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群法师

【点击查看全书链接】

三、思惟人身难得

  《戒经》云:“人死之后,堕恶趣者多如大地土,生乐趣者少如爪上尘。”此谓人身为善恶二趣中之极难得者。
  彼何故如此难得耶?如《四百颂》云:“人中大多数,执持不善品,以是诸异生,定多趣恶趣。”此谓人等多数造十恶业,以是而堕恶趣故。
  复次,于菩萨前若起嗔恚,随其一一刹那,须经一一劫数处无间狱,而此身中现有从多生所积集之诸罪,既然尚未受果,又未加以对治坏灭,必须多劫处于恶趣,此何待言。若能忏除旧恶,防止新造,则生善趣不足为难。然能如此作者,实为极稀有耳。倘不如是作,则一堕恶趣便不能作善,恒造诸恶,于多劫间,虽乐趣之名亦不得而闻。此《入行论》中所说也。
  博多瓦常云:“如某庄丽之第为仇所劫,经久颓败。有老者因此深怀痛惜,后闻人言,彼第失而复得。虽无行走之堪能(不惜步履艰难),杖矛徐至,喜曰:此第之得非为梦耶?”于此获得暇满,当如彼之欢喜而修法也。如是之心,于未生得时,当勤修之。
  又若于有暇身,欲生起一具足求受心要之念,须修四法:一、须修法者。思一切众生皆唯是求乐而思离苦,然真能得乐离苦者,亦唯有修行正法,乃得自在故。二、我能修者。既具足外缘,有善知识;亦具内缘,已得暇满故。三、于今生即须修持者。今生若不修,众多生中暇满难得故。四、现时即须修持者。何日当死,漫无定期故。
  此中第三者,能灭向后推诸他生再修之懈怠。第四者能灭是念,谓虽当于此生中修,而(更推之)来年来月尚可修等之懈怠也。设将此二摄为速修,则作三法亦可。念死一事虽亦于此有关,恐繁且止,于下当说。
  如是令心起变动故(如是为欲转变心故),如上所说由种种门而思惟之。若未能者,则可观察如何是暇满自性,及于现近与究竟门中义利重大,并从因果门中思惟难得。如何逗机,即于前所说中取而修之。
  彼中因门难得者,谓就总而论,但能得一乐趣,亦须作戒等一种净善。若特别欲得具足暇满者,则须以净戒为根本,施等为助伴,以无垢愿欲为间隙等(以无垢愿欲为结合彼等)之众多善根焉。修如此因者颇为稀少,事实甚明。由是推之,可知就乐趣果若总若别而观,此闲暇均为难得也。果门难得者,对于异类诸恶趣观之,但属乐趣已较为少有。即就同类乐趣而观,特胜之闲暇者,则尤为宝贵。
  此如噶当格西多把云:“若于此(大义与难得)殷重(殷勤)修习,其余诸法皆能由此引生(则余门更易入)。”故应勉焉。

三、思惟人身难得

  我们经常讲“人身难得”,这个身份究竟怎么难得?
  “《戒经》云:人死之后,堕恶趣者多如大地土,生乐趣者少如爪上尘。”《戒经》说:人死后堕落地狱、饿鬼、畜生三恶道的,像大地土那么多;而生到天、人、阿修罗三善道的,就像指甲中的土那么少。大地土和爪上土,相差确实悬殊。我们平时可能觉得人很多,其实只要和动物相比,就是微不足道的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蚂蚁窝、蜂窝,就有多少生命?佛经说,得到人身的机会,就像盲龟钻木孔那么难得。茫茫大海,一个瞎了眼的乌龟,要把头钻进漂浮在海面的木板的窟窿中,这个概率实在太低了。
  “此谓人身为善恶二趣中之极难得者。”这个比喻告诉我们,人身在善恶二道中特别难得。在这个问题上,佛教和其他宗教不同。基督教、天主教、伊斯兰教等,都以天堂为究竟归宿。而佛教认为,虽然天堂比人间的环境更好,享乐更多,但容易执著在享乐中。从开发智慧、成就解脱来说,还是要在有苦有乐的人间,这样才能发起出离心。所以佛教特别重视人的身份,诸佛世尊都是以人的身份成佛的。
  “彼何故如此难得耶?”为什么人身那么难得?因为得到人身需要有善道之因,必须受持五戒十善。但我们看看现实中的人,往往恶行多过善行。尤其在当今社会,行善的人很少,有善心,甚至有良心的人都不多。很多人的行为没有准则,没有底线,这是长期以来教育缺失的结果。过去的中国人,或是学儒,有儒家的道德准则;或是信佛,有佛家的道德准则。如果既不信佛,也不信儒,再不信共产主义,那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了。当然现在的人也不是没有准则,利益就是他们的准则。为了获得利益,人们可以不择手段。空气和河流被污染了,整个大自然被破坏得差不多了,人与人的关系也不和谐,甚至很多食品都有问题。为什么会这样?就是人心有贪嗔痴三毒,所以世界呈现出来的一切也是有毒的。心净则国土净,同样,内心有了污垢,国土也会充满污垢。我很担心,社会再这么折腾下去,真不知该怎么办。
  “如《四百颂》云:人中大多数,执持不善品,以是诸异生,定多趣恶趣。”正如《四百颂》所说,多数人都是依贪嗔痴,行杀盗淫妄恶业,所以这个世界就充满贪嗔痴,充满杀盗淫妄。人们因为执持不善行,死了之后,一定会堕落三恶道。
  “此谓人等多数造十恶业,以是而堕恶趣故。”多数人都在不断造作十恶业,这就决定了他们未来要堕落恶趣。所以人身难得的原因就在于,拥有善心并行善的人很少。
  “复次,于菩萨前若起嗔恚,随其一一刹那,须经一一劫数处无间狱。”此外,如果一个人对发菩提心的菩萨生起嗔心,随着生起嗔心有多少刹那,就将堕落无间地狱多少劫。在无尽生命中,我们所造的罪业太多了,每种罪都会使我们长劫沉沦。《行愿品》说,众生的罪业如果有形相的话,尽虚空遍法界都不能容纳。《地藏经》也说,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,无非是罪,无非是业。可见,无明中的众生总在不断造业。一旦这些业因成熟,必将招感果报。而对菩萨生起嗔心,业力会特别重。
  下面会说到“业决定之理”,即业不作不得,业作已不失。虽然业有轻有重,但凡是造过的业都要受报,而且还会增长广大,几十、几百乃至几千倍地增长。听起来是不是很可怕?其实也不用怕,因为业还可以忏悔。一旦见道,就把惑业的基础摧毁了,那么业就会像被煮过的种子,不再产生作用。佛陀在世时,很多比丘在佛陀的开示下,当下见道,当下证悟阿罗汉果。这就说明,业虽然广大无边,但也能在短时间内解决,否则他们就不可能那么快证阿罗汉果了。当然,如果不通过修行,业种的确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害,所以要努力防护,避免造业。
  “而此身中现有从多生所积集之诸罪,既然尚未受果,又未加以对治坏灭,必须多劫处于恶趣,此何待言。”在无尽生命中,每个人都积累了很多罪业。虽然现在因缘尚未成熟,很多业力还没有招感果报。但如果我们不通过学佛对治这些业力,将来因缘成熟,一定会招感果报,所谓“因缘会际时,果报还自受”。造下的这些恶业,一定会让我们堕落恶道,没什么好商量的。
  “若能忏除旧恶,防止新造,则生善趣不足为难。然能如此作者,实为极稀有耳。”如果我们能通过对治忏、依止忏、实相忏、无生忏等方法,忏除旧业,不造新业,那么在未来生命中,想生善趣,并不会很难。但能这样做的人实在是极少数。业之所以增长,是因为我们不断造作,才使它的力量越来越大。重复就有力量,每个心念和业力的增长,都和重复有关。
  “倘不如是作,则一堕恶趣便不能作善,恒造诸恶。”我们现在已经得到暇满人身,唯有这个身份,才是忏罪、改过、修善的最好机会。如果现在不这样做,一旦堕落恶趣,只能不断造恶。因为猪、猫、狗是不懂得忏悔,也不懂得行善的。动物之间都是互相残杀,弱肉强食,否则就没办法生存。那动物吃动物有没有罪过呢?当然也有罪过,也是造杀业,但没有人这么重,因为它的心力很弱。就像同样是杀人,无意杀人的罪过就轻,在意识清醒的时候杀,罪过就很重。因为造罪要有心去造,如果心力弱,罪业形成的力量相应比较轻。如果心力很强,罪业形成的力量也会特别大。所以动物虽然造罪,但没有人的罪过那么重。
  这也是人的特殊之处。人有抽象思惟能力,心力特别强,如果用它好好修行,可以让我们成佛作祖,利益众生。但如果用心去造恶,像希特勒那些人的残暴,动物是望尘莫及的。所以理性是双刃剑,可以让我们成就佛果,也可以使我们万劫不复。从苦和乐的角度来说也是一样,动物肚子饿了痛苦,冷了热了痛苦,但只是身苦。而人除了身苦还有心苦,哪怕什么都有了,坐在房间里想着,也能想出痛苦,想出烦恼来。事实上,很多烦恼都是想出来的。比如你觉得哪个人不顺眼,想着他在和我过意不去。刚想的时候,只是觉得有点不舒服。然后继续想,这人哪天做过对不起我的事,哪天说了我的坏话,不断地想,就会把很小的烦恼想得铺天盖地。所以我们要正确利用暇满人身,否则也会造成万劫不复的结果。
  “于多劫间,虽乐趣之名亦不得而闻。此《入行论》中所说也。”一旦堕落地狱、饿鬼、畜生三恶道,至少长达几劫,哪怕善趣的名称都听不到。这里不是用年,而是用劫来计算,说明时间很长。这是《入菩萨行论》所说的。
  “博多瓦常云:如某庄丽之第为仇所劫,经久颓败。有老者因此深怀痛惜,后闻人言,彼第失而复得。虽无行走之堪能,杖矛徐至,喜曰:此第之得非为梦耶?”大德博多瓦常比喻说,就像某地有一栋非常豪华的房子,不幸被仇人劫走了。房子失去主人的时间长了,破败不堪。有位老人是曾经的主人,对失去房子深感痛惜:这么好的房子被人劫走,而且还破败了。后来听人说,有机会重新得到失去的房子。老者非常欢喜,虽然腿脚不便,还是拄着拐杖慢慢走去,高兴地说:重新得到这个房子,是不是做梦啊?你们可以想一想,就像你丢了很喜欢的东西,每天都在可惜、难过、舍不得。有天突然在柜子里翻到,真是欣喜若狂。又像世间人想生个男孩,天天想啊想,想尽办法求神拜佛,终于生了个男孩,全家高兴得不得了。这就是一种难得之心。
  “于此获得暇满,当如彼之欢喜而修法也。如是之心,于未生得时,当勤修之。”我们现在说到人身难得,有什么感觉呢?是生起稀有、难得、激动的心,还是轻飘飘地随便说一下?你的感觉有多强烈,就会生起多大的珍惜之心。有多大的珍惜之心,就能在多大意义上去利用它。如果你感觉轻飘飘的,那你的珍惜也是轻飘飘的,自然不会很好地利用这个身份。这就必须在观修过程中,通过和六道众生的对比,和八无暇的对比,不断观修暇满人身的珍贵和殊胜,观修它无与伦比的价值,生起稀有难得之心。就像我们得到什么东西,没和别人比较时,好像不觉得有什么稀奇。但通过和别人的比较,才发现自己所拥有的确实与众不同。同样,这个离八无暇、具十圆满的身份,也要通过比较,才能认识它的珍贵和殊胜。更要看到,一旦失去这个有暇圆满的身份,很可能会感得无暇之身,那就没机会修学佛法了。
  “又若于有暇身,欲生起一具足求受心要之念,须修四法。”这个有暇身之所以具有重大意义,不是在于它本身,而是它能帮助我们实现重大意义,那就是修学佛法。所以我们要生起具足求受心要之念。具足,就是圆满、完整、全身心地求受。心要,就是出离心、菩提心、空性见,又称三主要道。宗大师从博大精深的佛法中,从三藏十二部典籍中,将其中的精髓和要领提出来。这不仅是《道次第》的心要,也是整个佛法的心要。我们虽然认识到暇满人身的重要,也认识到本论和三主要道的殊胜,但未必就能生起如救头燃般的精进。在此过程中,我们还需要修四种法。
  “一、须修法者。思一切众生皆唯是求乐而思离苦,然真能得乐离苦者,亦唯有修行正法,乃得自在故。”第一,认识到必须修法的原因。一切众生生存的目的,无非是逃避痛苦,追求快乐。人类五千年文明,从原始人的刀耕火种,到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,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避苦求乐。所以才会不断地发展科技,改善生活条件。可现代人的痛苦并不比古人少,甚至活得比以前更累。为什么这样?就是因为今天的人妄想太多了。我觉得,今天不是文明的时代,而是无明的时代。社会如此丰富,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,只是在这疯狂的世界中,跟着感觉走,比任何时代更迷茫。虽然人们付出最大的努力,但真正离苦得乐的人并不多。
  很多人物质条件非常好,但就是没有快乐。因为他们不懂得痛苦的根源在哪里,不懂得从根本上解决,所以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,还在不断制造痛苦。唯有佛陀才能揭示生命痛苦的根源,提供解脱痛苦的方法,那就是苦集灭道的原理和八正道的修行。所以我们要深刻认识到,唯有佛法才能帮助我们究竟解决痛苦。这是学佛必须具备的认知。你不要以为在轮回中有什么快乐,不要以为人间的权力、金钱、爱情会带来快乐。如果还有这些希望,是很麻烦的。学佛不仅要认识到三恶道之苦,更要认识到轮回本质是痛苦的,对世间不要有任何期望。如果你有一点这样的企图,就别想解脱。真正的解脱,是要舍弃今生,彻底摆脱烦恼、贪著和凡夫心。要深信,唯有佛法才能帮助我们解脱痛苦,究竟安乐。
  “二、我能修者。既具足外缘,有善知识;亦具内缘,已得暇满故。”第二,认识到能够修行的条件。我们已经得到暇满人身,要深信自己有能力修行,有能力成就生命的最高价值,也就是成佛。每个人要对自己有这种期许,对“我能修”深信不疑。如果没有这种承担,你就不会去做。为什么说我能修呢?首先是具足外缘,有善知识引导,有良好的修学环境;其次是具足内缘,获得人的身份,具足听闻佛法的能力。因为这样的内因和外缘,所以深信“我能修”。
  “三、于今生即须修持者。今生若不修,众多生中暇满难得故。”第三,今生就要修行。我们不要觉得还有来生,觉得轮回中的众生多得很,可以随大流。更不要觉得,你要下地狱,陪你下地狱的也多;你要当畜生,一起当畜生的也多。为什么今生必须修行?因为我们得到暇满人身太不容易了,不是千年等一回,可能是万年、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有一次机会。我们现在既然已经得到,要赶快抓住机遇。就像前面举的例子,本来要关五十年,现在有半天机会给你赎罪,表现好就可以不再坐牢,但不好好表现的话,五十年就会变成一百年。或者你糊里糊涂的,虽然没干坏事,但也没干好事,结果一打瞌睡就失去机会,又进了监狱。人身难得,就像这半天时间一样。今生不修的话,过了这村就没那店了。
  “四、现时即须修持者。何日当死,漫无定期故。”第四,不但今生要修,现在就马上要修。我们不要因循苟且,觉得自己还年轻,不着急,明天还有明天。晚上要修,想想还是睡觉吧;白天要修,想想还是玩一会儿吧。凡夫心很狡猾,力量很大,做什么都有理由,都会给自己找到借口,结果日子就这么一天天、一年年地过去了。每个人的未来到底有多少时间?关于这个道理,下士道的念死无常讲得很深刻。为什么现在就要修行?因为死亡不定,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。
  佛法修行强调活在当下,因为我们能把握的只有当下。轮回中已经过去的日子,我们肯定没办法把握。那么无尽的未来能不能把握?更难说。你连自己未来是什么身份都搞不清楚,怎么把握?无尽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,而无尽的未来都以现在为开端。所以,过去和未来都是假的。过去的日子是什么?留下的,无非是妄想、心念和感觉,是心灵世界的一堆影像。只有现在这个当下,是可以把握的。如果现在不把握的话,很快就会成为过去。在未来生命中,未必还有这么好的机遇和处境,所以“现时即须修持”非常重要。
  “此中第三者,能灭向后推诸他生再修之懈怠。”四法中的第三法,能帮助我们对治常见的错误习惯:觉得修行反正不着急,不妨来生再修。我们总是忙于各种琐碎小事,反而把修行大事抛在脑后。也就是说,把小事当大事来做,反而把大事放在一边。通过第三法“今生即须修持”,可以对治“不着急,来生再修”的心态。事实上,来生可能就没有暇满人身,没有修行机会了。
  “第四者能灭是念,谓虽当于此生中修,而来年来月尚可修等之懈怠也。”第四法是灭除以后再修的心态。很多人觉得,自己还年轻,有折腾的资本。通过第四法的观修,意识到死亡不定,就会生起马上就要修行的心。
  “设将此二摄为速修,则作三法亦可。念死一事虽亦于此有关,恐繁且止,于下当说。”第三和第四,都是让我们提起马上就要修行的心态。从这点来说,四法合为三法也是可以的。如何让我们迫切地求受心要?念死的修行非常重要,也是四法中的关键。正因为念死特别重要,而且内容庞杂,所以会在下士道专门讲述。
  “如是令心起变动故,如上所说由种种门而思惟之。”通过以上所说的观察修,思惟暇满、义大、难得,能转化我们原有的凡夫心。原来,我们整天忙于世俗追求,追求财色名食睡,追求色声香味触法,追求事业、感情、家庭、吃喝玩乐。通过对暇满、义大、难得的思考,认识到人生的意义是成佛,是解脱轮回,应该以出离心、菩提心为追求,从而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,而不是满足于改善生活,以活得好一点为目的。
  “若未能者,则可观察如何是暇满自性,及于现近与究竟门中义利重大,并从因果门中思惟难得。”如果还不能转变心念,就要不断观察暇满人身的珍贵,并通过比较,认识到这个身份的优越性,以及和无暇身的区别,对此生起珍惜之心。同时要认识到这个身份对眼前和究竟的价值,从而转变人生追求。我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,就会有什么样的追求。进一步,还要从因门和果门,帮助自己认识暇满人身的难得。
  “如何逗机,即于前所说中取而修之。”怎么认识?主要是根据前面所说的“难得”,建立因果门的思惟。世间一切现象,无非是因和果的存在。有的事物本身既是因也是果,可能这个事物是那个事物的因,那个事物是这个事物的果。所以说,这个世间就是因缘因果的世间。作为我们的生命现象来说,也是因和果的存在。
  “彼中因门难得者,谓就总而论,但能得一乐趣,亦须作戒等一种净善。”怎样从因门思惟人身难得?须知,要投生善道,得到人、天等善趣身份,至少要以持戒为基础,并修习善行。但对一般有情来说,很少有人修习这样的善因。
  “若特别欲得具足暇满者,则须以净戒为根本,施等为助伴,以无垢愿欲为间隙等之众多善根焉。”如果要得到暇满人身,就不只是持戒的问题,必须具备三个条件。首先以清净持戒为根本,然后修习布施作为助伴,这样才有福报。否则你虽然得到人身,可能很贫穷,或没有闻法因缘,就不是暇满身了。间隙也叫结合,要结合纯正、清净的发心。如果发心不正,虽然修了布施,感得的福报很大,但不一定生在人道,可能生在阿修罗道,或是龙族,甚至成为动物。现在有些宠物就很有福报,享用的物质条件比生活贫困者好多了。
  “修如此因者颇为稀少,事实甚明。由是推之,可知就乐趣果若总若别而观,此闲暇均为难得也。”具足持戒、布施、清净发心这三个条件,才能得到暇满人身。我们看看这个世上,能按这样修行的人,一万人能不能找到一个?一百万人能不能找到一个?实在是太稀少了。没有暇满的因,一定没有暇满的果。从中可以推断,暇满人身是很难得到的。我们今生能得到暇满人身,说不定是哪世修来的。但现在不珍惜的话,这个因很快就会结束。临命终时,可能三恶道的业力就会现前。一旦落入恶道,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出头,想想真是可怕。所以因门难得告诉我们,从因就知道,暇满之身是很稀有的。
  “果门难得者,对于异类诸恶趣观之,但属乐趣已较为少有。”从现实的结果来看,暇满身也很难得。在六道中,和恶趣众生比,生于乐趣的众生非常少。我们和动物比一比就知道,人确实很少。可以说,三恶道的众生比三善道的,不知多几千、几万倍,乃至几百万、几千万倍。
  “即就同类乐趣而观,特胜之闲暇者,则尤为宝贵。”三善道的众生中,就人道众生来说,得到暇满人身的机会更少。虽然全世界有几十亿人,但能听闻佛法并修行的有多少?有没有一千万?这是说真正闻法修行的,不算那些只是烧烧香的。由此可见,殊胜的暇满人身特别宝贵。
  “此如噶当格西多把云:‘若于此殷重修习,其余诸法皆能由此引生。’故应勉焉。”正如噶当格西多把所说,如果经常思考暇满、义大、难得,思考暇满人身多么不容易得到,其他各种法,比如念死无常、出离心、菩提心等,就很容易生起。如果不作这样的思考,我们将很难从凡夫心摆脱出来,更谈不上修行了。
  很多人喜欢打坐,坐在那里似睡非睡,似乎也蛮舒服的,其实是在昏沉。不管上课还是打坐,都要打起精神,否则就可能在昏沉中,迷迷糊糊地让时间过去了。所以要“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”。过去禅宗的修行不太讲究外在形式,当然,禅不在于坐,但正确的坐姿确实可以安住身心。凡夫毕竟还是心随境转的,在修行没有一定突破前,心很容易被感觉或念头抓住,或受到环境影响。既然暇满人身这么难得,而且我们已经听闻佛法,如果今生还是修得迷迷糊糊的,一无所获,实在太可惜了。
  事实上,现在佛教界多数人都是这样,缺乏正确引导,不知道怎么修,也修不上去。你们开始就能学《道次第》,实在是一条捷径。否则很多人学了几十年,虽然掌握一些零零碎碎的佛学知识,却不得要领。学佛要解决什么问题,怎么解决;最终成就什么,怎么成就,都不是很明确。只能在凡夫心转来转去,在妄想中转来转去,增长一大堆我慢、习气。或者修得怪怪的,或者干脆不修了,只是追求一些世俗的东西,实在可惜。
  当然,能不能遇到善知识指导,有没有良好的修学环境,也和每个人的福德因缘有关。所以不能怪谁,还是怪自己的福德因缘不好。你们现在有这样的善因缘,要好好珍惜,好好努力。我们讲人身难得,其实得到人身并不稀奇,关键是得到暇满人身,并且通过这个身份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。这才是《道次第》所说的“义大”。如果不能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,得到人身又有什么用?结果还成为负担。很多人一生几十年,成了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蕴的奴才,一生都在伺候这个色身,伺候自己的妄想,忙来忙去。为了生存,为了过好一点,都脱不出五蕴的需求,实在可悲。
  如果我们不能利用五蕴身实现生命价值,就会成为色身的奴隶,一生都在为此奔忙,结果还是痛苦,还是烦恼。不仅今生痛苦、烦恼,还要尽未来际地痛苦、烦恼。你们想想,世间的人是不是这样?不仅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,善知识难遇,好的道场和道友都很难遇到。认识到难得,就要生起稀有之心,关键还要好好使用。
  在道前基础的部分,思惟暇满、义大、难得非常重要。很多藏传大德在开示时,都会从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开始,作为引发出离心、菩提心的基础。如果没有这种认识,我们很难发起殷重的求法之心。这部分文字也非常好,你们要经常读诵,并根据论中所说的法义反复思考。
  暇满,要不断和无暇身相比较,以此认识暇满人身的殊胜。义大,要思惟我们拥有的身份,可以成就现前和究竟两大利益。难得,主要通过因门和果门来思惟。从因门思惟,种下暇满之因的人很少;从果门思惟,现实中得到暇满身份的人很少。经常这样思惟,我们自然能生起向道之心,勇猛精进。否则,时间过得很快,人身很容易就会失去。原来我在佛学院读书时是最小的,但一转眼就过了二十多年。时间一年年过去,二十、三十、四十、五十……这还是理想的算法。其实死亡不定,你哪天死都不知道,可能今晚就完蛋了。有没有这个可能?现在死的因缘太多了。生命在呼吸间,是不是?当然你们也不要害怕,如是因,如是果,要相信“业不作不得,业作已不失”。你要死,逃不了;不该死,也死不了。但生命确实是无常而脆弱的,不要以为现在会说会笑,一口气不来,就什么都不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