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群法师

【点击查看全书链接】

三、思惟傍生苦

  诸傍生中,其力强者而凌其弱,且为天、人之资具,自无主权,唯随他力,任其杀打损害。
  《本地分》说:“与人天同住,别无住处。”
  《俱舍释》则云:“彼等之根本住处为大海,诸余者乃彼之所流出耳。”
  复次,有生于暗中或水中者,皆老死于其中,与负重疲劳,及以耕耘、剪毛、驱使等,而杀害之法亦有多种不同所迫恼。又由于饥渴、风日所困,及猎者等于多门中而为损害,随于何时,唯念恐惧。于其诸苦恼法,当思而厌患,生起出离心。
  其寿量者,《俱舍》云:“诸傍生(畜寿无定),胜者长一劫(长者可至一中劫)。”谓寿长者可至一劫,短则无定耳。

四、思惟饿鬼苦

  诸上品悭吝者,生饿鬼中,彼等皆感饥渴之苦,皮肉血脉枯如株杌,以发覆面,口甚干焦,以舌舐之。其中有三:
  一、于饮食有外障者。彼等若驰至井泉池海诸处,为余有情手执剑矛枪等行列守护,令不得趣。或强趣之,便见其泉变为脓血,自不欲饮也。
  二、于饮食有内障者。谓口如针孔,或口如炬,或复颈瘿,或腹宽大,纵无其他有情为遮,自得饮食,亦不能饮啖也。
  三、于饮食自体为障者。有名猛焰鬘者,一切饮食皆为火燃而烧之。名食粪秽者,饮啖粪溺与不净臭恶,及唯能于损害下劣等物而饮啖也。又有一类割自肉食,纵得香美而不能食。
  彼等(饿鬼)住处,《俱舍》谓于王舍城下,隔五百瑜缮那有之,余者皆彼中所分出。
  其(鬼之)寿量,据《本地分》及《俱舍》云:“人间一月,为其一日,可至其自年五百岁。”《亲友书》云:“恶行之业以为索,坚固缠缚诸饿鬼。其间受苦无中断,五千及万亦不死。”其《疏释》云:“饿鬼一类寿五千岁,一类为万岁。”《本地分》说:“三恶趣之身量无定,以不善业力有大小种种故也。”
  如是,若思彼诸苦者,试以身手入于热灰,置一昼夜。或于严冬风吹冰窟,不著衣裙,于中而住。又或一日二日断绝饮食,或于身上蜂虻螫噬。若此微事犹难忍者,念我云何能于热寒地狱、鬼畜诸苦而堪忍受。
  以今推比,乃至未生至极怖畏之间,应勤思惟。以现前贤善之身如是思者,应忏洗从前所集罪恶,止息后流。先所集善,则以猛利欲乐发愿令其增长,于新作者以多门而为趣入。
  又于日日中,皆使有暇之身作有义利。若现在不思彼者,堕恶趣时,虽欲求一能从彼等怖畏中作救护皈依者亦不可得。尔时,于所应作及不应作,取舍之处心无力矣(应不应作之取舍,已力不从心矣)。

三、思惟傍生苦

  第三,是思惟傍生的苦。
  “诸傍生中,其力强者而凌其弱,且为天、人之资具,自无主权,唯随他力,任其杀打损害。”傍生就是动物,其生存法则是弱肉强食,弱的要被强的欺凌。而且,动物还被当作天、人的劳动和娱乐工具,没有一点自主权。那些当宠物的猫狗还好些,要是当了猪,到时候就要被主人吃掉。人家要打你就打你,要杀你就杀你,要吃你就吃你。
  “《本地分》说:与人天同住,别无住处。《俱舍释》则云:彼等之根本住处为大海,诸余者乃彼之所流出耳。”《本地分》说,傍生和天道、人道的众生同住,没有其他住处。《俱舍释》则说,动物主要来源于大海。其他那些陆地、空中的生命,都是从海里演化而来。这个说法和现代科学有相通之处,生物学家也认为生命源于大海。
  “复次,有生于暗中或水中者,皆老死于其中,与负重疲劳,及以耕耘、剪毛、驱使等,而杀害之法亦有多种不同所迫恼。”此外,有些动物一生都在黑暗中,生于暗中,死于暗中;有些动物一生都在水中,生于水中,死于水中。还有很多动物要为人服务,比如牛负重耕耘,羊被剪毛,都要受人驱使,当作劳力,最后还被杀了吃掉。杀害方式也有种种不同。像古代有酷吃,吃动物的方式极端残忍。
  “又由于饥渴、风日所困,及猎者等于多门中而为损害,随于何时,唯念恐惧。”很多动物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,风餐露宿,饮食也不能保证,万一碰到打猎的就没命了。所以它们时时都处在恐惧中,没有安全感。其实现在的人也没有安全感,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,有人想多赚点钱才有安全感,可多赚了还是没有安全感。即使是富豪,自杀和被杀的也不少。因为世间是无常的,充满着不稳定,你想抓住不变的东西,其实是不可能的。关键是有安定的心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如果没有安定的心,想依赖外在这些不可靠的东西获得安全感,那是做梦。
  “于其诸苦恼法,当思而厌患,生起出离心。”在无尽生命中,我们曾当过各种动物。在解脱生死前,我们还可能成为畜生。我们要不断思惟这些痛苦,认识到轮回本质是痛苦的,发起出离心。从上士道的修行来说,思惟恶道苦的目的是发起慈悲心,想到如母有情还在六道受苦,我们要赶快修行,才有能力帮助他们。
  “其寿量者,《俱舍》云:‘诸傍生,胜者长一劫。’谓寿长者可至一劫,短则无定耳。”傍生的寿命到底有多长呢?《俱舍论》说,寿命长的可以达到一劫。像龙王也属于傍生,寿命就很长。像我们的圆圆和方方(西园寺的两个斑鳖),已经活了四五百年了。这是人间能看到的。可是短的就很短,“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”,不少低级生命甚至是朝生暮死。

四、思惟饿鬼苦

  “诸上品悭吝者,生饿鬼中,彼等皆感饥渴之苦,皮肉血脉枯如株杌,以发覆面,口甚干焦,以舌舐之。”什么人会生到饿鬼道?上等悭贪、吝啬的人,将来的果报就是如此。饿鬼的痛苦,是一天到晚都在饥渴中,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。因为饥渴,身上没有水分,身体干得就像木头一样。头发很长,把脸都盖住了。嘴巴渴得又干又焦,只能经常用舌头舔一舔,可是口水也不多,越舔越干。所以不能悭贪,不能吝啬小气,否则会当饿鬼。吝啬属于贪心所的范畴,贪得无厌,永不满足,就属于饿鬼的心态。
  “其中有三:一、于饮食有外障者。彼等若驰至井泉池海诸处,为余有情手执剑矛枪等行列守护,令不得趣。或强趣之,便见其泉变为脓血,自不欲饮也。”饿鬼的痛苦有三种,第一种是对饮食有外在障碍。饿鬼因为口渴,到处找水喝,找到井边或泉边时,却发现有很多守卫者手执刀枪不让他靠近。但饿鬼实在渴得不行,就不要命地往前冲。冲到泉边一看,水全都变成脓血,自己恶心得不想喝了。
  “二、于饮食有内障者。谓口如针孔,或口如炬,或复颈瘿,或腹宽大,纵无其他有情为遮,自得饮食,亦不能饮啖也。”第二种是对于饮食有内在障碍,就是身体没能力接受。尽管很饥渴,可没法正常地喝水吃饭。或是嘴巴只有针孔那么大,或是嘴巴直冒火,或是脖子很细,或是肚子很大,所以一天到晚就是饿,但什么也吃不进去。世间也有人生这样的病,所以说,人间就有地狱,是真实不虚的。因为众生的贪嗔痴,的确会化现这些东西。人被贪嗔痴折磨的时候,是非常痛苦的。
  “三、于饮食自体为障者。有名猛焰鬘者,一切饮食皆为火燃而烧之。”第三是饮食本身出现障碍,也有几种情况。一种是猛焰鬘,虽然找到饮食,但这些食物马上变成了火。当年目犍连尊者的母亲下了地狱,尊者到地狱看望母亲,虽然他是神通第一,但送去的饭一到他母亲手中就变成了火。目犍连尊者很痛苦,请求佛陀慈悲开示。佛陀对他说,靠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,要靠僧众的力量。所以才有了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。
  “名食粪秽者,饮啖粪溺与不净臭恶,及唯能于损害下劣等物而饮啖也。又有一类割自肉食,纵得香美而不能食。”此外还有食粪秽者,这类有情只能吃肮脏、不净、下劣的东西,就像蛆那样,总是呆在粪坑里。还有一类有情,肚子很饿的时候,会从自己身上割肉。虽然他们感觉肉很香美,但还是吃不下去。人间也有这样的,有些人因为烦恼而自虐,不停地折磨、摧残自己,这都是业力使然。
  “彼等住处,《俱舍》谓于王舍城下,隔五百瑜缮那有之,余者皆彼中所分出。”这些饿鬼的根本住处,《俱舍论》说是在王舍城地下五百由旬处,其他饿鬼都由此地分出居住。鬼和我们的业力不同,虽然在同一个世界,但互不妨碍。人看到人的世界,鬼看到鬼的世界。
  “其寿量,据《本地分》及《俱舍》云:人间一月,为其一日,可至其自年五百岁。”这些鬼的寿量,根据《瑜伽师地论·本地分》和《俱舍论》说,以人间的一月作为他们的一天,寿命是五百岁。
  “《亲友书》云:恶行之业以为索,坚固缠缚诸饿鬼。其间受苦无中断,五千及万亦不死。其《疏释》云:饿鬼一类寿五千岁,一类为万岁。”《亲友书》说,饿鬼的果报是因为他们所造恶业招感的,从而造成这种内障和外障。一旦成为饿鬼,受苦将没有中断,五千乃至万年都不会死。佛经讲的鬼,不只有饿鬼。鬼也是各种各样的,有富贵的鬼,贫穷的鬼,有地位的鬼,没地位的鬼。饿鬼只是其中一种类型。《疏释》说,有的饿鬼寿命为五千岁,有的为一万岁。
  “《本地分》说:三恶趣之身量无定,以不善业力有大小种种故也。”《瑜伽师地论·本地分》又说:三恶道的众生身形大小及寿命长短是不确定的,因为他们所造的恶业也有多少和大小等种种不同。
  “如是,若思彼诸苦者,试以身手入于热灰,置一昼夜。或于严冬风吹冰窟,不著衣裙,于中而住。又或一日二日断绝饮食,或于身上蜂虻螫噬。若此微事犹难忍者,念我云何能于热寒地狱、鬼畜诸苦而堪忍受。”地狱的苦,我们没办法身临其境,也没有办法想象,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稍微试一试。比如把手伸到烧热的火灰中放一天一夜,或者冬天不穿衣服到寒风中站着,或者一天两天完全不吃不喝,或者身上被蜜蜂、牛虻螫刺。如果我们连这些小小的痛苦都不能忍受的话,怎么能忍受地狱的苦?
  “以今推比,乃至未生至极怖畏之间,应勤思惟。”我们想一想,在没下地狱之前,趁着现在有这个可以修行的身份,应该赶快修行。等下地狱的时候,再想修行就晚了,来不及了。所以我们要不断思惟地狱的苦,引起警觉。否则修行的念头很容易被边缘化,进入世俗心,把暇满人身都用在过日子上,使之成为人生的一切。结果过完今生,就要面临无尽的轮回,面临三恶道的痛苦,实在是极大的浪费。所以说,人生最大的浪费,就是浪费我们这个身份。
  “以现前贤善之身如是思者,应忏洗从前所集罪恶,止息后流。先所集善,则以猛利欲乐发愿令其增长,于新作者以多门而为趣入。”趁现在还拥有暇满的贤善之身,还能如理思惟,应当对三恶道痛苦生起真切的恐惧,发自内心地忏悔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,后不再造。业力如果不断造作,力量就会越来越大,成为生命中的串习。我们现在要通过持戒,止息生命的不善之流。同时对曾经修习的善行勇猛精进,使善业增长。三十七道品中有四种正断,即已生恶令断,未生恶不生;已生善令增长,未生善令生起。
  “又于日日中,皆使有暇之身作有义利。若现在不思彼者,堕恶趣时,虽欲求一能从彼等怖畏中作救护皈依者亦不可得。”每一天,我们都要用这个暇满人身来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,那就是修行、解脱、成佛,而不是浪费在无益的琐事上。如果现在不思惟、不去做的话,一旦堕落三恶道,你再想皈依、修善,就一点机会也没了。
  “尔时,于所应作及不应作,取舍之处心无力矣。”那时你再要修行,一点力气都没了。不要说下地狱,就从我们现生来说,如果你修行功夫不是很好的话,环境恶劣时没办法修行,心情不好时没办法修行,身体不健康时没办法修行,梦中的时候没办法修行,面临死亡时更没办法修行。
  修行就要趁现在年富力强,趁身体还健康、精力还充沛、心态比较好的时候赶快抓紧。闲的时候,是为忙的时候服务的。真正到了处境不好时,我们根本就没能力修。如果修行上去了,当我们烦恼、生病、死亡的时候,就能坦然面对:生病也自在,逆境也自在,死亡现前还是自在,那才是真正的自在。否则现在把时间浪费了,真正面临烦恼、逆境、死亡的时候,一点力气也用不上,就后悔莫及了。
  思惟三恶道苦和念死无常的作用一样,是帮助我们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。只有深刻意识到三恶道苦,才能生起真切的出离心,才会知道皈依对我们有多大的意义。这是皈依的主要原因,也是止恶行善的重要力量。每一个法门,不管念三恶道苦也好,念死无常也好,我们都要作这样的观察修。通过忆念对佛陀生起信心,强烈地希求救度。当我们生起这种心再来念佛,就会念得很真切;再来忏悔,也会忏悔得很真切。我们打坐修行时,可能会散乱、昏沉,但如果想到死亡很快会发生,想到三恶道苦,妄想一下子会被吓跑,很容易打起精神。所以这个观修可以贯穿整个修行。
  在《道次第》中,下士道和中士道都是上士道的前行。我们首先要念死,念三恶道苦,才能发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。所以大家不要把这个法看得很平常。我自己在禅修前,也会作念死无常和三恶道苦的观修。修起来的时候,妄想全没了,心一下子就空掉,很容易安住在没有造作的状态,效果非常好。这比有意地对治妄想、昏沉好用得多。难怪藏传大德对念死无常这么重视。藏传佛教的修行有四共四不共。所谓四共,就是念死无常、念三恶道苦、深信业果、思惟暇满人身的义大难得,这是各宗修行共同的。其实汉传佛教也重视这一块,只是一般人听疲了,没当作一回事。实际上,能这样观修的话,修行会很有力量。如果进入习惯性的麻木,这个法就再也不会对我们产生作用了。所以要通过观察修引起重视,有了心行基础,再修任何一个法门,都比较容易修上去。原理就是这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