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记第十五届菩提静修营主题讲座"解脱心理学"

文│观赢   图│观尘、慧吉

  音频在线收听>>>
  久远劫来,我们无数次穿梭于六道,每一次归来都想认出自己的本来面目,却一再旋出旋进。长夜漫漫,道险渊深已然可怕,更可怕的是,我们看不清这颗心将带我们走向何方,认不出哪一条是轮回路,哪一条是解脱路。10月2日下午2点,第十五届菩提静修营开营第一日,西园寺戒幢讲堂,济群法师升座,开讲“解脱心理学”。
  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,是学禅者的梦想。但对多数人而言,禅的境界都如水中月、镜中花那样遥不可及。为什么?就在于人们忽略了,顿悟是需要心理基础的。《百法明门论》的修行理路,为我们指明了迈向解脱的门径。
  法师经常告诫我们,要在做事中修行,谨慎用心,不要让狡猾的凡夫心抢占心灵平台。否则,貌似在精进修行,实则离解脱渐行渐远,甚至背道而驰却不自知。如果落入贪嗔痴,不论学多少经教,做多少善事,都无异于蒸沙作饭,认贼为子,遑论解脱?
  心灵世界幽微复杂,凡夫心伺机而动,我们如何能在烦恼启动的第一时间发现并认出它?法师说,《百法》是一部帮助我们认识心灵世界的宝典。通过对种种心理现象的辨析,便可逐步了解内心,识破与轮回相应的心理,并加以对治。
  我们轮转生死,沉身苦海,还持绳自缚,佛陀不忍众生苦,为迷途众生开示四谛法门,阐明了轮回与解脱两重因果。但很多人虽发愿出离、成就解脱,却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内涵,甚至有人误以为解脱便是要出家或放弃所有。其实,解脱的重点在于对心的认识、调整和净化。
  佛法自古以来被称为心学,它和世间心理学最大的区别,就在于对待贪嗔痴的态度。心理学将贪嗔痴视为正常的人格,只是在它们表现严重并导致心理疾病时才去关注。而佛法则将贪嗔痴称为三毒,认为这些本身就是心理疾病,是我们成为凡夫的罪魁祸首。解脱,正是为了止息贪嗔痴,获得真正的自在。在这个意义上,佛法又可称为“解脱心理学”,而《百法》正是走上解脱之路的基础。

一、意识和潜意识

  唯识学将心分为八识。其中,前五识为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,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五个渠道。
  我们生于娑婆世界,为万物之灵,具备修行的最好身份,皆因有理性思维,也就是第六意识的作用。但如果没有佛法正见作指导,就会妄念纷飞,后患无穷。所以意识可谓双刃剑,既是造业轮回的作祟者,还是开发智慧、成就解脱的关键。
  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属于潜意识。前者是我执的根源,后者储藏着无始以来的生命经验。我们身体、语言、意识活动都会在内心产生相应的力量,并随外境产生活动,即唯识所说的“种子生现行,现行熏种子”。因为内心有善和不善的力量,所以种子也有杂染和清净之分。包括每个人拥有不同的能力、兴趣、爱好,都是生命长期积累的结果。
  你有没有关注过,自己是一个美好的存在,还是一个糟糕的存在?你是什么,比你拥有什么更重要!法师的问题发人深省。
  资产、房产、赛场上的金杯、福布斯排行榜,都不该成为我们的凝神处。我们却在有限的岁月中,将这些短暂的幻觉视为牢不可破的“信仰”,反而忽略了内心建设。法师说,每个人内心都像一座园林,有花朵,有果实,有荆棘,有杂草,还有贪嗔痴的种子……只有亲近善知识,听闻正法,树立正见,才能帮助我们拔除荆棘杂草,种下菩提种子,进而通过不断修行,转迷为悟,转染成净。

二、解脱的心理基础

  心念每时每刻都在变化,纷繁复杂。除了八识,唯识学还把心所分为五十一种,共六类。第一为遍行心所,即常规的普通心理,分别是作意、触、受、想、思。
  当六根面对六尘,妄念如万马脱缰、呼啸而至时,我们是否有所警觉,是否有正见在门边把守,还是埋头造恶,任随贪嗔痴生起,在轮回道中打转?
  如果没有正见,我们就会对六根门头生起的一切现象产生错误认识,从而导向轮回。这就需要在根尘相对时保持觉知,学会用无常、缘起、无我的正见去观照,建立与解脱相应的正向心行。所以,五遍行是解脱修行的基础心理。

三、解脱的心理建设

  修行,要断除和烦恼相应的心所,培养和解脱相应的心所,即百法的五种别境心所,分别是欲、胜解、念、定、慧。
  “我一定要解脱!我一定要出离轮回!”强烈的善法欲是修行乃至成佛的动力,至关重要。否则,我们就会把佛法作为知识,看似在如饥似渴地学习,实则与解脱毫不相干。
  何谓深信佛法?何谓恭敬三宝?信为道源功德母。如果不是真正的深信与恭敬,就会心存怀疑,难以体会佛法内涵。所以,胜解的程度不同,也决定了我们今生乃至未来的道路。通过闻思经教树立正见,培养正知正念,最终用空性慧断除烦恼,是一条稳妥的解脱之路。
  随后,法师又简单讲述了十一种善心所、六种根本烦恼、二十种随烦恼等。条分缕析,对如何通过调心来长养善心、解除烦恼、走向解脱,指明了入门之径和前行方向。
  两小时的讲座倏忽而过,营员们唯恐漏听一字。降魔者先降其心,心伏则外魔伏,众魔退。盼望这场降伏己心的战斗早日胜利!讲堂中,法师洪亮的声音似乎仍在回响:当每一种凡夫心出现时,我们能不能立即把它认出来——你是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