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《普贤行愿品》讲记
济群法师
复次,善男子!言请佛住世者,所有尽法界、虚空界,十方三世一切佛刹,极微尘数诸佛如来,将欲示现般涅槃者,及诸菩萨、声闻、缘觉、有学、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,我悉劝请莫入涅槃,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,为欲利乐一切众生。如是虚空界尽,众生界尽,众生业尽,众生烦恼尽,我此劝请,无有穷尽。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。身语意业,无有疲厌。
佛陀的住世
请佛住世,为普贤菩萨的第七大愿。
“言请佛住世者”,即请求佛陀不离娑婆,常住世间。只有佛陀常住这个世间,我们才能有机缘听闻正法,依法起修,依法解脱。
诸佛出世是非常难得的。有诸佛出世,才有佛法在世间的流传。或许有人会提出:前面已经说过,法是客观存在的真理,有佛无佛,法尔如是。既然法不会因为佛陀是否住世而存在或消失,大可不必非要请佛住世了。那么这样行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原因是什么?法虽然亘古不变,虽是客观存在的真理,不会因佛陀是否出世而产生变化。但我们要知道,如果没有佛陀出世说法,为我们指示修行之道,众生就没有能力认识真理,也无法认识佛法对于改造生命的意义。那样,即使法永远存在,又与不存在有什么区别呢?唯有佛陀住世说法,我们才能由闻法而修法,得到佛法的真正受用。
佛陀的住世,直接关系到众生能否出离三界,能否解脱生死。对于娑婆世界的众生来说,佛陀就像穿透黑暗的灿烂阳光,为我们带来光明,带来温暖。若是没有阳光,整个世界将是一片黑暗,一片凄凉,乃至任何生命都无法生存。如果说,万物生长都是依靠阳光哺育,那么,众生解脱也必须依靠佛陀的指引和加被。
佛陀的一生,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。但在他的境界中,却没有一个众生是他所度化的。正如《金刚经》所说:“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,实无众生得灭度者。”或许有人不能理解:既然度了,就是度了;既然没度,就是没度。为什么说,度化无量众生又实无众生得灭度者,那不是自相矛盾吗?须知,佛陀具足悲智二德,因对众生具有无限悲心,才能永不厌倦地度化无量众生;同时,又能以智慧观照,了达蕴、处、界无自性空,无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。所谓“智不住三有,悲不住涅槃”。正是因为佛菩萨所具有的悲智二德,才能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,通达众生了不可得,从而不住于众生相。
“所有尽法界、虚空界,十方三世一切佛刹,极微尘数诸佛如来,将欲示现般涅槃者。”既然佛陀住世有那么大的作用,那他老人家为什么又要在说法四十九年后就灭度呢?一方面,佛陀是以此示现无常。否则,众生由于懈怠,就会产生依赖心理,觉得反正佛陀在世,早修晚修都是一样。故佛陀待化缘已尽,便在双树林入般涅槃。涅槃为梵语,又译灭度、寂灭、不生、无为、安乐、解脱等。灭,是断除烦恼相续、寂然常住的清净状态,也是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。另一方面,因为佛陀的色身是随缘化现的,同样离不开生住异灭的过程。正因为如此,我们也可通过发愿和劝请,来创造令诸佛住世的因缘。
学佛主要是向佛学习,佛是最高的榜样和楷模。
“及诸菩萨、声闻、缘觉、有学、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,我悉劝请莫入涅槃。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,为欲利乐一切众生。”当所有尽法界、虚空界,十方三世一切佛刹,极微尘数诸佛将入涅槃时,我们为了众生的利益,当殷勤劝请佛陀常住世间,莫入涅槃。我们不仅要请求诸佛住世,而且要劝请一切菩萨、声闻、缘觉、有学、无学及善知识们长久住世。我们劝请诸佛住世的目的,就是为了利益人天,利益一切众生。
避免误入歧途
关于善知识的作用,《增一阿含经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尔时阿难,白世尊言:‘所谓善知识者,即是半梵行之人也,将引善道,以至无为。’佛告阿难:‘勿作是言!言善知识者,即是半梵行之人!所以然者?夫善知识之人,即是全梵行之人,与共从事,将视好道。我亦由善知识,成无上正真等正觉,以成道果,度脱众生,不可称计,皆悉免生老病死。以次方便,知夫善知识之人,全梵行之人也。’”《普贤行愿品》的当机者善财童子,为修学佛法,先后参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。以实际行动,向我们说明了依止善知识的重要意义。而在历代祖师大德的修道过程中,也都是为寻道觅师而四处跋涉。若不是因为善知识的作用难以替代,他们又何必四处参访行脚?我们这次讲座的所在地,是赵州祖师的道场。他老人家的一生,也是寻师求道的一生,还留下“赵州八十犹行脚”的佳话,传颂至今。这些,无不体现了善知识的重要性。虽然佛陀已灭度两千多年,但只要世间有善知识,就能继续弘扬佛陀正法,将众生领向光明、正确的修学道路。若能成就这些因缘,可谓功德无量。
亲近善知识,是修学佛法的第一步,在《菩提道次第论》中,被列为“道前基础”部分,是修道的必要前提。亲近善知识,不是为了和善知识建立亲密关系,也不是像世人那样,找位有财有势者做靠山。亲近善知识的目的,是为了听闻正法,树立正见,进而依教奉行。一个具格的善知识,本身就是法的实践者,甚至可以说,就是法的化身。依止善知识修行,不仅能在现有经验上少走许多不必要的弯路,更能在某些关键时刻,由善巧引导而直接悟入。
“如是虚空界尽,众生界尽,众生业尽,众生烦恼尽,我此劝请,无有穷尽。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。身语意业,无有疲厌。”这段经文与前面大致相同。我们的劝请,从今以往,时时刻刻,永不间断。而且,永远不会感到疲倦,感到劳累。我们一想到世人会因佛陀及众善知识的住世而离苦得乐,就会充满力量。
2007年11月修订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