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《普贤行愿品》讲记
济群法师
复次,善男子!言普皆回向者,从初礼拜,乃至随顺,所有功德,皆悉回向尽法界、虚空界一切众生。愿令众生常得安乐,无诸病苦。欲行恶法,皆悉不成。所修善业,皆速成就。关闭一切诸恶趣门,开示人天涅槃正路。若诸众生,因其积集诸恶业故,所感一切极重苦果,我皆代受。令彼众生,悉得解脱,究竟成就无上菩提。菩萨如是所修回向,虚空界尽,众生界尽,众生业尽,众生烦恼尽,我此回向,无有穷尽。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。身语意业,无有疲厌。
什么是回向
普皆回向,为普贤菩萨的第十大愿。
我们每天讲完经,都要带领大家共同回向。这么做,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?回向,是将所修功德回转、归向某个特定目标。其具体内容,多根据自身愿力或所修法门、所做善行来选择。若发心修习菩萨道,可以回向勉励自己精进不退:愿消三障诸烦恼,愿得智慧真明了;普愿罪障悉消除,世世常行菩萨道。若修学净土法门,可将所修功德回向往生西方:愿生西方净土中,九品莲花为父母。花开见佛悟无生,不退菩萨为伴侣。或是: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或是:稽首西方安乐国,接引众生大导师。我今发愿愿往生,唯愿慈悲哀摄受。若是供灯、放生等,常见的回向则是:供灯功德殊胜行,无边胜福皆回向;普愿沉溺诸众生,速往无量光佛刹。最前两个字,可根据所修不同善行调整。
或许有人会觉得,这些回向的范围都太大了,似乎和现实人生没有多少关系。他们关心的,是佛菩萨保佑自己工作顺利,保佑儿女平安如意,保佑生意兴旺发达。只要是正当要求,当然也是可以的。作为佛弟子,祈求三宝庇护也是人之常情。但是,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此。如果只为解决这些而信佛,那出发点便错了。如果只想得到这些而学佛,那实在是舍本逐末,可怜可叹。也有些人是因为自私,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做了一些功德,如果回向给所有人,岂不是太可惜了?须知,功德绝不会因为回向给所有人而减少分毫。事实上,福报也和我们的心量有关。心量有多大,同样善行所能招感的功德就有多大。就像面对无量无边的四大海水,一个杯子,只能装一杯水;一个脸盆,就能装一盆水。容器越大,所能盛载的水就越多。同样道理,我们的心量越开阔,盛载的功德就越多。当心量开阔到无限,所招感的功德,就是无限的。就像汇入大海那样,所拥有的就不是一杯水、一盆水,而是整个大海。
如何回向效果好
“言普皆回向者,从初礼拜,乃至随顺,所有功德,皆悉回向尽法界、虚空界一切众生。”怎样才能令回向达到最佳效果呢?普贤菩萨告诉我们:从第一大愿“礼敬诸佛”到第九大愿“恒顺众生”,所修习的一切功德,应全部归向尽法界、虚空界的一切众生。也就是说,我们学佛乃至修习一切善行,不仅是为了自己,更是为了一切众生。
“愿令众生,常得安乐,无诸病苦。欲行恶法,皆悉不成。所修善业,皆速成就。关闭一切诸恶趣门,开示人天涅槃正路。若诸众生,因其积集诸恶业故,所感一切极重苦果,我皆代受。令彼众生,悉得解脱,究竟成就无上菩提。”我们将一切功德回向众生,希望他们得到什么呢?回向的内容也非常重要,如果对象正确而内容有误,那么,同样不能达到预期效果。首先,希望众生感得长久安乐,没有任何病痛、苦恼。其次,若是众生现起恶念,将要为非作歹,希望这些恶行障碍重重,无法成办。若是众生心生善念,将要修习善行,希望这些好事因缘具足,顺利成办。第三,希望恶道之门从此关闭,不令众生堕落其间,长劫受苦。希望善趣之门从此大开,接引众生走向光明彼岸。若是众生因无始以来积累无量恶业,将要招感极大苦果。我们当以至诚心发愿,愿代其受苦。愿所有众生脱离苦海,获得解脱,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。
“菩萨如是所修回向,虚空界尽,众生界尽,众生业尽,众生烦恼尽,我此回向无有穷尽。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。身语意业,无有疲厌。”菩萨所修习的广大回向,不是一次、两次,而是尽未来际,念念相续,从未间断。身口意三业,永远精进不懈,永远没有疲倦之时。倘能依普贤菩萨不可思议的境界进行回向,我们所修一切功德,将百倍、千倍、千万倍地增长,乃至充满虚空,无限广大。
2007年11月修订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