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《普贤行愿品》讲记
济群法师

【点击查看全书链接】

 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,欲重宣此义,普观十方而说偈言。
  至此,普贤菩萨对上述内容做进一步深入。“重宣此义”,是重新以偈颂的方式,对长行部分作补充说明。在宣说偈颂前,普贤菩萨先以法眼普遍观察法会中十方世界各类众生,然后根据众生根基应机而说。本品中,偈颂并不是对长行的简单重复,还包含许多长行不曾涉及的内容。
  在学习偈颂之前,我们再次回顾一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内容:一、礼敬诸佛;二、称赞如来;三、广修供养;四、忏悔业障;五、随喜功德;六、请转-法-轮;七、请佛住世;八、常随佛学;九、恒顺众生;十、普皆回向。
  从第一“礼敬诸佛”到第七“请佛住世”,与长行内容基本相同。而在第八大愿的“我随一切如来学,修习普贤圆满行”开始,则以大量偈颂阐发“常随佛学”和“恒顺众生”两部分内容,这正是十大愿王的核心所在。从礼敬诸佛开始,到最后普皆回向,整个内容都是围绕“常随佛学”和“恒顺众生”而展开。
  “常随佛学”是上求,“恒顺众生”是下化。《普贤行愿品》的思想精髓,正是“上求下化”这四个字。上求,乃上求佛道;下化,为下化众生。其中,又以下化为重点。因为上求佛道乃至成佛的根本目的,无非是为了利益众生,所谓“为利有情愿成佛”。对每一个真正的佛弟子来说,“恒顺众生”才是重中之重。我们学习《行愿品》,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核心,才不会出现偏差。

礼敬诸佛

  所有十方世界中,三世一切人狮子, 我以清净身语意,一切遍礼尽无余。
  普贤行愿威神力,普现一切如来前, 一身复现刹尘身,一一遍礼刹尘佛。

  这两个偈颂,是对“礼敬诸佛”的总结。
  “所有十方世界中,三世一切人狮子。我以清净身语意,一切遍礼尽无余。”“十方”,用以概括一切方位,意指全部在内,尽括无余。“人狮子”,即人中之王,因为佛陀的人格最圆满,道德最高尚,世间无人堪与之比拟,就像百兽之王狮子那样,为天下众生景仰。在所有世界中,有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诸佛。我们以清净的身语意三业,一一礼敬十方三世诸佛。在身体拜佛的同时,观想诸佛功德,称念诸佛圣号。三业并举,身心合一。
  “普贤行愿威神力,普现一切如来前。一身复现刹尘身,一一遍礼刹尘佛。”每一拜,不只是拜眼前这尊圣像,也不是一佛、二佛、三佛。而是藉由普贤菩萨广大行愿的威力和甚深难思的境界,观想眼前有十方三世诸佛,也观想自己同时变现千百亿化身。如是,每尊佛之前都有一个我在顶礼,而每个我,又同时对十方三世诸佛虔诚顶礼。诸佛无量,我亦无量,一一礼敬,无有遗余。
  “礼敬诸佛”意义重大,能强化三宝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。由此,不断明确人生目标,明确修学方向。所以说,有一分恭敬,才能得一分佛法受益。同时,礼敬还具有净化内心、折服我慢的作用,使身心因谦恭而调柔。

称赞如来

  于一尘中尘数佛,各处菩萨众会中,无尽法界尘亦然,深信诸佛皆充满。
  各以一切音声海,普出无尽妙言辞,尽于未来一切劫,赞佛甚深功德海。

  这两个偈颂,是对“称赞如来”的总结。
  “于一尘中尘数佛,各处菩萨众会中。无尽法界尘亦然,深信诸佛皆充满。”十方三世诸佛究竟有多少呢?在每一微尘中,都有无量诸佛存在,四周更有众多菩萨围绕。而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,微尘之多,无法考量。其中的每一微尘,也同样充满无量诸佛,并有众多菩萨围绕左右。如果我们心中有佛,就能时时与诸佛共在。南朝善慧大士就有这样一首诗:“夜夜抱佛眠,朝朝还共起。起坐镇相随,语默同居止。纤毫不相离,如身影相似。欲识佛去处,只这语声是。”大意为,每夜抱着佛睡去,早晨又与佛同时起身。行住坐卧与佛常相随,语默动静与佛心相印。佛时时刻刻未曾离开自己,如同形影相随。想知道佛的去处吗?说这话的,就是佛呵。这首诗告诉我们,修行者不必外求,当从自心证得。若能融入佛菩萨的境界,就会发现诸佛充满天地,时时常在。
  “各以一切音声海,普出无尽妙言辞,尽于未来一切劫,赞佛甚深功德海。”面对如此众多的佛菩萨,我们应以无量无边的美妙语言去称赞,以超然绝尘的天籁之音去颂扬。在长行部分已打过比喻,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有超过辩才天女的舌头和音声,想象自己是面对全宇宙直播的播音员。在我们发出每一声赞叹时,这个声音都能通天彻地,无所不在。这种称赞是绵延不绝的,如滔滔江水般,没有终了。我们用这贯穿未来所有时光的赞叹,颂扬佛陀大海般甚深难思的功德。
  “称赞如来”的意义,一方面是像“礼敬诸佛”那样,继续强化三宝在我们心中的地位。一方面是因赞叹而见贤思齐,心向往之,激发修道动力,以身口意三业模拟佛陀的心行。所以说,这种赞叹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向佛陀学习。

广修供养

  以诸最胜妙华鬘,伎乐涂香及伞盖,如是最胜庄严具,我以供养诸如来。

  最胜衣服最胜香,末香烧香与灯烛,一一皆如妙高聚,我悉供养诸如来。

  我以广大胜解心,深信一切三世佛,悉以普贤行愿力,普遍供养诸如来。

  这几个偈颂,是对“广修供养”的总结。
  “以诸最胜妙华鬘,伎乐涂香及伞盖,如是最胜庄严具,我以供养诸如来。”胜,即美好、珍贵之义。这个“最胜”并无统一标准,是因人而异的。凡在我们现有条件下最好的东西,即为最胜。哪怕再穷,也可奉献自己的最胜供养。佛经记载,昔有童子捧沙供佛,供物虽微不足道,但因供养心清净,亦为最胜供养。我们以最为虔诚的心,将灿烂的花朵串成花环,再以婉转美妙的仙乐,以芬芳甘美的涂香,以华丽庄严的伞盖,以如是种种庄严供具,供养诸佛如来。
  “最胜衣服最胜香,末香烧香与灯烛,一一皆如妙高聚,我悉供养诸如来。”我们以最为精美的霓裳羽衣,以馥郁悠远的末香、烧香,以长明不熄的灯烛。所有这些供品,包括前一偈颂所说的妙华鬘等,每一样都堆积如山。且不是一般的山,而是群山之王的妙高山。这些精美绝伦而其数无量的供品,全部用以供养诸佛如来。在长行部分说过,这些供养并不是我们现有能力可以成办的,主要是通过观想来作为供养。一方面,是尽己所能承办供品,并且每得到或购买一件全新物品后,都供佛后再使用;一方面,是在实物供养的基础上辅以观想之力。
  香和灯烛的供养,是最为普遍的供物。许多佛子每天都在佛前供香,香不在多,但应尽量选择天然香料制作的香,气味芬芳而沉静。至于供灯,则代表了光明和智慧,若能奉施灯明,将得到十种利益,分别是:照世如灯;随所生处,肉眼不坏;得于天眼;于善恶法得智能;除灭大暗;得智能明;流转世间,常不在于黑暗之处;具大福报;命终生天;速证涅槃。 
  “我以广大胜解心,深信一切三世佛,悉以普贤行愿力,普遍供养诸如来。”对于佛菩萨所说的一切,我们都深信不疑,深信十方世界有三世诸佛存在。如是,依照普贤菩萨的境界和愿力,普遍供养一切如来。

忏悔业障

  我昔所造诸恶业,皆由无始贪嗔痴,从身语意之所生,一切我今皆忏悔。
  这一偈颂,是对“忏悔业障”的总结。
  无始以来,我们都曾因贪嗔痴三毒烦恼,犯下数不胜数的恶业。这些罪业,皆由身(行为)、口(语言)、意(思想活动)三业造作。佛教中,将恶行主要归纳为十种,即“十不善业”。其内容是相对于“十善”而言,分别是杀生、偷盗、邪淫三种身体的行为;妄语、恶口、两舌、绮语四种语言的行为;贪欲、嗔恚、邪见三种思想的行为。
  身业中,如何避免杀生,是在家居士比较关心的问题。长期以来,人们已习惯将一些进入居住环境的小动物直接置于死地,如老鼠、蟑螂、蚊子、苍蝇之类。很少有人会想到,它们也有自己的生命,也会贪生怕死。作为一个佛子,必须严守不杀生的原则。至于对老鼠等不速之客,可以通过搞好环境卫生等方式进行预防。此外,偷盗也不仅是指窃贼所为,所有未经允许而取用他人物品的行为,包括偷税漏税等,都属于偷盗范围。而邪淫则是正当夫妻之外的两性行为。语业中,妄语是欺骗性的语言或行为;两舌又称离间语,是挑拨离间的语言;恶口又称粗恶语,是以恶心伤害他人的语言;绮语又称杂秽语,是诱发他人烦恼的淫词艳曲和污言秽语。意业中,贪欲是对他人的财富、地位等起非理希求;嗔恚是因烦恼而对有情起伤害之心;邪见是否定因果,否定圣贤。
  世间恶行虽然层出不穷,但总括起来,大多可归纳于身口意三业中,归纳于以上十种恶行之内。而所有这些丑恶现象,无非是由“贪嗔痴”引起。只要三毒一日不除,随时可能引发这些问题。即使学佛之后,也还是会或多或少地造作恶业。区别在于,作为学佛者,会在造业后立即发现自身问题,并且通过忏悔进行对治。忏悔,是对自己犯下的过失表示悔过,发誓以后决不再造。忏悔能帮助我们改过自新,清洗人格,荡涤身心沾染的污垢。

随喜功德

  十方一切诸众生,二乘有学及无学,一切如来与菩萨,所有功德皆随喜。
  这一偈颂,是对“随喜功德”的总结。
  随喜的对象,包括十方世界所有众生,包括声闻和缘觉二乘行人,包括证得初果、二果、三果的有学圣人,包括证得四果阿罗汉的无学圣人,还包括诸大菩萨、三世诸佛。对于他们所做的一切善行,我们都表示由衷的欢喜和赞叹。这种赞叹是建立在认同的基础上,就像自己做了好事一样,发自内心地感到欢喜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,如果自己一直想做某件事,却因种种缘故未能完成,后得知有人帮你达成心愿,必定欣喜万分。这就是“随喜功德”时应有的心态。
  诸佛菩萨正是因为心系众生,随时想着利益众生,所以才会“若令众生欢喜者,则令一切如来欢喜”。如果不是一心想着众生,虽然也在行善,就未必能全身心地随喜他人善行。比如有些人,把捐献善款当做比富,看到别人捐得比自己多却不能随喜,甚至是嫉妒、嘲讽。这不但会自寻烦恼,更会引发许多不良习气。所以,大凡不能随喜的人,往往心胸狭窄、嫉妒心重。如果存在这一问题,更应努力以随喜功德进行对治,帮助我们扩展心量,克服嫉妒,同时迅速积累资粮。

请转-法-轮

  十方所有世间灯,最初成就菩提者,我今一切皆劝请,转于无上妙法-轮。
  这一偈颂,是对“请转-法-轮”的总结。
  众生因为无明,长劫处于暗夜之中。只有佛陀出世,才能唤醒迷蒙,为茫茫黑暗中的众生带来光明和希望,为困惑迷茫的众生指明人生方向。佛陀是黑夜中永不熄灭的明灯!所以,通常又将佛陀比喻为世间灯。那么,我们为什么要劝请十方诸佛菩萨讲经说法呢?只有佛陀宣说妙法,众生才有因缘听闻正法,从而心开意解,远离颠倒梦想。
  对于十方三世诸佛,包括最初成就菩提者,也包括正在无量佛土度化众生者,我们都要殷勤劝请。向他们表明众生闻法的意乐,劝请他们为慈悯众生而广转-法-轮,演说无上甚深微妙之法,使正法在世间长久流布,接引更多众生了脱生死,得大自在。
  通常,佛陀多是应众生之请而为说法。请法,是为了表示对法的尊重,表示佛法的难得可贵,这样众生才懂得珍惜。反之,轻而易举得到的,人们往往不会珍惜。就像辛辛苦苦挣来的钱,花起来多会考虑再三,用在最恰当的地方。但得来太过容易的,往往很快就会挥霍一空,所谓来得快也去得快。我平时也会遇到很多人来问些什么。有些人只是出于好奇随便问问,并没有做好闻法准备。因为他不懂佛法可贵,也不知珍惜,效果自然可想而知。也有些人是带着人生问题来请法,往往只要说一点,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。所以,佛陀宣说《华严经》、《般若经》、《法华经》等,都是应请而说。如此,听闻者才会生起希有难得之想,从而珍惜这一殊胜因缘。

请佛住世

  诸佛若欲示涅槃,我悉至诚而劝请,惟愿久住刹尘劫,利乐一切诸众生。
  这一偈颂,是对“请佛住世”的总结。
  当佛陀将要入涅槃时,我们更应至诚恳切地劝请:慈悲的佛陀,请您哀怜十方世界的苦难众生,不要示现涅槃,离开我们,使众生从此失去依怙。我们要以虔诚心发愿,希望佛陀长久住于世间,乃至微尘数劫那样长久的世间。使众生永远都能以三宝为究竟皈依,在所有众生心田播撒成佛的种子,令之早日得度,了脱生死。
  请佛住世的方式很多,既可通过座上观修完成,也可通过祈求善知识住世完成,又可通过加强自身修行、自觉觉他来完成,还可通过弘法来启发众生本具的佛性。因为每个众生本自具足与佛菩萨无二无别的智慧德相,都是未来的诸佛菩萨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令众生早日成就佛果,也是请佛住世内涵的延伸。
  所有礼赞供养福,请佛住世转-法-轮,随喜忏悔诸善根,回向众生及佛道。
  这一偈颂,是对前七愿的总结。我们修学礼敬诸佛、称赞如来、广修供养、忏悔业障、随喜功德、请转-法-轮、请佛住世七种大愿,由此所获一切功德,究竟用于哪些方面呢?
  社会上,很多人为赚钱而拼命工作,却不懂得如何合理用钱,挥霍享乐,吃喝嫖赌,乃至吸毒或做其他坏事。虽然做得很辛苦,生活品质却没有相应提高,甚至还会带来许多负面问题。佛陀告诉我们,财富应分作四份。一份用以家庭日用开支;一份用以投资增值,使之不断增长;一份用以储蓄,以备不时之需;一份用以慈善事业,耕耘福田,投资未来幸福。倘能做到这四点,财富就是于己于人、于现前于未来都有利益的净财了。可见,同样的钱,因为不同使用方式,所获完全不同。
  那么,对于我们所积累的功德法财,又该如何使用呢?普贤菩萨告诉我们,对于修习上述七愿所获功德,应全部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,全部回向给自己早日成就佛道。其实,回向也还是为了众生,因为成佛后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!

2007年11月修订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