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济群法师为米兰理工学生诠释“禅与设计”


  当地时间4月18日下午,上济下群法师来到位于意大利米兰的米兰理工大学,对该校进行参观访问,并与院长见面交流。傍晚,法师前往米兰理工在设计周的展厅为学生们做讲座,并回答了学生的提问。

  米兰理工大学创立于1863年,是米兰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大学,也是意大利规模最大的科技类大学。在意大利工科方面排名第一,被誉为意大利最大也最负盛名的理工科大学。根据2023 QS世界工程技术综合领域院校排名,米兰理工大学位列全球第18位,欧洲大陆第4位。在特定的学科领域,如机械工程、设计学、建筑学等,也都有着极高的国际排名。

成为自己生命的设计师

  顺应设计周这个活动背景,法师在讲座中首先就道出了禅为什么会与设计挂钩?为什么会做这场讲座?“我们不仅仅只关注设计,也要关注生命问题,因为生命也是可以被设计的。我们要成为自己生命的设计师。”

  法师进一步指出,当我们有了美好的生命,才有可能设计出美好的作品。而禅正是一种生命的智慧。禅与设计的关系包含“禅对一个人生命的价值”,“禅对设计师具备什么样的意义”,以及“禅对我们的作品的价值在哪里”,这三方面的内容。

  生命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,科学更多关注的是物质层面,而佛法则更关注心灵层面。

  “佛法认为,我们的心可以分为两个层面——一个是迷惑的层面,就是缺少觉知的心。我们每天在思考、做事,很多时候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。这种不知不觉,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身不由己。”好在,心还有另一个层面,就是觉醒和觉知的层面,能让我们看清楚身体和心理的行为,我们所有的念头都会呈现出来。禅的智慧就是开发觉醒的心,让我们能做自己的主人。

  从认知的角度来说,人的认知也有两个方面:一是理性,我们的思维、概念、判断的心理。一个是超越理性,每个人内在原本具备的纯净直觉。因而法师认为,禅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开发自己原本的纯净直觉。“这个纯净直觉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。人多半是活在经验理性的判断里面。而禅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超越这一切,获得内在直觉的力量。”

  由此,法师教给大家一套正念修行的简单方法:当你内心出现一个影像,要保持清楚的觉知,但不要进入判断的状态。这就是开发直觉的能力。“我们的心是可以被改造的,人的每一种能力都是被训练出来的,长期的训练和积累使得我们成为今天这样的人。所以,要对我们的心有充分的认识和正确的(训练)方法,我们是有能力改变自己的。”

觉知力能让设计师突破设定

  接下来,法师简单阐述了禅和设计师的关系。

  首先,需要了解禅的修行对于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?那就是,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专注力。

  在面对当今这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时,每个人都会出现内心的混乱,很难专注做一件事,这是现代人的“通病”。缺少专注力会让我们做事没有效率,因为无法专心地持续思考一件事。

  而正念的修行恰恰是在训练两种力量——专注力和觉知力,就是在专注地做一件事时内心保持清楚明晰。“这个力量是非常重要的。这种专注力的训练主要是选择一个锚点,比如,我们在吃饭、走路的过程中,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吃饭、走路。”

  其次,禅的修行可以帮助我们打破因所受教育而形成的对人生的各种设定,以及对这种设定的执著。“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有两面性,文化经验既会成为我们的力量,但当我们过于依赖于此,就会成为创作的局限。我们的生命中形成的经验、感觉,很容易让我们活在这些感觉里。但佛法认为,其实内心是非常开阔的,当我们能打破这种设定和局限,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创作源泉。”

  正因如此,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,由于带着自己的目标和期待,若不能定时定量完成,就会产生焦虑、疲惫不堪。而禅的智慧能帮我们处理这些压力和焦虑。

  法师谈到,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美国心理学博士卡巴金也曾经提出了“正念解压”的理论。如果具备禅的智慧,我们就能免受外境影响,不会让心陷入其中,而是让心跟情绪保持距离。“你的心可以像虚空一样,情绪就像云彩,云彩飘来飘去,是不会影响到虚空的。关键是需要通过禅修获得觉知的力量,否则是做不到的。”

用户思维能创造让人安心的作品

  对于禅和设计的作品是什么关系,法师谈到自己曾对禅意作品应具备什么特征所做的总结,在这里简单提出两点:一个是无我,一个是无相。

  “无我这个概念,可能西方的同学理解起来会有难度。佛教所说的无我是什么意思呢?西方普遍崇尚自我价值的实现,设计师也希望通过作品体现自我的价值。我在人类对自我的追求的问题中总结了三点,我们人类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三种感觉:自我的重要感、优越感、主宰欲。很多人都在为这三种感觉或者为了实现这三种感觉而活着。”

  法师指出,很多时候,我们追求的自我感觉,多半是通过外在的身份、作品而成为自我的代表,但这些跟我们的生命都只是暂时的关系,而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反而把自己给丢了。“佛教的无我不是说‘我’不存在,而是要否定你对自我的错误认知。只有去掉这些错误认知,才能真正找到自己。”因而,法师认为,无我的思想如果能用在设计上,是非常有意义的。

  法师还特别指出:你设计的作品是为了更好地彰显自我,还是更好地利他?“很多设计师会设计一些非常独特的作品,但从使用的角度,这些作品并不好用,因为只是为了彰显自己,缺少了一种用户思维。另一方面,设计师和业主很多时候难以融洽地沟通,主要原因就是设计师会带着很自我的感觉——活在自己的感觉里,就不会理解、接纳、同情对方。如果能从无我的角度思考问题,这种沟通就很轻松畅快了。”

无相的问题,则是关于“空”在设计作品中的应用。

  从佛教角度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缘起的思维,告诉我们世界是一种条件和关系的假相,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特质。佛教讲空,不是什么都没有,要否定的是我们所认为的固定不变的本质,空的本质就有无限的可能。

  “就像我们这样一个房间,如果我们认为这里只能做展览,那就只能做展览室。但如果不做这样的认定,那它就可以成为教室、会议室,会有更多可能。”因此,只要去除设定,宇宙中的任何东西都有无限可能性。

  空的智慧如果运用到设计作品中,一方面在设计上可以打破对所有物品的设定和执著,另一方面可以打破二元对立,比如建筑、环境、人的关系。“很多设计师在做现代设计时,建筑、环境、装修各干各的,造成一种整体的不和谐。所以在建筑设计上要有整体思考,建筑、装修、景观应该是一体的。”法师认为,禅意设计同时体现了一种“空”,包含着作者以什么样的心态做这个作品,用心因而也会呈现在作品上。

  “我觉得禅意设计作品,比如建筑,不仅仅是给人住的,还需要让人安心、静心。所以,我们要赋予它们这样的精神内涵。”


【问答】

放松一下,才能有灵感

  Q1.我希望能找到更多对问题的解决方案,但我的思想会被卡住,请问要如何解决?

  法师: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态,而不是停留在固有的基础上。在开放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了解,就会有更多、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当然,也不只停留在学习上,每个人内心都有无限的创作源泉。每天可以静坐一会儿,放空,看看天空。放松一下,因为人只有在放松状态下才能更有灵感。

  Q2.我对您说的觉知问题很感兴趣。如何才能开发觉知、超越自我去设计,而不仅仅是为彰显自我而设计呢?

  法师:如何开发觉知,佛法里有关于正念的修行,现在在西方也很普及。特点是选择一个锚点:走路,吃饭……能够专心做一件事,同时在过程中保持清清楚楚。走路时知道在抬腿,吃饭时一口一口地吃,这就是觉知。

  怎样创作才不为彰显自我?则要建立利他的思维,要有用户思维。如果是为了我要做出更独特的作品,或者是我要通过作品在业界获得更多名声和利益,这样的设计就是在彰显自我的设计。

  Q3:现在世界科技发达,如何判断这样的科技发展是不是过剩的呢?

  法师:首先,这个科技的发展过剩与否是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的,它是被资本、财富、各种因素推动发展的。AI的出现导致许多人在探讨,AI的发展会给人类带来多大的影响?所以,人工智能也在研究“超级对齐”,要看对人类到底利弊哪个更大?再去考虑要不要支持或者限制发展。但是,由于人类处于各种不同状态,导致认知不同,所以这个对齐是很难做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