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发菩提心——胜义菩提心

    【之七】《金刚经》属于大乘经典。简别大乘和二乘的根本,就是菩提心。《金刚经》从发菩提心开始,但起点很高,直接指向空性的修行。所以,本经开篇所提出的,是如何发起胜义菩提心,而非世俗菩提心。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无我度生

    【之八】在“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涅槃寂静”三法印中,无我才是佛法有别于其他一切宗教、哲学的不共所在。因为涅槃是印度很多宗教共许的,只是和佛法的内涵有所不同。至于无常,认同范围更为广泛。但惟有佛法提出“无我”,那么,《金刚经》是怎样讲述无我的呢?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布施波罗蜜——无相布施

    【之九】通过财布施,可以解除众生的现实困难;通过法布施,可以引导众生走向觉醒;通过无畏施,可以让众生身心安乐,无有恐惧。无论哪一种,都能和众生广结善缘。对于这个自利利他的重要项目,佛陀在《金刚经》中是怎么讲述,又是怎么引导我们修习的呢?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佛陀的身相——无相可得

    【之十】我们知道,佛陀有三十二相、八十随形好。这些能不能代表佛陀的真身?对我们每个人来说,其中也蕴含着一个严肃的问题,那就是——我是谁?这个问题包含了非常重要的修行内容。正确认识佛陀身相,同时也意味着认识自我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《金刚经》的信仰——难信之法

    【十一】学佛首先要皈依,对佛法僧三宝生起信心,这是整个修学的基础。佛法是以“信为能入,智为能度”,因为有了信,才能进入佛法之门。对于《金刚经》这样的甚深经典,我们的学习和接受,自然也离不开信仰。那么,本经的信仰到底有什么特色?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圣贤的果位——佛果无得

    【十二】金刚般若法门的殊胜就在于,不仅解除我们对世间的执著和追求,同时也解除在修学上建立的执著和追求。对于学佛者来说,终极的执著,就是对成佛的执著。《金刚经》正是从这里加以否定,通过否定对成佛的执著,来否定有所得的心,引导我们成就无所得的智慧。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如来的言教——无法可说

    【十三】佛陀是娑婆世界的教主,他出现于此,出家、修行、证果,然后在恒河两岸以音声宣说法要,教化众生。后经弟子们集结,留下三藏十二部经典。作为今天的佛弟子,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教法?《金刚经》中,佛陀对此的说明是——无法可说。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般若正观

    【十四】《金刚经》从发菩提心开始,讲到无我相乃至无寿者相,还讲到佛身是无相的,佛果是无所得的,如来是无法可说的……这些认知偏向空的一面。所以,佛陀以一个特殊的三句式,引导我们契入中道智慧,完整地认识法,而不是偏向一边。这个句式就是《金刚经》特有的“所谓……即非……是名……”,经中反复出现。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

    【十五】在中道正见的基础上,《金刚经》提出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即无住的修行。《六祖坛经》的三大修行要领,是“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”。体认到无念、无相的心体,目的是为了生起无住的心,成就无住的修行。这也是本经与其他法门的不同所在。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般若法门的殊胜

    【十六】《金刚经》中,佛陀反复强调了无相、无所得的观念,也再三赞叹受持《金刚经》的功德。经中通过校量功德的方式,让我们了解到,对无相、无所得的体认,能够成就无量功德。  查看全文>>


1 2 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