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济群法师在广福寺开讲《心灵创造幸福》
文│智苗 图│果心、张立初
寒冬,最期盼暖阳普照;尘世,最需要清凉法音。12月9日,平阳广福寺宝胜讲堂内气氛庄严,安静祥和;义工们组织有序,早早到场。上济下群法师应大众的虔诚礼请,在此开讲《心灵创造幸福》。除平阳佛教协会、广福寺僧众外,各地信众也慕名而来,现场八百余人,座无虚席。
讲座开篇,法师就指出:幸福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。在物质富裕、生活稳定的今天,为什么很多人感到不幸福?财富等同于幸福吗?如何让心灵创造幸福?接着,法师从五方面深入剖析了心灵和幸福的关系。
一、逆境是幸福的增上缘
每个人都会遇到顺境和逆境。顺境时感觉很幸福,一切顺心如意,惟愿天长地久;而当外境不符合一厢情愿的设定时,内心就开始抗拒,不愿接纳,结果怨天尤人,甚至愤怒仇恨,制造出更多烦恼。如果逆境本身是第一支毒箭,那么这些烦恼就是第二支毒箭,它对我们的伤害更大。
“每个逆境的产生,对我们都是一个提醒。”济群法师如是说。“从佛教角度来看,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因果和无常变化的。学会用缘起的智慧审视每件事,就能找到问题的原因;学会用无常的眼光看世界,就能接纳一切变化,避免第二支箭的伤害。每个逆境都是我们进步的机会!”这番话让听众的精神为之一振,“从修行角度来说,逆境是重要的增上缘。顺境让我们忘乎所以,逆境却使人生变得更有深度!”法师的话语重心长,发人深省。
二、五福是幸福的大家庭
真正的幸福既包括外在福报,更要拥有内在的高尚品质。这不仅能为此生带来福报,还能为未来带去幸福。接着,济群法师对“长寿、富贵、康宁、好德、善终”五福一一加以剖析,赋予全新内涵。
其中,长寿是一切福报的基础。富贵是既富有又高贵,不仅指外在财富,还包括精神的富有,如慈悲、无私、善良等,这是任何人都摧毁不了的。学佛就是在成就高尚的生命品质,是精神富有的最佳体现。
康宁即身体健康,内心安宁。“身心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,修身养性是人生第一投资。”现代人每天活在各种妄想中,可以通过禅修,学会用智慧观照念头,平息内心躁动。
有德,能带来良善、健康的行为,保证幸福的长远性。这不仅是社会的需要,更是个人的需要。因为生命是行为的积累,伤害别人的同时就在伤害自己,慈悲别人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的慈悲心。
善终,是福报在今生的最终呈现。世人都回避死,很少为此做好准备。所以当死亡真正来临时,往往苦痛无奈,恐惧害怕。如何得以安详离去?通过学佛了解生死真相,做好临终关怀,才能保持正念,死而无惧。若由修行体认心性的不生不灭,并发愿尽未来际地利益众生,更能生死自在。
幸福要有福,福从福田来,即悲田、敬田、恩田。心灵如田,一切福报的产生没有离开心。播下慈悲、恭敬、感恩的种子,才能长出福报的果实。
三、智慧是幸福的好朋友
每个人看待问题的方式、处理问题的态度都不同,有正面负面、消极积极之分。人的思维模式决定了认识世界的方式。如果没有智慧,每天都会制造烦恼和痛苦。学佛,就是学会用智慧看世界,看清“生从何来死往何去、活着为什么”等终极问题,并以出世心做入世事,帮助众生走向觉醒的幸福彼岸。
有智慧,就没烦恼。幸福的好朋友中,自然少不了智慧。
四、少欲知足是幸福的稳定剂
“幸福是一种满足感。欲望得到满足,就会感到幸福。可这种幸福感为何越来越短暂,得到幸福的成本却越来越高?为什么我们不停地追求幸福,幸福却永远像天边的月亮?”
接着,法师直接指出了现代人想要得到幸福、却不易得到的原因:“因为没有一颗清净心。多欲为苦,少欲为福。学佛帮助我们从追求外在转为关注内在,平息欲望和妄想后,幸福也会变得简单。”
济群法师殷切嘱咐台下僧众:“佛教界应该多开展弘法和禅修活动,帮助人们解决精神困惑,培养宁静超然的心态。”
五、心灵是幸福的源泉
幸福真正的源头在于心,但心也可以成为烦恼的根源。心有魔性也有佛性,了解这两个层面,才能认识内心,盘点内心,管理内心,进而通过修行去除负面心理,开启正向心理。只要我们目标明确,方法正确,次第清晰,就能通过戒定慧的修行,成就智慧和慈悲的品质,实现究竟意义上的幸福。所以说,改变生命绝不是一句空话。
幸福是一门研究不完的学问。近两个小时的讲座,让大家看到了幸福的源头——心灵,知道了学佛能开发内在的快乐源泉,使自己成为幸福的永动机。此时此刻,能安坐一堂,听法师深入浅出地诠释“心灵创造幸福”的原理,何尝不是人生最难得的幸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