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群法师

【点击查看全书链接】

二、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

  若不起一为究竟利乐故,修清净法之心者,仅于现世未死之间,除苦修乐而为精勤,则傍生亦有之。虽居善趣,傍生何异?然修大乘道者,必须得一如上所说暇满之身,如《与弟子书》云:“欲成佛道度众生,具大心力唯人能,天、龙、修罗、金翅、蟒、神仙,余趣皆不及。”
  复次,虽有一类昔于人中修道习气浓厚之欲天亦能见四谛理,然上界身则定无初得圣道者。欲天多数亦如前说为无暇处,故能修入圣道之身,以人为最胜也。又北俱卢洲不堪受持戒律,较余三洲之身为劣。而三洲中,尤以南赡部洲人为可赞焉。
  以是当念:我得如此贤妙之身,何故令其无果?若竟令无果者,乃自欺自弃,更有何事可耻而重于此耶?昔于恶趣众多无暇处之险道盘旋流转,今偶一次得脱,若将此身无益弃舍,仍还彼三途中者,岂其以咒迷乱,令我成无心者哉?当如是数数修习之。
  《入行论》云:“得如是闲暇,而我不修善,岂更有余者,较此尤愚迷。”又云:“难得有益身,由何而获得,如我具知已,后仍堕地狱。如为咒所迷,于此我无心(我岂无心者)。我何其愚鲁(何愚鲁至此),何物住我心?”
  如是非仅观待究竟有大义利,当思即对于现近善趣身及受用、眷属圆满之因,修施戒忍等亦须依于此身,乃易修习之。若既得此具有大义之身,而不昼夜于彼现未二世善因努力者,则如既至宝洲空手而返,岂不哀哉。

二、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

  暇满之后,接着要思惟义大,认识到暇满人身蕴含的巨大价值。因为对心行产生最大影响的,就是我们的价值观。而价值观又和人生观有关。有人觉得有地位才是价值,有人觉得有财富才是价值,进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追求:为了事业,为了家庭,为了地位,为了传宗接代……这些行为有没有价值?不能说没有,但价值非常短暂,没有永久的意义,也不会对改善生命起到多大作用。
  中国古人也关注人生价值的问题。比如儒家讲的三不朽的人生,“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,其次立言”,就是要追求永久的价值。人怎么活着才更有价值?儒家认为,最高的是立德。这点和佛教沾得上边,因为成佛就是要成就无量功德。那么立德到底立到什么程度,有漏还是无漏的?圆满还是不圆满的?和佛教还是有区别的。其次是立功,在社会上建立一番功勋和事业,像过去的秦始皇、唐太宗,不管流芳千古还是遗臭万年,总会对历史产生很大影响,让人们记住他。第三是立言,就是著书立说。如果不能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抱负,就著书立说,用思想影响后世。他们所追求的价值,是不是永久的呢?其实并不是。当然,立德对生命的影响长远一点,至于立功和立言,可能会影响几百年,甚至几千年。但即使是几万年,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,也是短暂而不究竟的。
  佛教认为,生命的最高价值,是成就究竟的利益和安乐,也就是成佛。世人的价值观之所以短暂而渺小,主要是因为对人的身份认识不足。所以,学佛首先要认识现有身份的价值。认识到这一点,我们自然会为实现这个巨大价值而努力——认识不是目的,实现才是目的。西方人本心理学主张生命的自我实现,其实,成佛才是圆满的自我实现,才能发挥生命的最大价值。
  “若不起一为究竟利乐故,修清净法之心者,仅于现世未死之间,除苦修乐而为精勤,则傍生亦有之。”清净法,即修学佛法,如戒定慧、六度四摄等。如果我们不是为了实现人生最大价值而发起修学佛法之心,仅仅在现世,在死亡前的几十年,为离苦得乐而努力,这种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?举世昏昏,整个社会多数人在奔忙的,无非是两方面:一是几十年的生存,二是过好一点。其实,动物也是为了生存、为了过好一点在忙碌。所以我觉得,在佛法讲的人天乘、声闻乘、菩萨乘以外,还可以加上动物乘。因为很多人的生活是停留在动物般的追求上。
  “虽居善趣,傍生何异?”如果仅仅为了生存和过好一点,人和动物的追求就没什么区别了。我们得到如此可贵的身份,所做的却和动物没什么两样,实在太浪费,太可惜了。
  “然修大乘道者,必须得一如上所说暇满之身。”如果要修学大乘佛法,必须拥有以上所说的暇满人身,即离八无暇、具十圆满之身。如果没有这个身份,是无法修学的。
  “如《与弟子书》云:欲成佛道度众生,具大心力唯人能。”《与弟子书》说:要成就佛道,度化众生,具足出离心和菩提心,这些只有人才能做到。在六道中,人的身份非常殊胜。关于这个道理,印老在《佛法概论》中讲得很清楚。人有忆念胜,即抽象思惟能力;环境胜,即有苦有乐;堪忍胜,即忍耐力。正因为这样,人才会为了离苦得乐而发心修行。
  “天、龙、修罗、金翅、蟒、神仙,余趣皆不及。”天道太快乐,欲界天沉溺在欲乐中,色界天沉浸在定乐中;龙属于畜生道,虽然有福报,但智慧不及人,也不容易修行;修罗的福报和天差不多,但嗔心很重,难以发起出离心;金翅即大鹏金翅鸟,还有蟒蛇、各种神仙等,这些大多属于有特殊力量的众生。虽然他们的能力很强,或福报很大,但都不能修行。只有人道,才是修行的最好身份。在这一点,其他道的众生都比不上。
  “复次,虽有一类昔于人中修道习气浓厚之欲天亦能见四谛理,然上界身则定无初得圣道者。”不过,有一类天道众生是能见道的。佛教认为,初果、二果、三果圣者会在人天往返几次。比如初果圣者要在人天之间往返七次,才能证悟阿罗汉果。他们在天上期间,自然是能见四谛理的。但他们最初不是在天上见道的,而是在人间见道后才生到天上,然后再从天上回到人间。以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天人的身份,是没办法见到圣道,见到空性的。
  “欲天多数亦如前说为无暇处,故能修入圣道之身,以人为最胜也。”欲界天多数都和前面所说的那样,属于无暇处,因为这些天人终日都在散乱和享受欲乐。所以能修习圣道的身份,以人道最为殊胜。
  “又北俱卢洲不堪受持戒律,较余三洲之身为劣。而三洲中,尤以南赡部洲人为可赞焉。”佛教把世界分为四洲,我们这里是南赡部洲,此外还有西牛贺洲、东胜神洲、北俱卢洲。这种划分不是局限于地球,具体在哪里,等你禅定修好,有神通了,就可以去看看。据说北俱卢洲的人很有福报,没有灾难,衣食不愁。但因为他们没有痛苦,每天都很快乐,还求什么解脱呢?而且北俱卢洲的人虽然福报好,但根机比其他三洲的人要劣,不受持戒律,也不会学佛。其他三洲中,尤以南赡部洲的人根机最好,这主要还是从修学佛法的角度来说。如果论生活环境,西牛贺洲、东胜神洲都比我们要好,但他们太快乐了,衣食不愁,每天就是吃喝玩乐,反而生不起出离心,也不要动脑筋,所以根机比较钝,无法获得智慧和解脱的能力。而我们这个世界因为生活比较艰苦,大家整天要设法改善,所以思惟特别发达。
  “以是当念:我得如此贤妙之身,何故令其无果?若竟令无果者,乃自欺自弃,更有何事可耻而重于此耶?”通过人道和六道其他身份的比较,我们可以发现,人的身份,尤其是暇满人身,能帮助我们实现生命最大的价值,是最可贵的。我们既然已经得到暇满人身,怎么能让它白白浪费了?我们获得这个尊贵的身份,结果什么也没做,不能实现它的价值,实在是自欺自弃,还有什么事比这更可耻的呢?如果不能好好利用这个身份,是最为重大的损失,大得简直没办法说。
  “昔于恶趣众多无暇处之险道盘旋流转,今偶一次得脱,若将此身无益弃舍,仍还彼三途中者,岂其以咒迷乱,令我成无心者哉?”无尽生命中,我们一直在六道流转沉浮。一会儿在地狱,不知呆了几万还是几百万年;然后到畜生道,从蚂蚁到苍蝇、蚊子,到猪、牛、猫、狗,不知当过多少回畜生;然后又生天,一呆又是几千万年。在轮回中盘桓那么长时间,好不容易得到人身,获得暇满身份,可以帮助自己成就解脱,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,如果不利用好这个机会,是不是太愚蠢了?是不是像被什么咒迷住了,让自己成了无心者?
  就像有人被判刑五十年,一直要在监狱度过。突然有那么半天,把你放出来,让你赎罪,表现好的话,就可以不再坐牢。得到这个赎罪机会,你是不是会很努力地做?如果不抓紧机会,随便晃悠一下,半天就过去了,又得继续关进去。得到暇满人身就是这样。我们一直在三恶道流转,好不容易得到可以解脱的身份,可以用这个身份成就生命的最大价值。如果每天忙于一些无谓的事,甚至造作很多恶业。就像这个人得到半天机会时,不仅没去将功赎罪,反而胡作非为,结果让五十年的刑期变成一百年。同样,如果我们不能利用好暇满人身,世间任何损失都不能与之相比。
  “当如是数数修习之。”我们要经常思惟这个身份蕴含的价值,想着得到这个身份不容易,一旦失去,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得到。经常这样想,就会生起修道之心。否则就会因循苟且,在习气、妄想、世俗潮流中度过一生,最后稀里糊涂地离开这个世界。
  认识暇满人身的意义,对修学非常重要。但我们要知道,暇满人身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本身,而是通过这个身份,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。也就是说,这个身份是实现人身价值的方便。如果不能好好利用,这个身份也可能一钱不值。所以关键在于如何使用,如何实现其价值。这就必须修学佛法,受持心要。
  所谓受持心要,就是宗大师为我们建构的简明成佛套路。佛法认为,六道众生是平等的,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,都具有无尽宝藏。《涅槃经》比喻为贫女宝藏,力士额珠。就像家中拥有宝藏的女孩,但她不知道,结果只能当乞丐;又像力士的额头有一颗很值钱的宝珠,但在没有开发之前,有和没有其实是一样的。同样,众生虽然具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必须通过修行把它开显出来,否则,有和没有是一样的。众生不断向外追逐,流转六道,沉沦苦海。正是因为宝藏没开显出来,所以才饱受轮回之苦。唯有暇满人身,才是开显生命宝藏的最好身份。
  暇满人身之所以有重大价值,一是因为生命内在有无尽宝藏,二是唯有人的身份,才能开发宝藏,实现最大价值。如果我们不能利用好这个身份,一旦失去,又要长劫轮回,不知哪天才有出头之日。想想三恶道的痛苦,实在很可怕。事实上,整个轮回的本质都是痛苦的。
  “《入行论》云:得如是闲暇,而我不修善,岂更有余者,较此尤愚迷。”除了解脱轮回、成就佛果的究竟利益,暇满人身也具有现实意义。《入菩萨行论》说,我现在得到这么稀有、珍贵、有价值的暇满人身,却不懂得去修善,包括世间善和出世间善,还有什么比这种做法更愚蠢的呢?如果我们拥有暇满人身,不能好好修行,利用它改善生命,实在损失太大了。
  “又云:难得有益身,由何而获得,如我具知已,后仍堕地狱。如为咒所迷,于此我无心。我何其愚鲁,何物住我心?”《入菩萨行论》又说:我们现在的暇满人身非常难得,属于有益身,能实现生命最大的价值。无尽生死中,我们一直都在轮回,偶尔因为一些善行,才获得这种珍贵的身份。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个身份的意义和价值,还不想修行,还是胡作非为,糊里糊涂地过日子,最终堕落地狱。那我岂不是被咒迷住了?岂不是成了无心的人?究竟什么力量使我如此愚痴?这是一个现实问题,我们都应该根据这个偈颂来问问自己。世间很多人没能认识到人身的意义,不能好好利用人身,也是正常的。但我们学佛后,经常在说“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”,结果还是每天忙于琐事,难以从凡夫心走出来,从贪嗔痴的习性摆脱出来,因循苟且,日复一日。临命终时,对生死一点把握都没有,这是非常可悲的。所以要念死无常,念三恶道苦,否则就会追求现实利益,很难对修行生起紧迫感,也很难从凡夫心走出来。一个人的习性、妄想、情绪,是无始以来的积累,力量非常强大,所谓江山易改,秉性难移。《道次第》的观察修,就是通过深入的思惟,帮助我们调整心行。
  “如是非仅观待究竟有大义利,当思即对于现近善趣身及受用、眷属圆满之因,修施戒忍等亦须依于此身,乃易修习之。”暇满人身拥有巨大的价值,能使我们获得究竟利益。如果未来想获得人天善道的身份,就要以人的身份去培植福田,持戒修行。包括我们现在拥有的福报,如财富、地位、眷属圆满、供养丰厚等,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必须修习布施、持戒、忍辱等善行,才能感得现世的善趣身和种种福报。其中,受用是指衣食住等,眷属是指父母、兄弟姐妹、道友等。
  “若既得此具有大义之身,而不昼夜于彼现未二世善因努力者,则如既至宝洲空手而返,岂不哀哉。”如果我们得到暇满人身,而不夜以继日地修习善法,为现在和未来的身份努力积累善因。就像你已经到了宝洲却空手回来,岂不是太可悲了?我们拥有暇满人身,却不用这个身份为改善未来而努力,岂不是损失很大?
  总之,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主要有两方面,一是现世利益,即成就人天福报;二是究竟意义,即成就解脱,圆满佛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