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元复习课之八
【复习前思考】通过前一单元的修学,我认识到,唯有遵循因果规律,积极止恶行善,才能避免堕落恶道。那么,善道就足以成为我安身立命之处吗?轮回的本质是什么?怎样才能究竟离苦得乐?
【复习内容】
一、诵读:《略论》原文自“如是念死及思惟死后堕恶趣之理”,至“已释共中士道修心之次第竟”,诵读三遍及以上。阅读《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》·中P214-328。
二、心路回顾:对照修学地图和思惟导图,检验自己对本单元的修学内容是否有遗漏、欠缺之处,发现有疑问或遗忘,应重新观听相关视频,梳理脉络,融会贯通,形成定解。
三、内容概述:出离轮回
(一)共中士之发心、苦谛
1.共中士之发心:出离心是中士道修行的根本。
2.先说苦谛的密意:遮止对现世乐的贪著,认识到轮回本质是苦,从而发出离心,走向解脱。四谛是佛法总纲,其安立次第具有修持要义——由知苦而断集,由慕灭而修道。
3.思惟轮回苦:认识苦是发出离心的关键,修习苦的要领是止观(八步三禅)。
① 总苦:轮回的本质纯苦无乐,众生共同遭受轮回总苦,无有幸免。(1) 八苦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取蕴苦。(2)六苦:无有决定、不知满足、数数舍身、数数受生、数数高下、无伴之过。(3)三苦:苦苦、坏苦、行苦。
② 别苦:六道众生遭受不同的轮回别苦。快乐只是相对的假象,而痛苦具有本质性。(1)三恶趣苦:地狱、饿鬼、畜生之苦。(2)人道:无余恶趣苦,人中亦有之。(3)阿修罗:热恼其心、截身破裂、不能见谛等苦。(4)欲界天:死堕苦、悚惧苦、砍截苦、摈逐苦。(5)色界、无色界:建立在惑业基础上的生命,不论以何种形态出现,只要没有解脱,必定痛苦相随。
(二)集谛、中士道发心之量、道谛
1.集谛:惑业苦是有情生命的全部内涵,惑业是导致轮回之因,解脱的实质就是解除惑业。
① 烦恼发生之相:烦恼是根本,对治烦恼至关重要。(1)正明烦恼:贪、嗔、慢、无明、疑、坏聚见、边执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、邪见。(2)烦恼生起次第:十种烦恼的根源,在于对五蕴身和诸法的执著,我和我所都是附加其上的错误设定。因无明、我执产生自他对立、贪自嗔他,进而高举自己产生慢。由于只相信自己,对真理产生怀疑和恶见,故一切烦恼源于无明、我执。(3)烦恼过患:烦恼对生命构成的伤害最大,伤害时间最长,是生命最大的敌人。
② 业积集增长之相:我执在思的作用下产生烦恼并造业,故应通过身语行为进一步防护意业。
③ 死亡与结生相续之相:众生的生命由本有、死有、中有、生有四个阶段构成。(1)死亡:死心不仅关系到死亡过程中的痛苦程度,更决定生命的未来去向。(2)中有:我执,是产生中有之因。(3)受生:所有受生都离不开贪染心。
2.中士发心之量、除邪分别:
① 在对苦和集的认识基础上,生起如居火宅、系牢狱般的出离心。
② 菩萨必须发出离心,解除惑业,若自身难保,遑论利益众生?
3.道谛:
① 依何等身灭除生死:暇满人身是解脱轮回的最好时机,出家是解脱轮回的最好身份。
② 修何等道而为灭除:依戒定慧三学解脱惑业。本论旨在引导学人成佛,故共中士道主要论述戒学,而定和慧为解脱道和菩萨道共有,将在上士道深入展开。
【复习思考题】
一、共中士之发心、苦谛
1.共中士道在本论起到什么重要作用?修行重点是什么?出离心对解脱道修行有何重要性?有人说:出离心是中士道的发心,菩萨要在轮回中度众生,无须发出离心。这种观点有什么问题?出离心对菩萨道修行有什么必要性?
2.在下士道,为避免恶趣苦,我发起增上善心,仅此就能离苦得乐吗?三善道能成为我生命的终极归宿吗?众生在轮回中有哪些共同的痛苦?每一道众生各自遭受怎样的痛苦?轮回中的生命能免于痛苦吗?由此,我是否生起出离心、慈悲心?
3.有人说生活苦乐参半,何必无视快乐,自讨苦吃,去忆念那些避之唯恐不及的痛苦?快乐建立的基础是什么?能否持久?轮回路险,未来等待我的是什么处境?联系自身数数思惟,是否对轮回产生怖畏,发起猛利的出离心?
二、集谛、发心之量、道谛
1.几千年来,人类为摆脱痛苦不懈努力。虽然今天物质繁荣,但人类的痛苦并未减少。这是什么原因?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除痛苦?佛陀指出了什么方法,帮助众生离苦得乐?
2.众生在轮回中受苦的根源是什么?根本烦恼有哪些?各有什么特征?从何而来?依什么次第生起?无始以来,我与烦恼共处,任其奴役,而烦恼却怎样地伤害我?我决心将烦恼视为仇敌吗?怎样从源头断除烦恼?
3.生命是如何从过去转到今生,又从今生抵达来世的?临命终与死后的具体情境是什么?我从中受到哪些启发?观念和心态有何转变?对轮回是否深信无疑?能否认识到轮回过患,发起逃离火宅般的出离心?如果没有,是何原因?将如何调整?
【观 修】
一、共中士之发心、苦谛
【观察修】我需要思惟:三士道的建构旨在引导学人成佛,中士道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。认清轮回本质是苦,能摆脱对世间的贪著,发起出离心。进求上士道,也要以中士道为前行。出离心是发起菩提心的基础,菩萨只有出离惑业和轮回,才能自利利他。因此,我一定要发起出离心,为成就无上菩提奠定基础。
虽然下士道的修行能令我远离恶趣苦,但在轮回中,善趣并没有本质的快乐。以贪欲为基础的快乐只是相对的假象,而痛苦则具有本质性。只要还在轮回中,总苦和别苦必定如影随形。况且流转六道身不由己,堕落恶趣在所难免。为究竟离苦得乐,我一定要出离轮回,走向觉醒。
【安住修】我需要数数思惟:轮回的本质纯苦无乐,直至对轮回之苦生起真切的怖畏,发起迫切而猛利的出离心,安住于此心,越久越好。
二、集谛、发心之量、道谛
【观察修】我需要思惟:虽然人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摆脱痛苦,但不过是扬汤止沸式的缓解,不能在根本上见效。只要苦因还在,生命就是不断制造痛苦的永动机。佛陀根据轮回和解脱的规律,指出离苦得乐的正确方法,即四谛法门。苦谛是正视苦的现实,集谛是认清苦的根源,道谛是息灭苦的方法。我一定要按此规律修行,釜底抽薪,断除痛苦。
惑业苦是有情生命的全部内涵。凡夫因无明、我执派生一切烦恼,造种种业,不断制造痛苦与轮回。因此,我一定要视烦恼为生命中最大的敌人,掌握它的特征,觉察它的动向,进而揪出主谋——我执。思惟“我”是给生命带来无尽痛苦的错误设定,从根本上消除无明、止息烦恼。
轮回包括四个阶段:生有、本有、死有、中有。站在整个轮回的高度审视,今生不过是轮回的一个片段,而轮回不过是惑业苦的无尽循环。只要不曾出离,生命就是痛苦的无尽延续。唯有解除惑业,才能出离轮回,究竟断苦。因此,我一定不再对轮回有丝毫期待,一心出离解脱,直至成就菩提。
【安住修】我需要数数思惟:生命是惑业苦的无尽延续,深刻体会到轮回之苦,直至生起“我一定要解除惑业、灭除生死、出离轮回”的决定心,安住于此心,越久越好。
【心行检验】
应认识到:中士道承前启后,出离心既可使我们摆脱凡夫心,又能引发菩提心。故中士道的修行重点是通过透视轮回本质,发起出离心,着重阐述苦谛和集谛。本论以菩提心统摄三士道,解脱只是作为发菩提心的基础,最终导向无上菩提而非涅槃,故于灭谛、道谛未加详述。
应认识到:轮回中的一切生命,本质是痛苦的,善趣并不足以成为终极归宿。只要还在轮回,终会堕落恶趣受苦。由此意识到当下生命的危险处境,发起猛利的出离心。
通过生命结生相续的过程,认识到惑业是导致生命流转的根本,进一步体会,有情生命的本质是痛苦的,生起灭除惑业、解脱轮回的决定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