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2021年与联想首席设计师姚映佳先生交流

  2021年初春,联想集团首席设计师、北京奥运火炬设计总指挥、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大奖获得者姚映佳先生参访甘露别院,与济群法师就人生、设计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。

一、靠什么认识世界

  姚映佳:刚刚您说到——我是谁?我到哪里去?我今年47岁,从一个普通设计师做到公司首席设计官,至今还没找到“我是谁”,更多时候是在看别人,在用设计解决问题。到了这个年龄,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行为和指导,才能真正面对自己。这问题是不是太个人了?

  济群法师:这是很重要的问题。现代人都在关心事业,关心物质,忙来忙去似乎挺热闹,往往把自己忽略了。但人到一定年龄就会反思:这种热闹是不是很实在呢?然后会发现,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实在,就像玻璃瓶,一敲就碎了,所以内在会有一份不安。

  当你忙来忙去的时候,可能没想太多,只是想着把事情做好。但静下来想一想,就会觉得我们所追求的这些,它的意义到底是什么?如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实在,何以安身立命?开始思考这些问题,是应该的,而且是必须的。

  姚映佳:我有点晚熟,快50岁才想这个问题。

  济群法师:靠自己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并不容易,有人会读各种哲学、宗教,从中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,可能永远都找不到。也有人比较幸运,能找到一种文化,一种信仰,足以解决这些问题。从佛法来说,这和宿世的因缘、慧根有关。

 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明心见性,认识到生命的内在本质,发现心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,每个人都具备自我拯救的能力。从现象上看,生命渺小而短暂。如果意义就建立在有限的外在现象,事业再大,也是微不足道的。所以我们要去寻求生命蕴含的无限层面和终极价值,这是我们本来具足的。通过佛法修行,是可以去认识的。

  姚映佳:这可能伴随一生。

  济群法师:从认识到修行的过程,就是去造就更圆满、更美好的生命。设计关注的是外在产品,可能没想过,生命本身也是一个产品。我问过这样的问题:你的生命是普通产品,还是精心设计的艺术品?其实,多数生命都是一个普通产品。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做人,但现代人关注的都是外在。须知,和自己关系最密切的是心。没有健康的身心,条件再富有,也不容易过得开心,所以内在改造比任何事情更重要。

  生命也是可以设计的。我们正在做一个菩提导航APP,帮助大家造就美好的自己。生命由不同元素组成,有魔性,有佛性;有兽性,有神性。发展什么样的心念,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,所谓一念成魔,一念成佛;一念地狱,一念天堂。简单地说,人生蕴含着大智慧,而佛法对心性的分析最为透彻。

  姚映佳:我自己有过一些思考,但只是片面、局部的。20年来,我做过上千个项目,最后沉淀下来的产品,并不见得就是表面,还对我一生影响很大。很多人看到的是:哇,你做了奥运火炬的设计,很厉害。

  其实我最大的收获是,第一次从原来的商业产品,思考和商业没有太大关系的设计。而且要把中国文化和奥运精神,以及人们对这件事的期望整合在一起。当时我们做了好多方案,我觉得,在这个项目中学到很多。

  火炬的概念,我们叫祥云,就是纸一卷,一朵祥云,很简单的形态认知。我带着团队一起,不断思考什么代表中国文化。但我知道奥运会有个诉求,要把不同种族聚在一起,这个过程可能像云一样,云聚云散。而且对所有人来说,都能看到云,它是可以被认知的。下面极简,就一个简单的红色,上面是特别复杂的云纹。把两个对立的元素用一个色彩贯通起来,也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。当时做火炬还有好多细节,给您简单汇报一下,就不细讲了。

  善勇:他的团队得了德国红点奖,相当于设计界的奥斯卡。

  姚映佳:我们领奖时,全场差不多有1500人,是来自全球的企业家和设计师。我上台的时候,虽然没看后面,但能感觉到那种气场和情绪。有人是了解、认可的,也有人带着问号,甚至带着质疑:为什么是中国企业?那是我人生的第二次大转变。做火炬设计虽然让我有了名气和影响,但给我更大的启发是:别把自己当回事儿。我一直在思考自己要去面对的责任,而不仅是产品卖得好或不好。

  济群法师:中西方哲学讲到三个问题,一是人与世界的关系,一是人与人的关系,一是人与自我的关系。西方文化重视人与世界的关系,尤其是科技文明,一直都在向外认识世界,改善世界。儒家思想则是建立一套人伦之道,解决人与人的关系。而佛法是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——与自己的交互,才是根本所在。人际关系中的很多问题,归根结底是人自身的问题。如果对自己缺乏认知,我们从什么角度去和人建立链接? 

  刚才讲到,产品要更好地服务社会。但如果自身没有健康的状态,外在帮助是很有限的。所以对自身的认识和改造是根本,也是永恒的问题。当我们向外认识世界时,感觉地球在变小,因为视野变大了,资讯和交通发达了。但以人有限的能力去认识无限的宇宙,永远都是有限的,因为有限没办法认识无限。这就涉及一个终极问题——我们靠什么认识世界?一是理性的层面,那是有限的;一是纯净的直觉,即人类内在的无限力量,必须通过修行才能开发。

二、建立虚空般的视角

  姚映佳:我特别喜欢您说的纯净的直觉。

  济群法师:放松时,就能产生这样的创造力。但现代人容易焦虑,心里的事太多,会影响到创造力。

  姚映佳:您说的纯净的直觉,我觉得就是在非常安静的空间,有一定的方法来制造偶然性。我到设计室经常讲的一句话是:怎么没音乐啊?我也思考过,如何让灵感成为常态的偶然性?需要有技巧,也需要认知方法。刚才您说的去认知无限,给了我一个方向。

  济群法师:佛法可以给我们提供认识世界的高度。平常人认识世界,基本离不开经验和积累,但经验恰恰会成为我们的局限。如何用好这些经验,又能跳出经验?就像佛法讲的,要建立虚空般的视角,才不会卡在经验的局限中。

  姚映佳:您是说虚空的视角吗?

  济群法师:虚空的视角无所不在,但我们的经验往往是打着手电,以管窥豹。每个经验都包含视角,所以我们看问题会有一个角度。这个角度可能是我们的优点,也会成为我们的局限。

  姚映佳:说得太好了。我一直在想虚和实这件事,感觉很有意思。我有两个孩子,一个13岁,一个9岁,都在英国念书。大儿子在9岁时说:爸爸,我是这么理解宇宙的。为什么会有今天这个世界?原来宇宙就是一个虚的东西,一切都有规律,但都不是实的……讲了之后,他就蹦蹦跳跳干别的去了。这个视角就是虚和实。我自己有一点点主观认识,觉得人类好像注定被设计到地球上,要经历某些过程,最后重新回到虚的状态。

  济群法师:佛法对世界的解释是四个字:因缘因果。佛法的时空观非常开阔,认为一个太阳系就是一个世界,一千个太阳系是小千世界,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中千世界,一千个中千世界是大千世界。三千大千世界是这么来的,涵盖了很多世界。宇宙中到底有多少这样的三千大千世界?《金刚经》说到恒河沙数世界、十方微尘数世界。你说,佛陀的视野有多开阔。

  从微观角度来说,经典物理学认为有一个不可分割的原子,由原子的累积构成世界。到了量子力学,讲波粒二象性,物质可能以波的方式存在,也可能以粒子的方式存在,其存在方式和我们的认知有关。也就是说,在认识世界时,我们的认识会决定认识对象。

  佛教不同流派也存在类似观点。小乘佛教认为,世界由极微构成,即物质的最小元素,不可分割。大乘中观思想的重要理论是无自性,告诉我们,世界没有不可分割的实体,一切存在都是条件关系的假相。而唯识思想则告诉我们,你认识的世界,并没有离开你的认识,是认识决定了你能看到什么世界。这和量子力学的观点吻合。

  在无限的世界中,成住坏空是此起彼伏的,这种生灭取决于因缘因果。佛教不认为世界有某种主宰力量,而是由共业系统构成的。其中,物质是被动的,心是能动的。每个众生的心和业力,就是推动宇宙运行的能量。

  佛教对现象的认知用了一个字,就是“假”。假不是没有,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。一切现象,我们以为看到的是真实的,但那只是感觉而已,事实上是条件关系的假相。比如桌子,是由一大堆非桌子的元素构成其存在。离开这些元素,桌子是什么?此外,我们在认识桌子时,还会赋予它美丑之类的价值判断,觉得它很实在,其实都是人加上去的。

  姚映佳:刚才您说到桌子,我就在想,好多我们认为有序的事,一是来自客观规律,一是人类行为造成的结果,并不是说它本来应该是这样,而是外界条件和我们的认知决定了它是这样。

  在系统认知性上,佛教真的非常深刻。我哥哥、嫂子以前也去佛堂,但很奇怪,出国后经常去教堂。我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情况,但您讲完之后,我觉得好像很难从认知佛学到认知基督。

  济群法师:多数人对佛教的信仰,只是停留在求求拜拜的层面,对深奥的智慧缺乏了解。单纯从表面上说,基督教受到过现代西方文明的洗礼,在人间温情、福利方面很能吸引人。而且基督教也是一种健康的信仰,劝人为善,有爱心,又能有一个终极归宿。不管这个归宿是否究竟,但从现前来说,你总能心安理得地面对自己。如果对信仰的思考不是很深,这样一种信仰也可以。

三、正念禅修

  姚映佳:有没有什么法门,让我在面对自己时,可以更快进入和自己对话的状态?

  济群法师:有方法。中国人过去讲修身养性,立心立命,但中国哲学对心性问题讲得不是很透彻。

  比如你做设计,必须了解打造一个空间要哪些元素,怎么搭配更好。作为生命这个产品来说,有魔性,有佛性;有善心,有不善心;有负面心理,有正向心理。学习佛法智慧,你就能认识哪些是负面心理,会给你带来困扰,带来伤害;哪些是正向心理,会给你和世界带来利益,带来快乐。

  这些心理的产生是缘起的,与各种条件有关。比如我们的认知,就和心理有密切关系。有人思考问题偏于负面消极,就容易产生烦恼;有人思考问题更为正向、积极,就能不断培养良性心理。这些心理会累积为一种常态,形成性格乃至人格。

  现在风靡世界的正念禅修,首先是培养专注力,把心带回当下,不让它到处游荡,变成不受控制的力量。当心静下来,就可以培养觉察力,看清自己到底在想什么,到底要做什么。这种内观力量是生命本身具备的。

  姚映佳:内观。

  济群法师:有了内观的力量,你就有能力来选择并化解情绪。再进一步,是开发内在智慧,平息无明烦恼,让内心如无云晴空般的底色呈现出来,不再不知不觉,像在迷雾中看不清自己。禅修,就是这样一套专门的训练。它是有方法的,对我要选择什么、克服什么、训练什么,非常清晰。

  张峰:禅修这种问题,真正要搞清楚的话,从哪里开始? 

  济群法师:我们建立了一套修学课程,是从认知入手。当一个人的认知没有改变,可能每天都会制造心理问题。慈悲没有敌人,智慧不起烦恼。当你带着慈悲心去看世界,就不会有敌人;当你能用智慧去看世界,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,因为你看到的是本质。每个人都是情绪、认知的累积,由自我感觉构成了你的认知。这些认知恰恰是你的有色眼镜,当你戴着这个眼镜,所见并不是世界的如实呈现。

  佛法正是帮助我们如实看待世界,而不是活在个人感觉中。在佛法看来,人很难跳出自我,这个自我又伴随三种感觉,即自我的重要感、优越感、主宰欲。多数人都在为这三种感觉活着,很累。

  姚映佳:在商场中,有的人非常强势,会带来一个短期结果,或者叫他能主宰的结果。这时候,我们是从弱势的角度来礼让,就像刚才您说的慈悲,还是我也强势?在这个过程中,如何把关系处理好?

  济群法师:强势和弱势,只是一种情绪,一种表达方式。其实一个人做得好不好,靠的是实力,而不是其他。不论强势还是弱势,很容易产生对立,不利于社会和谐,也不利于解决问题。在互联网时代,你需要建立开阔的视野、良性的缘起,而不是靠感觉上的强势或弱势。

  当然在商场上,我们还要做正当的努力。努力不是和别人争,和别人比,而是了解整个市场的情况,再突出自身优势。当你不断做正当努力,就可能出类拔萃。所以最终靠的是实力,没有实力的竞争是不长久的。

  姚映佳:在一定程度上,就是因缘因果。

  济群法师:这叫因上努力,果上随缘。成功靠什么来支持?如果你有实力,走正当途径,不竞争一样会出类拔萃。不带着竞争的心态做事会更轻松,因为当你陷入竞争时,就会失去平常心。

  姚映佳:如果没有这样的实力,就不要起那个缘,是不是?那东西可能本来就不是你的。

  济群法师:对。

  善勇:我曾经两年没有工作,去阿兰若见师父。师父开示:做些力所能及的事。这对我的帮助特别大,然后就接到爱奇艺的offer,从执行制片人一直做到今天。就是那个力所能及,帮我把心态放平了。当你心态平和,能力就会显现,自然可以做更大的事。

四、设计让世界更美好

  济群法师:设计可以让城市变得更美好,让世界变得更美好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?我曾受TED邀请做过一个关于城市的讲座,其中谈到:中国现在的城市建设是依据什么文化?

  姚映佳:更多是依据西方文化,而不是中国文化。

  济群法师:中国人住在西方的文化环境中,能不能很好地安顿身心?为什么现代人这么焦躁?其实和住的房子有关。

  姚映佳:场对我们的影响不能忽视。

  济群法师:建筑本身也是一个生活用品,除了功能、布局,风格也很重要,要体现一种精神境界。但现在很多建筑没有精神,没有境界,其实就是个笼子。很多设计师不太重视客户思维,只考虑自我的感觉——我要创作一个作品,却没想到这个作品是给人用的。

  而禅意设计是从环境、空间、生活用品到生活方式,去传承东方天人合一、回归自然的思想,可以引导人们安顿身心,建立一种静心慢生活,

  姚映佳:您讲完之后,我又有了新的目标。我想,今天我是领了任务回去的。

  济群法师:禅意设计可以引导健康生活的方向。近几十年来,大家都在追求物质生活,社会越来越物化,好像物质丰富就能过得幸福。未来,人们需要返璞归真,回归自然,过一种有品质、有内涵、可以安顿身心的物质生活,那就离不开禅意设计。包括禅意空间的打造,禅意生活用品的设计。

  为什么无印良品、宜家等品牌现在很受欢迎?就是代表一种质朴、有节制的生活。包括网红李子柒会那么火,也是代表人们对某种生活的向往。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人越来越焦躁,而空间设计会影响到人的内心,所以我们很注意打造这么一个场,一个氛围,人走进来,自然就会慢下来。

  姚映佳:您刚才说到禅意设计,我有一个初步想法,正好汇报一下。之前我也想过类似问题,但没上升到禅意设计的高度。比如日本有些白领很辛苦,下班之后只能住胶囊旅馆,虽然空间特别小,但并不太难受,我觉得这就是设计的量和一些基本生活方案。中国人口基数这么大,我原来想从这个角度做点什么。听您说了之后,我想可以把这个细化一下,构建一个金字塔型的、针对不同人群的禅意设计。

  济群法师:禅意设计的特点是低调、朴素、有内涵,所以从设计到整个空间的打造,成本并不高。比如我们用的这些材料,地上就是每平米几十块钱的砖。在整个景观中,一是用本地的红米石墙,构成一个大氛围;一是用大量碎石,给人感觉很纯净。此外,还用了大量青苔,再加上草坪、木平台。

  最初,我们找了个设计师做景观设计。我提出的要求是:不要像日本寺院,太精致;不要像园林,文化气息太浓;也不要像公园,太大众化。但它们的优点我们都要,做到自然不粗野,人工不造作。他说没办法做,后来就我们自己做了。

  姚映佳:您的要求概括得特别好。从设计角度来说,这是非常难的,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认知问题。

  济群法师:我们这些景观做起来很容易。你看门口这片景观,是“玄奘心路”的实践基地。广场有块五吨多重的石头,是从敦煌运过来的。前段时间,要在此举办“玄奘心路”的活动,引导他们从玄奘的地理之路走向心灵之路。我们花了三天时间,铺草坪、打碎石、种树。我们做这个东西,不精致,不复杂,只要规划一下,哪里放草坪,哪里放碎石,所有义工都能参与。

  平台和草坪是公园的元素。我们这里有好多木平台,在山边、湖畔,很开放,坐得特别舒服。但草坪还是偏人工一点,青苔更自然,所以我们使用了大量青苔,又省钱,做出来又很有味道。然后再加上流水、柴门作为点缀。

  姚映佳:师父开示了整个设计的核心价值,叫安顿身心。

五、爱是什么?

  姚映佳:最后想问一个比较大的问题,就是爱。有很多关于爱的成语和描述,但在现代社会对爱的定义,和以前想比,又有了很多新的变量。如何在纷杂的世界中,更好地面对这个最重要的字? 

  济群法师:爱,从个人、家庭到社会,有不同的定义。从个人来说,是带有贪的成分,隐藏着一种占有,一种粘著,一种依赖,一种要求。很多文学作品把它写得很美好,比如牛郎和织女、梁山伯和祝英台、罗密欧和朱丽叶。因为人的生命中有这样一种需要,就容易被歌颂。但爱情本身又要接受社会的考验。从儒家来说,仁者爱人,就包含了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。从宗教层面来说,基督讲博爱,但这种博爱也有其局限性,还是有“我”的。佛法讲的大慈大悲,必须无我地关爱一切众生,境界更高。

  也就是说,爱包括有我的爱、无我的爱;狭隘的爱、广大的爱;染污的爱、不染污的爱;占有的爱,不占有的爱;有要求的爱、没有要求的爱。每一种都代表不同的境界。对凡夫来说,爱往往和贪有关,和恨有关。很多文学、影视作品中,把爱和恨两个字去掉,可能就没人看了。

  姚映佳:可不是,小时候看武侠小说,除了看打打杀杀,就是看男男女女。

  济群法师:对,爱里加一点恨,恨里再加一点爱。佛陀以他的大智慧,用“贪嗔痴”三个字,对人心作了高度概括。贪,就是贪爱、粘著;嗔,就是仇恨、对立;痴,就是看不清真相,爱得死去活来,恨得昏天黑地。这就是凡夫的世界,活在三个字中,是很辛苦的。

  姚映佳:西方好像叫七宗罪,这和佛学有渊源吗?

  济群法师:贪嗔痴代表凡夫生命的三个特质,佛教叫三毒,就像电脑病毒一样。每个生命都有这三种病毒,演绎出人生的种种烦恼和痛苦。比如嫉妒、嗔恨、焦虑、恐惧,所有负面情绪都是由这三种烦恼演绎的。

  姚映佳:我有时担心别人受冷落,会很主动地营造一个气氛,难免也会累。您觉得,我是应该听从自己本性呢,还是要为别人付出这些责任呢?

  济群法师:有这样一个用心,照顾别人的感觉,也很好。但人的交流方式不是一种,两个人说得很有气氛,是一种方式;两个人静静地待着,也是一种方式。如果对方习惯了你的热情,你哪天不热情了,他还可能失落。所以度要适当把握,这样我们也不累。

  姚映佳:不要累到自己。

  济群法师:有时太热情了,对方也可能会累,觉得是一种负担。

  姚映佳:对,有时距离产生美。

  济群法师:把握好这个度,对方需要的时候,我们就帮一下。

  姚映佳:我迁就别人挺多的,为了一些结果,会迁就、妥协。

  善勇:我们俩聊做电影,也是妥协的艺术,到最后可能根本不是你想要的东西。

  济群法师:迁就会比较累,因上努力就行了。世界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,在这儿生存,你需要不断调整自己。但调整不一定都是坏事,会让你更加兼容,让更多人接受你。

  姚映佳:明白,那我就释然了。

  济群法师: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,关键还在自己怎么调整。很多时候,事情不是一定要怎么样。觉得一定怎样才是对的,也是个人的一种认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