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《普贤行愿品》讲记
济群法师

【点击查看全书链接】

导归净土,回入娑婆

  愿我临欲命终时,尽除一切诸障碍,面见彼佛阿弥陀,即得往生安乐刹。
  我即往生彼国已,现前成就此大愿,一切圆满尽无余,利乐一切众生界。
  彼佛众会咸清净,我时于胜莲华生,亲睹如来无量光,现前授我菩提记。
  蒙彼如来授记已,化身无数百俱胝,智力广大遍十方,普利一切众生界。

  前面说过,《普贤行愿品》是净土宗的依据经典之一。所以,学修《行愿品》的一切功德,也是回归西方净土。修学普贤行愿者,临命终时,一切障碍彻底消除。亲见阿弥陀佛前来迎接,即刻往生西方。到那里,不是为了在极乐世界享福,而是去接受诸佛的教化开示,接受佛法的洗礼熏陶。然后,乘愿再来,更好地弘扬佛法、普度众生。
  那么,西方极乐世界是怎样的呢?为什么要前往彼处呢? 
  1.身心净化:往生净土者,尽管有品位的高低不同,甚至还有带业往生者。但即使是这些尚未彻底断除的习气,在极乐世界也无法作用。就像种子被煮过之后,再也不会发芽、结果。在极乐世界,所有痛苦不复存在。包括外在色身,无不庄严绝伦,就像阿弥陀佛那样,具备三十二种大丈夫相。又像《弥陀赞》所赞叹的那样:阿弥陀佛身金色,相好光明无等伦。白毫宛转五须弥,绀目澄清四大海。我们按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修学,待功德圆满,往生极乐时,就能亲见这些美妙景象了。
  2.生活净化:生活在极乐世界的人们,衣食无忧,如《无量寿经》所说:“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欲得衣服,随念即至,如佛所赞应法妙服,自然在身。”在那里,无论我们想要什么,立刻就能心想事成,这是说明助道因缘的殊胜圆满,没有欠缺。来到西方净土,就不必再为生存忧愁,可将一切时间用于闻法、修行。因其“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”,所以被称为极乐世界。
  3.人际关系净化:在极乐世界中,甚至连恶道之名都不曾听闻,更没有恶道、恶人、恶行。那里是诸上善人聚会之处,不具备相应的福德资粮,是无法前去的。反观我们的起心动念,对待他人时,是事不关己、高高挂起,还是相互猜疑、勾心斗角,还是常怀慈悲、平等待人?如果不及时改正这些习气,会对往生构成极大障碍。即使每天佛号不断,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头,内心没有丝毫改变,念得再多也是枉然。所以,我们不仅要念佛,更要使自己的愿力、心行、道德与阿弥陀佛相一致。西方净土是和合、清净的,大家的行为、语言、思想无比和谐。人与人之间,没有丝毫矛盾、恩怨和纠纷。世间的一切问题,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,是心的问题。在我们这个五浊恶世,有形形色色的各色人等,所以才会出现许多丑恶现象,这是必然的。
  4.环境净化:极乐世界环境美妙,有七宝池,八功德水,充满其中,池底纯以金沙布地。四边阶道,金、银、琉璃、玻璃合成。上有楼阁,亦以金、银、琉璃、玻璃、砗磲、赤珠、玛瑙而严饰之。池中莲花大如车轮,青色青光、黄色黄光、赤色赤光、白色白光,微妙香洁。一切万物都能随众生心愿而显现。这些不可思议的情景,乃阿弥陀佛为教导众生,以方便善巧而变化。事实上,整个极乐世界无不是“阿弥陀佛”变化之土、变化之身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无论是极乐世界,还是阿弥陀佛,都未离开我们的心,离开现前这一念。这就是佛法所说的“心佛不二”。我们每天念佛,也可以说,是佛在念佛。事实上,不仅极乐世界、阿弥陀佛在我们心中,整个三千世界,以及十方三世诸佛菩萨,都未曾离开我们的心。所以,修行秘诀就是修心,“唯其心净,则佛土净”。这样,才能与阿弥陀佛心心相印。
  “愿我临欲命终时,尽除一切诸障碍,面见彼佛阿弥陀,即得往生安乐刹。”希望我们在临命终时,彻底消除一切障碍,蒙阿弥陀佛亲自接引。由普贤大愿的推动,即刻前往极乐国土。
  “我即往生彼国已,现前成就此大愿,一切圆满尽无余,利乐一切众生界。”一到净土,立即蒙佛加持,成就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,并使一切愿力和行为究竟圆满,具备利益众生的能力。
  “彼佛众会咸清净,我时于胜莲花生,亲睹如来无量光,现前授我菩提记。”无量光,即阿弥陀佛,因身光无量而名。授记,即佛陀对发大心众生预言。抵达极乐世界这一清净的诸佛聚会之地后,从莲花中诞生,亲见无量光如来。蒙佛大恩大德,当下为我授记,告之过多少时间,在哪个世界成佛及名号为何等。
  “蒙彼如来授记已,化身无数百俱胝,智力广大遍十方,普利一切众生界。”“俱胝”为梵语的音译,意为亿,乃印度数量名。蒙佛为之授记后,我们就化现无法以数目计算的身相,而且具有广大无边的智慧和力量,周游十方世界,普遍救度一切众生。使所有众生都能听闻佛法,由此得益。
  由此可见,整部《行愿品》始终不曾离开众生。我们成佛不是为了自己,而是为了具备更大的能力,从而利益十方世界所有众生。所以说,《行愿品》的修持主要围绕第八“常随佛学”和第九“随顺众生”两愿展开。而核心的核心,就是“众生”。这个问题反复强调了多次,希望大家铭刻在心,念念不忘。

行愿无尽

  乃至虚空世界尽,众生及业烦恼尽,如是一切无尽时,我愿究竟恒无尽。
  这一偈颂,以反衬说明菩萨度化众生的愿望。
  普贤菩萨再次对法会大众强调:如果虚空会有尽头,众生以及众生的业力会有尽头,那么,我们度化众生的愿望和行为也不会停止。事实上,虚空是没有尽头的,众生和众生的惑业、烦恼也是没有尽头的,这一切的一切,都没有穷尽之时。所以,我们的愿心和行为永远没有尽头。

利益无尽

  十方所有无边刹,庄严众宝供如来,最胜安乐施天人,经一切刹微尘劫。
  若人于此胜愿王,一经于耳能生信,求胜菩提心渴仰,获胜功德过于彼。
  即常远离恶知识,永离一切诸恶道,速见如来无量光,具此普贤最胜愿。
  此人善得胜寿命,此人善来人中生,此人不久当成就,如彼普贤菩萨行。
  往昔由无智慧力,所造极恶五无间,诵此普贤大愿王,一念速疾皆消灭。
  族姓种类及容色,相好智慧咸圆满,诸魔外道不能摧,堪为三界所应供。
  速诣菩提大树王,坐已降伏诸魔众,成等正觉转-法-轮,普利一切诸含识。
  若人于此普贤愿,读诵受持及演说,果报惟佛能证知,决定获胜菩提道。
  若人诵此普贤愿,我说少分之善根,一念一切悉皆圆,成就众生清净愿。

  这些偈颂,进而说明听闻本经有哪些功德。
  “十方所有无边刹,庄严众宝供如来,最胜安乐施天人,经一切刹微尘劫。”我们以十方无边刹土中殊胜庄严的宝物供养如来,并以最为胜妙的安乐布施人天。供养的时间,超过一切佛刹碎为微尘那么多的时劫,这无疑会获得极大功德。
  “若人于此胜愿王,一经于耳能生信,求胜菩提心渴仰,获胜功德过于彼。”但若有人听闻十大愿王后,立刻生起无比的信心和渴求之心,那么,他所获得的功德,将超过前面以无数珍宝供养如来者。如果我们听闻之后还未产生信心,当对自身进行深刻反省,查找问题所在。否则,将与这一殊胜法门失之交臂,诚为憾事。
  “即常远离恶知识,永离一切诸恶道,速见如来无量光,具此普贤最胜愿。”听闻十大愿王后,还当发愿:从今以后,永远远离恶知识,这样就不会薰染各种恶习,从而远离恶道之因,永不堕落恶道之中。在命终时,得见无量光如来,迅速具足普贤菩萨所成就的圆满功德。
  “此人善得胜寿命,此人善来人中生,此人不久当成就,如彼普贤菩萨行。”修学普贤大愿的行人,现生健康长寿,来世则能投生善趣,出生高贵。不久的将来,还能成就修学十大行愿的功德,成就无上佛果。
  “往昔由无智慧力,所造极恶五无间,诵此普贤大愿王,一念速疾皆消灭。”如果以往曾因无明所致,造作五逆大罪,乃至种种恶行。通过读诵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,也能在一念之间,迅速消除这些极重恶业,极苦恶报。或许有人会说,既然有如此效用,那造业也就无妨了。如果有这种念头,那么,无论读诵什么都不会有多少效果。因为这种读诵不是以清净心为基础的。
  “族姓种类及容色,相好智慧咸圆满,诸魔外道不能摧,堪为三界所应供。”由于普贤大愿的力量,将来感得的人身,将生于最优秀的民族,具有最出众的容貌,具有最圆满的智慧。所有的天魔外道,都不能加以危害。因而,无论走到哪里,都会受到众生尊敬,也有资格接受众生的供养。佛法是最高的智慧,没有任何力量可比拟。用佛法智慧作为武装,世间一切事物都无法征服。
  “速诣菩提大树王,坐已降伏诸魔众,成等正觉转-法-轮,普利一切诸含识。”“诸含识”意为含有心识者,即众生。若依十大行愿修行,能迅速成就,坐于菩提树下,降伏诸魔众鬼。进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,广转-法-轮,教化众生,使得六道一切众生普遍得到利益。
  “若人于此普贤愿,读诵受持及演说,果报惟佛能证知,决定获胜菩提道。”如果有人受持读诵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,并为大众宣讲。由此将获得无量功德,其广大无边,唯诸佛能够了知。此外,必能证得菩提胜果。
  “若人诵此普贤愿,我说少分之善根,一念一切悉皆圆,成就众生清净愿。”如果有人读诵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,其所感功德,这里只是述说了很少的一部分。一念之间,即可圆满一切功德,圆满成就众生的心愿。

回 向

  我此普贤殊胜行,无边胜福皆回向,普愿沉溺诸众生,速往无量光佛刹。
  这一偈颂,是要我们将学修十大行愿所感得的殊胜果报,回向所有众生。希望这些沉溺于生死轮回的众生,能够迅速离开娑婆世界,前往西方净土。此处,再一次突显了《行愿品》的核心,那就是普度众生,让所有众生离苦得乐。

  2007年11月修订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