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讲记
济群法师
【点击查看全书链接】
七、完美人身的因果差别
思惟差别相者,断十不善,虽亦能得贤妙之身,然若能有一德相完全、修习一切智之身者,则修道之进步非余能比。故应修求如是之身。此中分二:
所谓完美人生,只是相对而言。真正完美的人生,惟佛菩萨方能圆满。此处所说的完美,是指有利于内修外弘的身份。
“思惟差别相者,断十不善,虽亦能得贤妙之身,然若能有一德相完全、修习一切智之身者,则修道之进步非余能比。故应修求如是之身。此中分二。”思惟差别相就是知道,如果断除十不善业,虽然也能获得宝贵人身,但若拥有具足德相、堪能修习佛道的特殊身份,在修行路上就能进步神速,非其他身份所能及。所以,我们应当通过修行成就圆满的身份。以下从两个方面说明。
那么,这一身份具有哪些特点?本论归纳为寿量圆满、形色圆满、种族圆满、自在圆满、信言圆满、大势名称圆满、男性具足、大力具足八点。
1.异熟功德及业用
初中有八:
一、寿量圆满。以先引业感得长寿,如引而住,以是于自他义利能长时中多集善业。
二、形色圆满。形色姝妙,根无不全,竖横相称,以是所化机等见生欢喜,听从教授。
三、种族圆满。于世间敬重,共所称赞之高姓中生,以是劝导,无所违越。
四、自在圆满。有大财位及广大朋翼僚属,以是摄诸有情而成熟之。
五、信言圆满(威信圆满)。由以身语不诳他故,令诸有情信受其语,以是能以四摄摄受有情,令其成熟。
六、大势名称(圆满)。具足勤修施等功德,成诸众生所供养处,以是于他一切事业而为助伴,他便为欲报恩故,速听教化。
七、男性具足。具足男根,以是为一切功德之器,以欲精进增长智慧,处众无畏,与诸有情能为共行,或处闲静,无能为碍。
八、大力具足。以先业力,性少疾损,或全无病,以现世缘有大勇悍,以是于自他之事无所疲厌,坚固勇猛,得思察力,速证通慧。
以下具体说明这八种圆满。
“一、寿量圆满。以先引业感得长寿,如引而住,以是于自他义利能长时中多集善业。”第一是健康长寿。因为往昔种下的善业感得长寿果报,得以长久住世。又因为长寿,才有更多时间内修外弘、自利利他,长时间地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。
“二、形色圆满。形色姝妙,根无不全,竖横相称。以是所化机等见生欢喜,听从教授。”姝,美好。第二是相貌端正。这也是度化众生的有利条件,因为凡夫是很著相的,如果说法者相貌庄严、六根具足、比例和谐,就能令他所教化的对象心生欢喜,愿意亲近左右,听从教导。
“三、种族圆满。于世间尊重、共所称赞之高姓中生,以是劝导,无所违越。”第三是出身高贵。虽然佛法提倡众生平等,不以国家、种族、血统来判断人的高低贵贱,但世间却有这一习俗。如果出生于世人共同尊重并赞叹的德高望重的家族,那么,以这种身份说法度众,就容易得到他人认可,而不是遭到拒绝。
“四、自在圆满。有大财位及广大朋翼僚属,以是摄诸有情而成熟之。”僚属,贵族高官的随员。第四是自在圆满。这里的自在是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说,在世间地位尊贵,富甲一方,还有众多人际关系,一呼百应,这些都是度化众生的有利条件。虽然这些条件对个人解脱并无多少帮助,却是开展弘法事业的重要助缘。
“五、信言圆满。由以身语不诳他故,令诸有情信受其语。以是能以四摄摄受有情,令其成熟。”四摄,即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,是菩萨饶益有情的四种法门。第五是德高望重。因为从未有过欺骗他人的行为和语言,从而得到大众信任,使他人愿意相信自己,就能进一步以四摄法门摄受众生,带领他们趣向佛道。
“六、大势名称。具足勤修施等功德,成诸众生所供养处。以是于他一切事业而为助伴,他便为欲报恩故,速听教化。”第六是势力名声圆满。因为勤修布施等功德,从而成为一切众生的供养处。又因为时常帮助他人成就各种事业,他人为了报恩,也乐意参与并协助你的事业,接受你的教化。世间任何事业都是相互的,你愿意为大众付出,自然会感得大众护持,成就弘法的增上缘。
“七、男性具足。具足男根,以是为一切功德之器,以欲精进增长智慧,处众无畏,与诸有情能为共行,或处闲静,无能为碍。”第七是具足丈夫气概。男众身份是成就一切功德的法器,因为这一身份易于勇猛精进,生起智慧。同时具有大无畏的气概,既能和大众和合共处,也能独处静地,甘于寂寞,没什么可以成为障碍。
“八、大力具足。以先业力,性少疾损,或全无病,以现世缘有大勇悍,以是于自他之事无所疲厌,坚固勇猛,得思察力,速证通慧。”第八是身心强健。因往昔善业所致,今生很少有疾病困扰,身心健康。又因现世善缘,具备精进不懈的勇悍力量,对于自利利他的事业从不感到疲厌,信心坚定,悲愿无尽。同时还具备如实抉择的能力,能够快速成就无漏智慧。
2.异熟之因有八
初者,于诸有情不加伤害,及远离伤害之意乐。如有颂云:“若到杀生场,施放作饶益,遮止害有情,当能得长寿。恒作侍疾人,并施医与药,不杖石损他,当感得无病。”
第二、惠施灯明及鲜净衣等(能感形色圆满)。如云(如前论云):“依于无忿恼,以施感妙色,不嫉妒果者,说感妙同分。”
第三、摧伏我慢,于师长前及余人所敬重若仆。
第四、于求衣食等者常行惠施,纵其不求,亦作饶益。及于苦恼、具德之悲敬田中无资具者,悉作布施。
第五、修习断除四种不善之语。
第六、发愿自于后世能修种种功德,且于三宝、父母、声闻、独觉、和尚、阿阇黎诸师长所而修供养。
第七、乐丈夫德,厌妇女身,深见过患。于诸贪著女身之辈,遮止其欲。断男根者,为作解脱。
第八、他所不能,我为代作。于可共合,为作助伴,并施饮食。
彼八种中,若具三缘,当得殊胜异熟。
三缘者(一心清净,二加行清净,三田力清净),心清净中(复分自他之二),观待于自有二:(一)修诸善因,回向无上菩提,不希异熟。(二)及意乐至诚猛利而修诸因也。观待于他有二:(一)见同法者,上中下三,断除嫉妒、校量、毁訾,心生随喜。(二)若不能者,亦应日日于其所行,多次观察焉。加行清净中,观待自者,长时无间猛利所作。观待他者,未受正行,赞美令受。诸已受者,赞美令喜,常恒无间,安住不舍。田清净者,即彼二种意乐加行,获多美果等同田也。
要具足以上八种圆满,就要努力修习与此相应的善因。
“初者,于诸有情不加伤害,及远离伤害之意乐。如有颂云:若到杀生场,施放作饶益,遮止害有情,当能得长寿。恒作侍疾人,并施医与药,不杖石损他,当感得无病。”首先,如何感得寿量圆满的果报?那就是对一切有情不能加以伤害,不仅在行为上杜绝,在内心也不能生起伤害的想法。正如偈颂所说的那样:如果来到屠宰场等杀生场所,应该以放生救护物命,为作利益,阻止他人杀生害命,这将感得长寿果报。此外还要持之以恒地照顾病人,布施医药,决不以棍棒石块损害有情,这将感得健康无病的果报。
“第二、惠施灯明及鲜净衣等。如云:依于无忿恼,以施感妙色,不嫉妒果者,说感妙同分。”第二,如何感得形色圆满的果报?应该向三宝供养灯烛,以及美妙洁净的衣服等。从心行上说,则要远离嗔恨。正如论中所说:安住于无忿、无恼之心而行布施,能够感得庄严身相。同时,对其他有情的美妙色身不生嫉妒,也将感得同样的庄严和美妙。
“第三、摧伏我慢,于师长前及余人所敬重若仆。”第三,如何感得种族圆满的果报?身份的高贵有两种,一是出生显贵之家,一是具足威仪,令人肃然起敬。要感得这一果报,必须降伏我慢,对三宝、师长及一切人,都像仆人般敬之重之。如果能做到这些,就能受人尊敬,所谓“敬人者,人恒敬之”。
“第四、于求衣食等者常行惠施,纵其不求,亦作饶益。及于苦恼、具德之悲敬田中无资具者,悉作布施。”第四,如何感得财富丰饶、眷属众多的果报?就要广修布施。对于乞求衣食的有情,固然应该常行布施,即使对方尚未求助,也应该主动做利益有情的事。不论对方是忧悲苦恼的众生,还是具足功德的三宝或师长,只要他们缺乏生活资具,对这些悲田和敬田都要平等无别地给予帮助。多结善缘,才能获得自在圆满的果报,才有更多人来亲近我们。所以,六度和四摄都是以布施为先。
“第五、修习断除四种不善之语。”第五,如何感得威信圆满的果报?使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?就要在因地上断除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四种不善的语言,这样才会赢得他人尊重。反之,不要说来世的恶报,就是现世也会招人反感。
“第六、发愿自于后世能修种种功德,且于三宝、父母、声闻、独觉、和尚、阿阇黎诸师长所而修供养。”第六,如何在社会上获得良好声誉?就应该发愿从今往后修习种种功德,并且在三宝、父母、声闻、独觉、和尚、阿阇黎等圣贤和师长前常行供养。在供养过程中,逐渐与三宝心心相印,德行渐高,自然威望日隆。
“第七、乐丈夫德,厌妇女身,深见过患。于诸贪著女身之辈,遮止其欲。断男根者,为作解脱。”第七,如何获得男性具足的果报?就要向往大丈夫的德行,厌恶女身,并对女众的烦恼过患有透彻了解。对那些贪爱女性身份者,应为之开导女身过患,遮止这种欲望。而对于那些失去男人身份者,也要帮助他们获得解脱。
“第八、他所不能,我为代作。于可共合,为作助伴,并施饮食。”第八,如何获得大力具足的果报?别人做不到的事情,我愿意替他们做。别人能做的事情,也乐于共同合作,提供帮助,并施予饮食等生活所需。这就是四摄法门中的同事。
“彼八种中,若具三缘,当得殊胜异熟。”通过以上修习,可感得八种圆满身份,这是我们弘法利生的重要助缘。但如何使八种因能够感得圆满的身份呢?这就要依三种殊胜的因缘,即心清净、加行清净和田力清净。依此三种胜缘修习八种善行,才能感得殊胜的异熟果报。
“三缘者,心清净中,观待于自有二:修诸善因,回向无上菩提,不希异熟,及意乐至诚猛利而修诸因也。”心清净,调整心行并使之如法。三缘中的心清净,包括对待自己和看待他人两个方面。从自身要求来说,需要做到两点:一是所修善因全部回向无上菩提,而不是追求人天福报;二是以至诚猛利的意乐修习善因。简单地说,就是动机要纯,用力要猛。
“观待于他有二:见同法者,上中下三,断除嫉妒、校量、毁訾,心生随喜。若不能者,亦应日日于其所行,多次观察焉。”毁訾,诽谤非议。对待他人也需要做到两点:一是当我们看到其他人在修习同样的善行,不论对方所修是上品、中品或下品善行,绝不能心生嫉妒,或觉得自己修得比他好,甚至因别人修得好而加以诽谤,制造是非,而要心生随喜。二是如果自己做得不如别人,就要生起见贤思齐之心,对于他人的行为反复观察,作为学习榜样。
“加行清净中,观待自者,长时无间猛利所作。观待他者,未受正行,赞美令受。诸已受者,赞美令喜,常恒无间,安住不舍。”加行,即手段。在加行清净中,也分为自他两个方面。从自己这方面来说,应该不间断地以猛利意乐修习以上八种善因,持之以恒。从他人这方面来说,如果看到他人尚未修习这八种善因,应该赞叹这些善因的功德,鼓励对方发心并实践;如果对方已经这样去做,更要尽力赞美,令之生起信心和欢喜心,长期安住在这些善行中,不相舍离。
“田清净者,即彼二种意乐加行,获多美果等同田也。”如果我们所修的意乐是清净的,加行是清净的,最后成就的果报必然是殊胜广大的,就像田地能够生长万物一样,所以称为田清净。
以上所说的三种清净非常重要。由此方能感得殊胜的果报,乃至生生增上。否则,世间圆满的身份也有可能成为不善的因缘。生活中,不少人有了地位就用来谋私,有了名声就用来牟利。那么,这些胜果非但不能起到自利利他的效果,反而会自损损他,那是多么令人遗憾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