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发布


  • 我们可能会失去财富,但不会失去智慧;我们可能会失去健康,但不会失去慈悲;我们可能会失去家庭,但不会失去爱心;我们可能会失去事业,但不会失去信仰。如果智慧、慈悲、爱心和信仰也会失去的话,那只是由于我们不加珍惜而选择了放弃。 [原文]

  • 学佛首先要具足正见,并对自己的心有正确认识,知道心理活动的状态、原理和规律。否则,所谓的心灵环保只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。阿基米德曾经说过:给我一个支点,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。即使烦恼习气有着巨大的力量,只要我们以佛法作为杠杆,以正见作为支点,也能从根本上动摇它,并将它连根拔除。 [原文]

  •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,做人就贯穿了我们的一生。可以这么说,做人是我们终身的职业,这职业的特殊性还在于,我们无法请假,无法辞职,无法将属于自己的工作移交给别人。所以,如何将人生过得更好,过得更有意义,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,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。 [原文]

  • 我们不愿让心有片刻空闲,也属于不良习惯。世人习惯于忙碌,不肯将心念稍做停留。除工作、家务之外,还用各种娱乐打发所剩无几的业余时间,不断助长向外攀援的心,使我们只有在外境刺激中才感到充实,一旦稍有闲暇,就觉得空虚无聊。其实,这种所谓的充实是短暂而虚假的。 [原文]

  • 人类生活的本身就是取得认识的过程,而对世界的如实认识,正是一切认识最终抵达的目标所在。直至今日,科学对宇宙的认识还远远不够,它只能告诉我们:宇宙具有潜在的无限性。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佛法对世界的认识:小世界是有量有边的,而十方微尘数世界,乃至整个宇宙却是无边无际的。 [原文]

  • 在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中国,佛教常常因出世而被社会所抵触。当年,梁漱溟先生所以由佛入儒,便是感于佛教与现实脱轨,无法解决“此时、此地、此人”的问题。 [原文]

  • 《心经的人生智慧》《学佛者的信念》《幸福人生的原理》为济群法师最早出版的弘法系列书籍,也是流传最广的一套丛书。书中,法师以其深厚的佛学素养,对《心经》《行愿品》《十善业道经》等人们熟知的经典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,既是对佛法正见的通俗解读,也是对生活修学的正确引导。自1999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以来,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。 [原文]

  • 本书是关于《十善业道经》的解读,是济群法师最早出版的弘法系列书籍,也是流传最广的一套丛书。书中,法师以其深厚的佛学素养,对《心经》《行愿品》《十善业道经》等人们熟知的经典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,既是对佛法正见的通俗解读,也是对生活修学的正确引导。自1999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以来,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。 [原文]

  • 本书是济群法师关于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的解读,是济群法师最早出版的弘法系列书籍,也是流传最广的一套丛书。书中,法师以其深厚的佛学素养,对《心经》《行愿品》《十善业道经》等人们熟知的经典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,既是对佛法正见的通俗解读,也是对生活修学的正确引导,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。 [原文]

  • 人工智能时代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至。科技日新月异,生活丰富便利,人们却依然忧思难安。在这物质发达而内心迷茫的时代,人类将何去何从?2018年2月,济群法师和著名哲学家周国平教授,就“人工智能时代”这一热点进行探讨。 [原文]

  • 2017年10月,厦门南普陀寺阿兰若处,济群法师与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名誉主任委员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,进行了两个半天的对话。 [原文]

  • 2015年10月25日,世界佛教论坛新媒体分论坛之一“大道大商——佛教与企业文化”在无锡灵山梵宫精彩开幕。由济群法师总负责,资深媒体人杨锦麟先生担任主持,曹德旺先生、杨钊先生和李金友先生担任对话嘉宾。 [原文]

  • 2008年10月,西园戒幢律寺举办第三届戒幢论坛,主题为“佛法与心理治疗”,邀请教界人士及心理学界的专家学者参与。这是一次佛教界主动与心理学界进行的正面交流,那么,这种沟通的意义何在? [原文]

  • 佛陀的修行和证道;佛陀在世间的示现;念佛是为了见贤思齐;如法受持三皈五戒;学佛需要引导和氛围。 [原文]

  • 何谓色空不二;破除我执后有真我吗;善恶终有报;内观是什么? [原文]

  • ​提升皈依的发心;菩提心的发起与守护;力量不足可以多发愿;能不能乘愿再来;恒顺众生的前提;出世亦入世,利他即利己。 [原文]

  • 学佛要放弃世间追求吗;争与不争的选择;随缘还是进取;面对伤害的两种方式;慈悲是懦弱吗;怎样做合格的父母? [原文]

  • 选择工作的自我考量;做企业的立足点;如何缓解责任感带来的焦虑;事情太多怎么办;如何面对快节奏的生活;忙要忙得有意义。 [原文]

  • 正命生活,免造不善业;素食和不杀生;不纵容也不过度惩罚;环保之本在于改变观念;什么是正报和依报? [原文]

  • 活在当下的意义;如何战胜不良心理;怎样令自他和乐;身苦和心苦;幸福感从何而来;看山到底是不是山? [原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