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“瑜伽菩萨戒”讲记
济群法师
3.饶益有情戒十一相
又诸菩萨由十一相,名住一切种饶益有情戒。于一一相中,成就一切种。
菩萨应该怎样饶益有情?前面讲到饶益有情戒有十一相,但只是简单介绍,这里进一步详细解读。饶益有情不是一句空话,而要通过具体行为来表现。可以说,这些规定是打造菩萨的行为标准。当然,要做到并不容易。但只有依此实践,才能成就饶益有情戒的一切功德。
第一,饶益救助伴者
·助伴事业
谓诸菩萨于诸有情彼彼事业,皆为助伴。谓于思量所作事业,及于功用所作事业,悉能与彼而作助伴。或于道路若往若来,或于无倒事业加行,或于守护所有财物,或于和合展转乖离,或于义会,或于修福,皆为助伴。
第一相,菩萨要作为众生的助伴。这部分讲到两个内容,一是作为众生开展事业的助伴,二是作为众生身处痛苦时的助伴。
“谓诸菩萨于诸有情彼彼事业,皆为助伴。”对于众生开展的自利利他的事业,菩萨要主动帮助他们。这里有两个前提,其一,必须是符合正命的事业;其二,必须有利于社会,有利于大众,同时有利于自身生命的提升。究竟是哪些事业呢?
“谓于思量所作事业,及于功用所作事业,悉能与彼而作助伴。”人们在做事业的过程中,首先要思量——这事到底该不该做?怎么做才是最有利的?作为菩萨行者,遇到这种情况,应该慈悲地给予帮助,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指导意见,引导他们如理思考并作出选择。所谓功用,就是确定要做这件事,然后去做。
“或于道路若往若来。”过去出门是很困难的,路途艰辛且险恶。如果有情外出经商、办事、探亲或旅行,需要寻求帮助,菩萨应该尽己所能,慈悲地提供帮助。
“或于无倒事业加行。”所谓无倒,即没有颠倒的正命事业。菩萨看到众生从事正命事业,寻求技术、资金、能力等方面的支持,应该尽力给予帮助。
“或于守护所有财物。”人们赚钱之后,应该怎么储存才不会贬值?怎么投资才能继续增值,让这些钱转化出更多的钱?菩萨有能力的话,也要给予指导。根据《瑜伽师地论》,菩萨要从五明处学,不管是金融、科技、文化,各行各业都要了解。在过去的印度,五明包括一切学问。声明是语言、文字、音乐,医方明是医学,工巧明是科学技术,因明是辩论术,内明是佛法。菩萨发心利益众生,各种能力都要具备,才能给予众生需要的帮助,实践、增长并圆满慈悲心。但这并不是说,初发心就什么都学,还是要有主次、内外之分。首先要学好大乘佛法,然后可以为了利他的方便,有一定时间了解外学。帮助众生时,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。
“或于和合展转乖离。”乖离,即抵触、背离。对于众生之间的不和,不论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,还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对立,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,菩萨有能力的话,要主动调和他们的关系,避免进一步冲突。春秋战国时有很多说客,发现诸侯之间产生冲突,就前去游说,让他们和好,不要爆发战争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看到身边有人发生冲突,也要善加开导,帮助他们解除矛盾、对立和冲突。
“或于义会。”义会是指定期举办的慈善活动,如慈善义卖之类,然后把钱拿去捐助有疾病和困难的人。菩萨看到这些有益的事业,应该尽力参与,提供帮助。
“或于修福,皆为助伴。”这是指不定期的培植福报的善行,比如供养、布施、有突发情况需要捐助等,菩萨也要尽己所能,以慈悲心积极参与。
总之,菩萨要通过助伴事业给予众生帮助,达到饶益有情的效果。
·助伴有苦
于诸救苦亦为助伴,谓于遭遇疾疫有情赡侍供给,盲者启导,聋者撝义,手代言者晓以想象,迷方路者示以遇途,支不具者惠以荷乘,其愚騃者诲以胜慧,为贪欲缠所苦有情,开解令离贪欲缠苦。如是若为嗔恚、昏沉睡眠、掉举恶作、疑缠所苦有情,开解令离疑缠等苦。欲寻思缠所苦有情,开解令离欲寻思苦。如欲寻思恚、害、亲里、国土、不死、轻侮相应、族姓相应,所有寻思当知亦尔。他蔑他胜所苦有情,开解令离被蔑胜苦。行路疲乏所苦有情,施座施处,调身按摩,令其止息劳倦众苦。
第一相的第二部分,是助伴有苦。所谓有苦,包括身苦和心苦。菩萨看到众生有身体和心灵的痛苦,发心帮助他们摆脱痛苦,以此饶益有情。
“于诸救苦亦为助伴。”菩萨要通过解救众生痛苦的方式来帮助他们。怎么解救?
“谓于遭遇疾疫有情赡侍供给。”对于罹患疾病、遭遇瘟疫的有情,菩萨有能力的话,要作为看病人去照顾他们,同时供给他们饮食、医药、费用等,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。
“盲者启导,聋者撝义。”对于看不见的盲人,菩萨要为他们作向导。对于听不见的聋者,菩萨要通过对他有益的方式辅助他,引导他明白人生道理,或是明白你的意思。
“手代言者晓以想象。”对于以手代言、有语言障碍的哑者,要通过手势、肢体语言等方式与之交流。现在有通用的手语,古代可能没那么规范,必须辅以想象才能顺利沟通。
“迷方路者示以遇途。”对于迷路者,菩萨行者要为他指示引导,就像给他装上GPS导航仪那样。这里包括现实的路,也包括人生的路,修行的路。有些人在人生旅途中,走着走着就看不到方向,找不到活着的意义。这时我们要以佛法开导,让他们找到人生的价值,找到解脱的光明大道。
“支不具者惠以荷乘。”对于缺胳膊少腿、行动不便的肢体残障者,菩萨要尽力给他们提供方便,让他们得到行动的自由。荷乘,即车、轿等古代交通工具,现在可以是拐杖、义肢、轮椅、担架、车辆等。
“其愚騃者诲以胜慧。”騃,即呆。对于那些无明、愚痴的众生,菩萨行者要以佛法智慧去启蒙他,让他明白人生道理。
“为贪欲缠所苦有情,开解令离贪欲缠苦。”对于被贪欲缠缚的众生,菩萨看到他们深陷于烦恼,活得很苦很累,就要为他开导,帮助他减少乃至解除贪欲。
“如是若为嗔恚、昏沉睡眠、掉举恶作、疑缠所苦有情,开解令离疑缠等苦。”这里主要指五盖造成的痛苦。五盖是禅修中的五种障碍,会覆盖清净心。前面已经说了贪欲,接着说其他四种。有的众生被嗔恨心折磨,在负面情绪中走不出来;有的众生想要修行,却被昏沉、睡眠所苦,整天无精打采;有的众生身心躁动,总是陷入不善的妄念、行为和串习,难以自拔;有的众生缺乏善根,怀疑三宝、四谛、因果。对于这些被五盖所缠的受苦有情,菩萨要帮助他们解除烦恼,走上解脱之路。
“欲寻思缠所苦有情,开解令离欲寻思苦。”有些众生被欲望的寻思缠所苦,对财色名食睡、色声香味触有强烈贪著,每天在欲望中胡思乱想,想着钱财,想着男女关系,想着世间虚名,想着美食,想着享乐……因为欲望激发的妄想,使他们身心焦灼。缠就是被烦恼困扰,难以脱身。在这种情况下,菩萨要为他们开导,帮助他们摆脱欲望带来的身心困扰。
“如欲寻思恚、害、亲里、国土、不死、轻侮相应、族姓相应。”每个人的需求和关注点不同,引发的烦恼也不一样。有的人因为嗔恨引发种种妄想,被愤怒所控制;有的人整天想着伤害或报复他人,被恶念所控制;有的人特别在乎亲戚、朋友、家庭等,被亲情所控制;有的人对故土充满眷恋,觉得走到哪里都不如家乡,无法安住;有的人希望自己长生不死,由此带来困扰;有的人总是担心被人轻视,又喜欢与人攀比,产生种种烦恼;也有的人执著种族问题,制造很多对立和冲突,这在当今世界尤为突出。
“所有寻思当知亦尔。”众生的关注、需求和执著,使他们陷入相应的烦恼和痛苦中。在这种情况下,菩萨要对他们善加开导,帮助他们放下执著,走出烦恼。这才是真正的为众生办实事。现在我提倡建设修学型、服务型的寺院,为社会大众发挥作用。这个服务不是去卖东西,而是净化人心,推动心灵慈善。如果没有菩萨精神,出家人还是过清净日子更省事,因为和众生打交道太麻烦了。但利他是菩萨的责任所在,既然发了这样的愿心,就要真正落到实处。
“他蔑他胜所苦有情,开解令离被蔑胜苦。”有的人自尊心很强,如果被人轻视,就会感到自卑、屈辱;也有的人特别好强,什么事情都想超过别人,高人一等,但在现实生活中,他却往往不如别人。这些众生因为内心有某种设定和执著,给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。对于他们,菩萨行者要慈悲开导,帮助他们摆脱被轻视、战胜的痛苦。
“行路疲乏所苦有情,施座施处,调身按摩,令其止息劳倦众苦。”对于那些行路疲乏的众生,菩萨有条件的话,要为他们安排座位、住处,让他们可以好好休息;还要帮助他们按摩、调理,使他们去除疲劳,明天继续赶路。古代交通不便,出门在外尤其辛苦,有些行善者就会在路上修建亭子,供人休息,还会免费提供茶水,给予方便。
总之,对有身心之苦的众生,菩萨要帮助他们解除痛苦。
第二,饶益愚于正理者
又诸菩萨为诸有情如理宣说,谓于乐行恶行有情,为欲令断诸恶行故,以相应文句、助伴、随顺、清亮、有用、相称,应顺常委分资粮法而为宣说,或复方便善巧宣说。如于乐行恶行有情,为欲令断诸恶行故;如是于行悭行有情,为欲令彼断悭行故;于现法中求财宝者,为欲令彼正少功力集多财宝,守护无失;于佛圣教怀憎嫉者,为欲令彼得清净信,证清净见,超诸恶趣,尽一切结,越一切苦,应知亦尔。
第二相,菩萨要为愚者开示正理,引导他们摆脱愚痴,具足正见,走入正道。
“又诸菩萨为诸有情如理宣说。”诸供养中,法供养最。佛法可以给众生带去究竟利益,引导众生究竟解除痛苦,所以弘法是对众生最好的帮助。作为菩萨行者,要契理契机地为有情宣说佛法,以此利益众生。如理,即如佛法之理。
“谓于乐行恶行有情,为欲令断诸恶行故。”有些喜欢干坏事的众生,干了坏事觉得很得意。对于这样的众生,菩萨要为他们开示法义,帮助他们断除恶行。这些众生之所以喜欢干坏事,干了还得意洋洋,必然有自己的想法,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听进去的。应该怎么为他们开示呢?
“以相应文句、助伴、随顺、清亮、有用、相称。”论中指出了开示的几个要点。相应文句,是与实相相应的语言,且逻辑严谨;助伴,是有助于说法的事物或方法;随顺,即随顺佛法真理,有次第地引导对方;清亮,即思路清晰,表达流畅;有用,可以对他产生效果,而不是无效的;相称,针对具体问题说法,对症下药。
“应顺常委分资粮法而为宣说,或复方便善巧宣说。”常委,指恒常宣说,不厌其烦。菩萨帮助众生要有耐心,这并不是说,管他听不听都拼命说,而是建立在对机、有效的基础上。但众生刚强难调,不是说一两次就可以的。有时虽然当下有了效果,但过段时间又故态复萌,就必须反复宣说和引导。这些说法应该随顺圣道,为成就圣道资粮而说。同时要有方便善巧,知道什么是适合对方的法,对他确实有帮助。
“如于乐行恶行有情,为欲令断诸恶行故。”对那些喜欢干坏事的有情,菩萨希望通过以上所说的善巧引导,帮助他们断除恶行。
“如是于行悭行有情,为欲令彼断悭行故。”对于悭贪、吝啬的有情,菩萨希望通过宣说佛法,帮助他们认识到财富的本质,从而断除悭贪。
“于现法中求财宝者,为欲令彼正少功力集多财宝,守护无失。”对那些希望得到财富的人,菩萨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给予指导,帮助他们以较少的投入赚到更多的钱。赚钱之后,还能进一步把钱保管好,让它不要贬值,甚至可以升值。
“于佛圣教怀憎嫉者,为欲令彼得清净信,证清净见,超诸恶趣,尽一切结,越一切苦。”对于那些对佛法有偏见,甚至仇视、反感的有情,菩萨行者同样要善巧说法,引导他们消除误解,进一步还能生起清净的信心,证悟清净的正见,从而远离三恶道,断除一切烦恼,摆脱一切轮回痛苦。
“应知亦尔。”这部分讲的是,有情在某方面有烦恼串习。虽然表现不同,但都是因为缺乏正见。对于这样的有情,菩萨行者要以佛法智慧给予引导,帮助他们远离愚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