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僧伽的教育问题》是济群法师对唐代道宣律师所著《四分律删繁补缺行事钞·师资相摄篇》的解读,可在线观看相关音像资料,并有光盘结缘。 [原文]
群法师2004年在戒幢佛学研究所开讲的“《略论》系列讲座”整理而成,共上中下三册,分为77课。 [原文]
本书根据济群法师2004年在戒幢佛学研究所开讲的“《略论》系列讲座”整理而成,共上中下三册,分为77课。 [原文]
本书根据济群法师2004年在戒幢佛学研究所开讲的“《略论》系列讲座”整理而成,共上中下三册,分为77课。 [原文]
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宗喀巴大师造,大勇法师译·法尊法师补译 [原文]
正如古德所说“佛法无多子”。宗大师也告诉我们,这核心的内容就是三主要道:出离心、菩提心和空性见。请大家记住:掌握了三主要道,也就掌握了整个佛法的精髓。 [原文]
《道次第》的修学目标,即舍弃凡夫心,成就佛陀的品质。关于舍凡夫心,本论主要是通过下士道和中士道的观修来进行。 [原文]
这部论典为我们提供了非常简明的修学套路。通过这一引导,可以使我们摆脱凡夫心,进入解脱的轨道,成佛的轨道...... [原文]
法师的讲解立足于《略论》整体架构,揭示每个修学阶段的重点和运作原理,并对各修学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做了深入剖析,使学人由表及里,知其然,更知其所以然。 [原文]
法师的讲解立足于《略论》整体架构,揭示每个修学阶段的重点和运作原理,并对各修学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做了深入剖析,使学人由表及里,知其然,更知其所以然。 [原文]
法师的讲解立足于《略论》整体架构,揭示每个修学阶段的重点和运作原理,并对各修学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做了深入剖析,使学人由表及里,知其然,更知其所以然。 [原文]
法师的讲解立足于《略论》整体架构,揭示每个修学阶段的重点和运作原理,并对各修学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做了深入剖析,使学人由表及里,知其然,更知其所以然。 [原文]
法师的讲解立足于《略论》整体架构,揭示每个修学阶段的重点和运作原理,并对各修学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做了深入剖析,使学人由表及里,知其然,更知其所以然。 [原文]
法师的讲解立足于《略论》整体架构,揭示每个修学阶段的重点和运作原理,并对各修学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做了深入剖析,使学人由表及里,知其然,更知其所以然。 [原文]
《入菩萨行论》由寂天菩萨所造,全论共分十品,从第一品菩提心利益到静虑品、智慧品、回向品,阐述了由凡夫“趋入菩萨律仪”的一切学处,涵盖了从发心至六度万行的整个过程,是关于修学菩提心、实践菩萨行最畏系统而圆满的论典。 [原文]
学佛首先应皈依三宝,而且是真切、投入、全身心的皈依,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,不存在患得患失的反复。惟有这样的皈依,才能使我们真正站到菩提大道的起跑线上。否则,终究还是在场外徘徊。即使领到一张属于自己的皈依证,也只是拥有了入场的通行证。还需自己走过去,才能使之生效。这段距离,正是靠我们对三宝的信心来跨越。 [原文]
佛陀对这个世界的意义,不仅在于他成就解脱,还在于他成道之后,将解脱的原理和方法广为宣说,让每个有缘闻法的众生都能走上解脱之道。佛陀在首次说法时,以苦集灭道四谛,将自己证悟的真理作了归纳。其后四十五年的种种说法,百般譬喻,都是围绕这一纲要展开。 以下,我们将通过对佛陀生平的介绍,围绕佛陀的出家、求道、降魔、成道、说法, [原文]
一盏灯的光明是微弱的,短暂的,随时可能熄灭。而当一灯点燃百盏、千盏、万盏灯时,就能光光互映,照彻大千。传灯所要做的,就是把佛法之光传递出去,让更多众生与佛法结缘,于佛法受益;让更多众生成为修学路上的伙伴,相互增上,彼此激励。 [原文]
书院首先是一个自觉觉他、弘扬佛法的修学团体,然后才是一个具有慈善性质和互助功能的公益组织。两者是彼此促进,相互深化的。修学和弘法,可以说是心灵的慈善;而传灯和互助,又是对修学内容的具体实践。在这样一个定位和模式之下,再由义工团队推动整个书院的工作。所以说,义工就是菩提书院的中坚力量。 [原文]
作为一个完整的修学体系,究竟应该具备哪些要素?在多年修学过程中,我发现,法门虽多,宗派虽多,但都离不开皈依、发心、戒律、正见、止观五大要素。其中,前三项是各宗修学的共同基础。目前存在的修学问题,很多就是因为基础不够,或是信心不足,或是发心不正,或是戒律废弛,这又会直接影响到正见和止观的修行。 [原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