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新估量价值,探寻人类出路
——2024年2月1日济群导师为墨尔本学员开示
济群法师
在快速变化的时代,如何以佛法智慧帮助更多的人,意义重大。
哲学家尼采曾经提出:上帝已死,重新估量一切的价值。我觉得,当今世界同样面临这一问题。当人工智能强势到来,有了替代甚至超越人类引以为傲的诸多能力时,我们不得不思考: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人生?什么才是有意义的发展?
世界近两百年的发展,基本是以西方文化为主导,偏重物质,向外寻求幸福、依赖和价值。这些追求确实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,给人类带来极大丰富的物质。但与此同时,伴随人文主义思潮和个性解放出现的问题也愈演愈烈。
尤其在疫情之后,危机更是不容忽视。很多人焦虑、迷茫、失去方向,对未来充满虚无感。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大家看到,自己一直所依赖并为之奋斗的世界,似乎越来越脆弱,越来越靠不住。
在以往的乡村,人们的生活环境几十年不变,生活方式几百年依旧,只要衣食有基本保障,还是容易感到岁月静好。但今天的世界瞬息万变,不必再过百年,即使是二十年、十年,甚至五年后会是怎样,恐怕没人能够断言。尤其在人工智能被大量运用后,发展已出现难以控制的态势。另一方面,人类对宇宙的探索,也使我们越来越看到自身的渺小。从浩瀚的宇宙回望,这个有着高山大川、江河湖海的地球,不过是小小的尘埃;而作为人类的我们,不过是生活期间的几百万种生物之一。
一、何去何从,正确抉择
活着到底是为什么?当外在世界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时,自然会让人缺乏安全感,进而引发种种心理问题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们怎样安顿身心?何以安身立命?能否找到幸福?这就必须重新估量原有的一切,看看物质是否像我们以为的那么真实,那么有价值,那么值得争取。
所以疫情之后,将是世界一个新的开始。在这个关口,东方智慧可以给我们提供支持。因为它所关注的是内在心性,恰好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不足,引导我们从认识自己到改变人生,从做人到做事,从心净到国土净。从个体来说,是由内而外的改变;从世界来说,是由个体到整体的改变。
世界虽然丰富,但无非是两大组成:一是物质,一是心理。西方文明是从外在物质争取幸福,而东方智慧是让我们从内心寻找依赖。当心灯被点亮,我们才能真正认识生命的价值。
佛法认为,生命有两个层面,一是有限性,一是无限性。从有限性来说,每个生命是渺小而短暂的;但从无限性来说,天地与我同生,万物与我同体,心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。宇宙是无限的,生命也是无限的。
我和哲学家周国平有过多次对话,包括人心、人性、人生,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,人与人的关系、人与世界的关系。对这些问题的认识,西方哲学是源自理性,有自身的局限性;而东方智慧是来自菩提树下的禅修实证,有着理性无法企及的深度,可以使我们从全新的视角看待天地万物。
我们讲到弘法点灯,不仅是立足于华人系统,还要面向整个西方世界,引导更多人认识自己,安顿身心。因为物质文明的发展已来到十字路口,在何去何从的抉择中,东方智慧正在显现它的独特价值,关键是我们去做,去向世界传递。
二、多元文化,交流互鉴
在我三十多年的弘法过程中,以人生佛教小丛书和千千万万读者结下法缘。未来,我们会进一步推出静心学堂丛书,目前已编有八十多本,涉及幸福、道德、信仰、教育、心理问题、环境保护、公共卫生等内容,从佛法的角度看待并解决相关问题。
世界是多元而非单一的,需要有不同的声音。过去基本是西方的声音在主导,未来,我们要让更多人听到东方智慧的声音。这并不是我们一定要去传播,而是世界发展到今天,确实需要这样的文化,才能让人心更和谐,社会更有序。
我们也希望,把静心学堂做成传播东方智慧的品牌。西方文化有很多品牌,但东方智慧还缺少品牌。当然,我们首先是为弘法服务,做品牌的目的,也是为了让更多人于法受益。我相信,这种让人安心的智慧是没有边界的,是超越地域、民族甚至信仰的。
关键是我们把场给做好。现代企业重视人货场,静心学堂就是我们的场;目前倡导的禅茶、断舍离、正念、健康养生等项目,就是我们的货。借助这些方便,可以让一部分人先禅意起来,以禅的智慧安顿身心。然后再以这样的身口意三业为示范,去服务、利益、帮助更多的人。
我们计划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做出一些样板,如亚洲、大洋洲、北美洲等,接下来也会把欧洲作为重点。最近有人邀请我们去意大利参加国际设计周,做有关设计方面的演讲。意大利是西方文艺复兴的发源地,在这里宣讲东方智慧,很有象征意义。
三、文明升级,你我有责
西方现代文明是从人文主义思潮开始的。当年的先行者继承古希腊传统,倡导民主、自由、平等、法治,将人们从神权统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,带来文化、科技、经济的全面繁荣,谱写了人类历史上的重要篇章。西方人本思想崇尚理性,但理性是以知识、经验为基础,有自身的局限性,对人自身的认识更是薄弱。在向外发展遭遇困境的今天,需要有更高版本的人本思想。
佛法既强调理性,更强调超越理性,直接体证觉性。佛陀觉悟后,发现心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,而这颗心本身是清净无染、具足一切的。只有开发自身觉性,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。这种思想恰好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不足。
在这个有漏的世间,无论怎么发展,都不可能恒常、完美、尽如人意,更无法成为究竟的依赖。如果一味向外,不关注生命内在的优化,必然问题重重。就像欧美很多国家,社会福利完善,民众衣食无忧,过着天堂般的生活,但不少人依然焦虑、抑郁、痛苦,走上吸毒甚至自杀的不归路。可见,如果内在没有提升,再好的环境也不能解决问题,再好的制度也会逐渐走样。
点亮心灯不仅是我们的需要,也是人类的需要,世界的需要。上世纪以来,佛教开始传入欧美,尤其是正念禅修,被运用在心理学、医疗、教育等各个领域。但总体来说,这种传播仍局限在一定范围,多数人还没有机会深入了解。所以我们要去创造善缘和渠道,让更多人认识到这种智慧的价值。
四、营造氛围,有效引导
大家能系统修学,围绕正念和利他两大核心,有方向地次第前行,是多生累劫的善根福德。只要努力,就在一天天走向觉醒。但我们要看到,普天下的芸芸众生还在无明中,走不出贪嗔痴,走不出混乱的生命状态。
几十年来,也有不少汉传佛教的法师前往海外,但多数做得很辛苦。即使能讲经说法或指导禅修,也往往在小范围内,影响有限。如何让佛法对大众产生作用?需要有系统,有方法。很多人开始学佛后,面对浩如烟海的典籍,根本找不着北。
我们的修学体系有两句话,叫“营造良好的氛围,提供有效的引导”。如果没有氛围和引导,修行就如一人与万人敌,根本招架不住。但有了氛围和引导,当你懈怠时,有人推动你;当你跌倒时,有人搀扶你;当你走不动时,有人拉着你,一切就会变得可行。
所以我们要以静心学堂为依托,为海外信众创造氛围。如果没有这样的场,没有同修之间的粘性,当我们在这浮躁的世间,面对种种诱惑和串习的夹击,是难以取胜的。
不论线上还是线下,场的营造同样重要。传灯方面,我们已经明确了四个立足。目前,有禅茶、断舍离、静心素食、健康养生、禅意设计等产品,还在不断研发新品,包括夕阳红、亲子教育等现实问题。通过人们喜闻乐见且实用性强的项目,服务和支持海外华人。
一方面,我们要让安心茶室走进千家万户,为天下人安心。很多家庭之所以不和谐,就是没有文化为连接,各人活在自我感觉中。如果以家庭为道场,定期把亲友聚在一起读读书,或体验禅茶、正念等项目,就能在禅意生活的滋养中,从观念到行为向彼此靠拢。一方面,我们要用这些项目服务社团及寺院。只要对方需要,我们就无条件地提供支持。当他们有进一步的需要,就可以把人带到静心学堂。
五、打造样本,鼓励复制
我们的学堂不仅是纯公益的利他场所,还有丰富的禅意生活项目,一定会深受欢迎。不少海外华人有资源也有发心,当他感受到这个场所的良好氛围,并在此受益后,就会将此变成自己的事,不断拷贝。以后,我们还有工程义工去支持学堂建设。从周边国家到世界各地,让学堂从一个变成两个,两个变成四个,乃至无数。可能有一天,我们在车上打开导航会发现,前面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静心学堂。如果处处都有这样的心灵家园,多少人生会因此改变,多少家庭会因此受益。
大家现在还没有感受到场的力量,可能觉得这一天有点远。我们要做的,就是建立静心学堂的样板,让大家实地感受禅意生活的氛围,体验安心静心的效果。只要根据现有条件做起来,就会一步步达成目标。
以后,国际静心协会每年会在不同国家召开面向全球的静心大会。现在有很多著名的经济论坛,但还没有广为人知且贴近大众的静心论坛。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,大家普遍缺少对心灵的关注。事实上,心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,它的健康与否,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。所以,希望更多的静心使者到海外去传帮带。
六、以见导行,见行合一
我们现在有海外拓展的三板斧,即辅导员、传灯慈善和静心学堂。
关于海外辅导员的产生和培训,最近,我也组织大家进一步优化模式,帮助辅导员真正成为法脉的传承者。过去十多年来,我们的重点是建设修行体系,包括课程设置和八三禅修。2021年以来,进一步重视正念和慈心禅修。
修行需要从分别入手,进而超越分别。或者说,从理性开始,进而超越理性,体认觉性,二者缺一不可。但在过去的修行中,或是偏向理性分别的体系,如教下;或是偏向无分别、直指人心的体系,如宗门。事实上,如果没有前者的认知为基础,无分别往往是修不起来的;没有后者的提升为助力,一味分别也会止于散乱,没办法回归本心。
我们的修行体系,前期重点倡导八三的修行,目的是引导大家以理性建立正见,从观念的禅修,心态的禅修,到生命品质禅修。当粗的烦恼逐渐减少,我们才有能力认识清明、无造作的本心。这些设置是次第清晰、切实可行的。
未来,我们会在海外会建立一些禅修中心,为培养静心使者、建设辅导团队提供支持。大家除了在静心学堂修学外,还能定期聚在一起禅修,把所学真正落实到心行。
七、汇聚善缘,营造生态
2024年是一个新的开始。今年以来,国内有不少义工踊跃发心,积极支持,海外的氛围和场正在逐步形成,气象大为不同。
同时,国际静心协会也在营造全球的生态环境。去年,我在台湾出版了三套系列丛书,分别是修学引导丛书、人生佛教丛书、以戒为师丛书,共36本,和很多寺院广结法缘。目前,多语言中心正在把静心学堂丛书翻译成英文,未来可以对外广泛赠送和流通,把这些理念输入整个教界,乃至整个世界,让更多人认识到东方智慧的价值。过去很多学员都是因为看了小丛书,才进入书院学习的。相信静心学堂丛书也会成为接引大众修学的契机。我们已找到一家出版社来做这件事,都是中英文双语的。同时,国际静心协会的网站也在建设中。在大家的全面努力下,因缘会越来越好。
讲到静心使者,不仅国内学员可以成为静心使者,海外学员一样可以成为静心使者。我们的静心使者分为初、中、高三级,除了修学进度的要求,还有三种禅修、三种正念、三种利他。在获得相应禅修能力之前,可以从实习静心使者做起。但成为正式静心使者,一定要具备三种禅修的能力,
安心静心是现代人最大的问题,作为大乘佛子,我们不仅要为自己安心,还要为天下人安心,以此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万事开头难,我们现在多做一些努力,当氛围起来之后,做这些事就会变得更省力,更有效。希望大家共同发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