,身心怡悦 ;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,住平等舍。 [原文]
生起慈心,必须克服这些障碍。一方面和众生建立连接,对众生有感觉,愿意友好地对待他们,帮助他们;另一方面要打开心量,接纳各种众生。 [原文]
八步骤三种禅修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,也是落实佛法修学的关键。 [原文]
在我们的人生中,信仰究竟意味着什么?是生命的最终依归,还是可有可无的点缀?信仰究竟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?是人生道路上的智慧明灯,还是遭遇挫折时的心灵安慰? [原文]
何为幸福?我是谁?生从何来,死往何去?何为命运?活着究竟为什么? [原文]
什么是真正的成功?如何将现实和终极价值挂钩,把商场变成道场?使生命进入生生增上的良性循环。 [原文]
人工智能时代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。科技日新月异,生活丰富便利,人们却依然忧思难安。在这物质发达而内心迷茫的时代,人类将何去何从? [原文]
幸福到底是什么?幸福是特定条件下的假相,还是代表生命本质的存在?什么阻碍了我们获得幸福? [原文]
断舍离既能提升生活品质,还能增上修行,净化身心,是世间法和佛法的有效结合。 [原文]
茶不仅仅是物质生活,还承载着传统文化,尤其是禅文化的内涵,可以提升为多样化的精神生活。 [原文]
人生,最重要的是生命,最希求的是幸福。如何才能使人生获得幸福? [原文]
如果希望立足于心理治疗来了解和学习禅宗,《坛经》是最好的入手处,其视角和方法,代表了禅宗核心的视角和方法。 [原文]
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料,立足于佛法智慧的高度,以儒家的做人教育为基础,同时吸收心理学的方便,为家庭和社会培养出健康、优秀的下一代。 [原文]
人生在世,什么关系才是最重要的?有三类:一是人与人的关系,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,三是人与自我的关系。 [原文]
传承东方智慧,由此造就良好的心态、高尚的精神、美好的人格。 [原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