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学前思考】小随烦恼所缘依个别而生,中随烦恼是遍于一切不善心,大随烦恼遍于一切染污心。了解因不同因缘而生起的小随烦恼,对于遍于一切不善心和遍于一切染污心的生命体,我应如何认识?我是否有能力去观照并改善生命?
【修学内容】《百法》讲记:第19、20讲(第19讲从50分33秒“接下来讲无惭 无愧两种”始,第20讲至49分25秒“这个是第五类烦恼心所”止)
【修学标准】认真观听教材三遍以上
【修学思考】
一、中随烦恼之一、二:通过特征、作用、过患以及修习方法对无惭无愧有何认识?
1. 无惭无愧有何共同特征,又分别指的是什么?
2. 做人有准则、社会道德有准则,于我而言又有怎样的行为准则?以此准则为参照,我是否有不安、羞耻的心理?分享我的认识和体会;
3. 没有羞耻心是犯罪行为的根本,无惭无愧对社会、对自己的生命有何过患?为什么说惭愧是道德建立的基础?如何对治无惭无愧的心理?
二、大随烦恼之一:通过特征、作用、过患以及修习方法对不信有何认识?
1. 不信是相对信而言,不信的前提是什么?三宝功德能够帮助我们净化心灵,如果不信会产生怎样的作用?对“心秽为性”有何认识?
2. 从不信生起的因缘中得到什么启发?因为不信可能会退失善法,这些和我有关系吗?每天的三皈依修习中,是否认识到培养信心对自己修学的重要性?如何确信无疑地建立对三宝的信心?
三、大随烦恼之二:通过特征、作用、过患以及修习方法对懈怠有何认识?
1. 为什么说于世间很努力地挣钱也是一种懈怠?懈怠生起的前提是什么?如何理解劣精进?
2. 不能精进的原因是懒,不想修行或干活,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什么力量?对此力量对生命的影响有何认识?懈怠让自己增长贪嗔痴,不能精进地修习一切善法,需要如何对治?
3. 观察自己一天的生活,于修习善法中,哪些是处在懈怠的状态里?是什么障碍了自己不能安住于精进修习善法?
四、大随烦恼之三:通过特征、作用、过患以及修习方法对放逸有何认识?
1. 放逸是相对不放逸而言,放逸所放纵的是什么?在放纵时,生命处在一种怎样的状态中?对此有何认识?
2. 在修行过程中,要不断防止染污的心所活动,张扬善的心所。对放逸对我们的生命造成的过患有何认识?放松与放逸有何本质区别?如何对治放逸、安住在善所缘?
五、大随烦恼之四、五:通过特征、作用、过患以及修习方法对昏沉、掉举有何认识?
1. 心本身具有觉察和观照的能力,可是为什么不能充分发挥呢?昏沉就是打瞌睡吗?
2. 昏沉对身体和修行有什么过患?禅修与昏沉有何联系?
3. 掉举的特点是心不寂静,心不止息,它是一种躁动的表现。请结合自己举例分享10种对掉举的认识;
4. 掉举会障碍止观的生起,如何对治呢?我是如何练习的?
六、大随烦恼之六:通过特征、作用、过患以及修习方法对失念有何认识?
1. 止观修习的心理分为哪两类?
2. 失念是在修习善的所缘境时不能明记,对此有何认识?与失念相对的是什么?
3. 对于正念的功德有何认识?是否训练培养自已对正念的修习?“如果你要经常修,一旦形成一种巨大的串习之后,就不容易丢掉了”,对此有何认识?
4. 仔细观察自己,每天是否妄想纷飞?这个世间对我而言,有很多扰乱我内心的诱惑,我能否认识到哪些对我产生了很大干扰?具体列举10种分享;
5. 一旦失念,生命处在怎样的状态中?有何过患?我要如何进行观察修?对此我是如何认识的,有何体会?
七、大随烦恼之七:通过特征、作用、过患以及修习方法对不正知有何认识
1. 如何认识“于所观境谬解为性”?如何理解“不正知是恶慧的表现,或者是痴的表现”?是否认识到如果没有正知,一切佛法修行都会成问题?
2. 不正知生起的因缘是什么?为什么说破见比破戒还可怕?对不正知在戒律、知见上的表现有何认识?
3. 四法行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知。对四法行是否有新的认识?分享我的体会。
八、大随烦恼之八:通过特征、作用、过患以及修习方法对散乱有何认识?
1. 散乱是令心流荡,对此有何认识?仔细观察自己,列举10种心在散乱状态下的表现;
2. 散乱和掉举有何共同又有何不同?
3. 散乱于修行有何过患,又该如何对治?分享我的认识和体会。
【修学检验】
1. 通过定义、特征、作用、修习方法了解认识二种中随烦恼和八种大随烦恼;
2. 将此十种烦恼自己逐一对照审视,并让自己学会观照这些随烦恼,以此因缘生起努力修习的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