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济群法师于厦门海悦酒店开示“企业家的人生战略”

文│道清   图│智丹、汪锦锋、观轩

  7月8号,小暑刚过,连日阴晴不定的天气,又复盛夏炎热。下午3点,应中欧福建校友会之邀,菩提书院院长上济下群法师于厦门海悦酒店为800多名听众开讲“企业家的人生战略”讲座。

  讲座伊始,菩提合唱团供养了两首歌曲《贝加尔湖畔》和《处世梵》,悠扬的歌声荡涤着在场每个人的心灵,使那颗被晒得火热的心,慢慢变得平和、安静。紧接着,在主持人的引领下,全场起立,恭请法师升座。
  我们往往更关注企业战略,却很少关注人生战略,甚至会把企业的成功等同于人生的成功,把企业的战略当作人生的战略。那么,企业战略与人生战略有什么关系?其实,接受不同的文化,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战略,不同的企业战略。
  我们一生,究竟是要为追求企业的成功而活着,还是为追求做人的成功而活着,又或是为生命的成功而活着?法师指出,我们需要一种智慧的文化、觉醒的文化,才能作出究竟的解答。接着,他从以下四个方面娓娓道来。

一、认识我是谁

  我们每个人最关注的就是自己,但究竟什么能代表我?很多人把身份执以为我,为这个身份而奋斗。但这有很大的蒙蔽性,让我们看不清楚自己,看不见生命永恒的困惑。
  济群法师指出,要探索“我是谁”,离不开对人性的认识。
  其实人都有两面性。西方哲学认为人有动物性和理性;西方宗教认为人有神性和兽性;而佛教认为人有佛性和魔性,虽然我们都有迷惑和烦恼,但同时也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,都可以成佛。
  法师指出,只有了解人性,我们才能知道如何选择,明了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。

二、生从何来

  正确地认识我从哪里来,可助我们选择更好的人生。法师分别从三种不同的文化视角对此进行了阐述,并指出佛教并不认同神创论和进化论。
  佛教认为每个生命的发展和延续,都有其因缘因果。天赋、缘分、命运都是过去无尽轮回中的一种累积,决定我们现在是怎样的人,而我们发展什么样的人性和心性,会决定我们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。
  世界万物都遵循着因缘因果的规律,佛教讲“因上努力,果上随缘”,就是要我们在尊重客观因缘的前提下,从因上努力,那么,结果自然就会变好。
  法师指出,只有多种善因,遵循因果规律,多培植福报,多培养慈悲心和利他心,我们的生命才能变得更好。

三、死往何去

  文化的传承,会影响一个人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建立。如果没有正确的三观,便会给人生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。这个世界对我们的影响,关键不在世界本身,而在于我们的认识。我们的认识决定了世界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。
  因此,我们要对未来做出智慧的选择,就需要接受、传承一种智慧的文化。
  法师指出,佛教就是一种智慧的文化,不仅重视外在的利益,也重视内在的利益;不仅重视现实的利益,也重视未来的利益;不仅重视个人的利益,也重视社会的利益。自利和利他实际上是可以统一的。

四、企业家的成功战略

  要处理好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,建立正确的成功观。
  清末,有学者提出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,指出要以东方文化为体,以西方文化为用,把中西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。
  法师提出,今天,我们不仅要学习西方商业文化的长处,更要了解佛教文化,立足于生命的高度。如此一来,我们获得的成功就不仅是现世的,同时也是究竟的;不仅是利益个人的,同时也是利益社会的。
  要处理好出世和入世的关系。
  法师笑言,一味地积极入世往往会把自己搞得很累。大乘佛教十分重视利他的修行,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修习慈悲,成就无我品质;在做事的过程中修习智慧,成就空性智慧。通过学习佛法,就能有一份超然的心态,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。

 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讲座,济群法师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层层剖析了各种论点,厘清了许多似是而非的答案。
  原来,人生不是为企业服务,企业的成功不等同人生的成功,应该立足于人生的深度和文化的高度正确看待成功。关于成功和生命意义的问题,值得当今时代的每个人去深思,去探索……

  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亦十分精彩,嘉宾们围绕轮回、利他、做企业的意义以及生命的意义等问题踊跃发言。法师时而幽默诙谐,时而旁征博引,以生动易懂的语言一一解答。全场数次掌声雷动,经久不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