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群法师

【点击查看全书链接】

五、说听轨则

  1.闻法轨则
  ① 思惟闻法之胜利

  《闻聚》云:“多闻能知法,多闻能远恶,多闻舍无义,多闻得涅槃。”此颂谓依于闻法,如其次第,能知取舍处。知已,乃持止恶之戒,以遮止无益已,则心安住于善所缘,自能发生定也。次以通达无我真实之慧,断世间系缚根本,遂得解脱。

  《本生经》云:“若人由闻起正信,当成坚固妙欢喜。慧生愚痴即当无,虽货自肉亦应理。闻为破暗之明灯,贼所难劫殊胜财。是杀痴暗仇人剑,教示方便胜伴侣。虽贫不弃是亲友,无损疗除忧病药。摧大罪军胜眷属,复是胜名德珍藏。上流相遇好赠品,众中英俊所爱乐。”又云:“闻后以修为心要,少功即脱生死城。”于诸闻法胜利等数数思惟,应当发起胜解。

五、说听轨则

  1.闻法轨则

  下面是序论的第五点,说听轨则。对于这样一种清净、殊胜的法,我们应该怎样说,怎样听,直接关系到佛法的健康传播,关系到正法能否久住。作为学佛者来说,如果没有正确的修学态度,就不能如实接受佛法,所以听和说的轨则非常重要。这也是本论道前基础的主要内容。如果这个基础没有打好,再好的教法也不能对我们产生作用,因为你就听不进去。

  说听轨则主要分三点说明:一是听者的轨则,二是说者的轨则,三是共作的轨则。第一,听法的人应该怎么听?我们学《道次第》,应该具有什么态度?这是非常重要的。如果态度不端正,肯定学不好佛法。第二是对说法师的要求,即说者的轨则。第三是共作的轨则,不论听者还是说者都应该做的。

  ① 思惟闻法之胜利

  学佛首先要亲近善知识,但听闻正法才是真正学法的开始。因为亲近善知识也是为了闻法,不是建立一种世间关系。道前基础中还有依止法,即亲近善知识。这个安排非常合理。整个佛法修行,不论声闻乘还是菩萨乘,都是以亲近善知识、听闻正法为常规途径,所以叫“由闻思修入三摩地”。佛法修学的核心是八正道,即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。八正道也是建立在闻思修的基础上,先要听闻,否则什么都无从建立。所以闻是开始,而且要多闻。

  多闻有两种,一种是广学多闻,像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。通过广泛听闻,使我们明白道理,帮助我们抉择并获得正确知见。如果我们闻得比较片面、狭隘,就会缺乏判断力,不知听到的道理是对是错。听多了,才会有分辨是非的能力。当然这也要看自己的能力。有时你没有相当的基础,听多了反而会无所适从。这个法师那么说,那个法师这么说,说的都不一样,最后不知道谁对谁错。这就需要选择一位善知识作为依止师,指导你闻思修学,抉择法义。当你有了能力之后,就可以广泛参学。如果没有基础和能力,打着广学多闻的旗号,到处看,到处听。尤其现在,网络世界的各种知识多得很,最后你可能什么都不是。

  另一种是反复听闻。我们对于一个法义,比如《道次第》或《金刚经》,要反复听闻,直到把法义落实于心行,把正念和正见树立起来。任何法义只有多闻熏习之后,才会有力量。就像一件事,别人和你说一次,你可能没印象。如果经常和你说,说多了,自然会有力量。

  三人成虎就是这个道理。有人说苏州观前街跑来一只老虎,你不相信:不可能,观前街怎么可能会有老虎?过一会又有人和你说:真的,我看到观前街跑来一只老虎。然后碰到每个人都和你这么说,你就会相信了。没有的事尚且会因重复而信以为真,何况佛法真理呢?我们最初听到无常、因果等法义时,因为这些观念在生命中没有基础,你只是听听而已,不会当回事。但如果不断多闻熏习,再以思惟来验证,佛法观念就会慢慢在你心里扎根。任何一种心念、兴趣的培养,包括烦恼的形成,都是重复和强化的结果。比如念阿弥陀佛,念多了会形成正念和正定,这就是通过强化而积聚的力量。当心念有了力量之后,就不易受到情绪或外境的干扰。

  所以说,多闻不仅有广泛性,还有深刻性。一方面能帮助我们辨别是非,树立正见;另一方面能使闻思正见在生命中产生力量。下面解释多闻的作用。

  “《闻聚》云:多闻能知法,多闻能远恶。”多闻能使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法义,远离恶见恶行。通过多闻,我们就会有正见,知道这是恶的,这是善的,从而远离恶,成就善。很多人在学佛前,杀鸡杀鸭好像切菜一样,从没觉得这是杀生。他认为这些鸡鸭本来就是给人吃的,好像它们不是生命,没有感情,眉头都不皱地就杀了。不管杀鸡杀鸭,还是杀猪杀牛,不管动物叫得多么惨,都不会有任何感觉。吃肉也像吃菜一样,觉得就应该吃这些,不吃营养不良。但接受佛教慈悲、因果、众生平等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思想后,看到人家杀鸡都不忍心,更不要说自己吃了。不少人心理转变得很快,有的只是一两个月。这就是观念在产生作用,如果生理上是没这么快的。因为多闻,知道佛法的因果等道理之后,就会转变观念,远离杀生等恶行。

  “多闻舍无义。”义就是意义,知道什么行为有价值,什么没有价值。世人忙着赚钱,吃喝玩乐,争权夺利,要活得比别人风光,穿得漂亮,开着名车,财大气粗,一餐花几百几千,觉得这样活着就实现人生价值了。一般人无非是这种观念。学佛之后发现,这些只是短暂的感觉,价值也很短暂。而它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,将远远超过正面价值。所以说,学佛能舍弃这些没价值的行为,追求真理和解脱的生活,追求生命的真正价值,而非华而不实的价值。

  “多闻得涅槃。”因为多闻,就能通过修行最终证悟涅槃。不是多闻本身能证悟涅槃,多闻是因,证悟涅槃是果,中间还要修行。所以要正确理解经教,比如“多闻得涅槃”,有人看了之后就觉得,光多闻就能得涅槃。就像社会上有句话叫“一本万利”,有人以为,投入一块钱就等于得到一万块。其实不是这样。一块钱投进去,要得到一万块,还要经过种种努力。从多闻到最终证悟涅槃也是这样,离不开修行的过程。

  多闻很关键,很多人对此认识不足。研究所陆续来过一些人,有的还没考试就跑了,主要是观念上有误区,觉得修行重要,赶快找个地方修行去,学教理干什么。这是一个错误观念,意识不到多闻究竟多么重要。佛陀成就的无上菩提,是最高的觉悟,最高的智慧。觉悟和智慧从哪里来?从正见来。所以八正道的第一个就是正见。世间各种宗教也在追求真理,追求解脱。比如当时印度的那些外道,禅定功夫好得很,要论修苦行的话,我们也修不过他们。为什么唯有佛陀才能证悟空性,才能开大智慧,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?关键在于正见。这也是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。如果没有正见,所有修行都不能导向真理。而正见要通过闻思,所以要亲近善知识,听闻正法,获得开智慧的知识。这种知识在哪里?不在别处,就在三藏十二部典籍中。

  我们要知道闻的重要性,所谓“知之一字,众妙之门”。一般宗教重信,基督教就是因信称义,因信得救。佛法的不同在于,虽然也讲信,但更重视理性,尤其是正确的知识。因为知识并不都是好的,所以禅宗还讲到,“知之一字,众祸之根”。人类之所以有这么多烦恼,犯下这么多罪行,对世界构成这么大破坏,动物根本就做不到。原因在哪里?就是因为人有理性,有知识。当错误的理性和知识发挥作用时,所产生的负面作用,动物根本就比不上。而且动物只有生理上的痛苦,不会一天到晚寻愁觅恨。而现代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心态不好,心理烦恼远远超过身体问题,这样会有幸福吗?我们不能笼统地说,知识和理性就是好或不好,这都是不对的。关键要追求正确的知识,健康的理性。所以多闻是有对象的,闻的是正法不是邪法。而且多闻是有条件的,要看你的承受能力有多少。菩萨从五明处学也是有过程的,不是连佛法都没有学好,就去学世间一切学问。

  “此颂谓依于闻法,如其次第,能知取舍处。”以上偈颂告诉我们,依于闻法之后,不是停留在听闻,还要进一步思和修,就能知道取舍。事实上,每个人都知道取舍,关键是正确取舍。你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,还是抓住西瓜丢掉芝麻?什么是重要的,什么是次要的?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,什么是没价值的?我们的成长过程时时都面临取舍,不论上学、工作还是婚姻,都要取舍。你用什么观念在抉择?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天平,会选择自己需要并觉得重要的。但没有智慧的人,经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。所以,取舍是需要智慧的。

  “知已,乃持止恶之戒,以遮止无益已。”我们现在要建立智慧的天平,用智慧来抉择。佛法就是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,知道什么是我们需要的,应该做的;什么是我们不需要的,不该做的。别解脱戒的功能主要是止恶,目的是遮止那些没有意义、给生命造成负面作用的行为,如贪嗔痴、杀盗淫妄等。

  “则心安住于善所缘,自能发生定也。”修行是心的安住,想一想,我们平常都把心放在哪里?世间的人可能就放在感情、金钱、事业,甚至放在杀盗淫妄,一天到晚想着算计别人,勾心斗角。我们的抉择,是为心找到安身之处。我们看上什么,心就会放在哪里。喜欢赚钱,心就放在钱上,每天想着怎么赚钱;热衷权力,心就会放在权上,每天想着怎样争权,等等。通过佛法学习,我们知道这些都是没意义的,从而把心安住于法,安住于正念。善所缘是什么?就是佛法讲的持戒、修定,以及无常、因果等正确观念;或是修不净观,观一切都是不净;或是修慈悲观,把心安住在观音菩萨大悲周遍的状态;或是念佛,把佛号作为善所缘,不断忆念,从正念进入正定。

  “次以通达无我真实之慧,断世间系缚根本,遂得解脱。”通过闻法、修定,我们就能开发智慧。因为闻思能帮助我们树立正见,了知缘起性空,是引发空性慧的重要方便。有了空性慧之后,就能断除世间系缚的根本,也就是无明、烦恼、贪嗔痴。这是生死流转的因。当我们断除这些系缚后,生命就会从二执二障中解脱出来。所谓二执,就是我执和法执;所谓二障,就是烦恼障和所知障。由闻思建立抉择能力后,就开始进入实修,主要内容是戒定慧。其中,戒是将抉择的知见落实到行为,知道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,并让心安住于善所缘,从而形成定力。有了定力之后,再依闻思正见观修,引发智慧。这个修行的次第和思路,都是建立在闻的基础上。

  “《本生经》云。”《本生经》是记载佛陀在因地修行经历的一部经典。以下这些偈颂是对听闻功德的赞颂,非常生动。

  “若人由闻起正信,当成坚固妙欢喜。”如果有人通过听闻正法生起正信,就会成就坚固的妙欢喜。妙欢喜,是非常微妙、美好的欢喜心。通过闻思正法,能给我们带来法味,带来体验真理的喜悦。这不是世间那种由欲望引起的、不稳定的欢喜,而是安详、宁静、自在的喜悦,所以叫妙欢喜,是无漏的欢喜。而世间的欢喜是有漏的,高兴了一下,过会儿乐极生悲,麻烦就来了。

  “慧生愚痴即当无,虽货自肉亦应理。”当生命中生起智慧时,愚痴就消失了。愚痴和智慧,就像光明和黑暗一样。在光明出现之前,四处都是黑暗。光明一旦出现,黑暗就无影无踪了。黑暗跑哪去了?光明出现,它就没有了,可也不知它跑到哪里去了。你如果说有黑暗,那它一定是跑了。如果说没有黑暗,可光明没有出现时,它明明是有的,否则晚上就不要点灯了。众生的无明也是这样,当慧日没有朗照之前,无明是实实在在的。事实上,我们念念都在无明中,其特征就是不觉。因为不觉,我们每天陷入各种情绪和想法,被情绪左右并伤害,被想法支配着忙来忙去,在生死中不断流转。因为我们没有智慧观照,所以每种想法和情绪出现时,它都有可能主宰着我们。我们甚至会被别人主宰,因为别人说一句好话就开心,说一句难听话就难过。为什么我们不能自主?就是因为无明,没有智慧观照。当生命中的智慧光明显现时,愚痴就不见了。就像光明出现时,黑暗就跑得无影无踪。所以,你说它有就是有,说它没有就是没有。既然智慧这么重要,即使割下身上的肉去换取,也是非常值得的。佛陀在因地求法时,舍身饲虎,割肉喂鹰,常常为法舍身。对每个人来说,生命固然可贵,但在无尽生命中,我们总是虚生浪死,很少能利用好生命的价值。老子说,吾有大患,为吾有身。在世上活了几十年,这个色身的存在就是个累赘。现在为了真理和智慧,为了破除生命的愚痴和黑暗,这个色身又算得了什么呢?反正是要死的。即使现在不死,以后也是要死的,死了还一文不值。如果哪个人在街上死了,谁看了都害怕,所以不要把色身看得太重。

  “闻为破暗之明灯,贼所难劫殊胜财。”听闻正法,就像破除黑暗的明灯一样,所谓“一灯能破千年暗”。而且这个明灯是贼都偷不走的。贼可以把你家所有东西都偷走,可你学的佛法,受的教育,谁也偷不走。有人说,怎么我念佛后发现自己妄想很多?学佛之前,我没感觉自己有什么妄想,念佛了,反而发现自己很多妄想。这是怎么回事?是不是退步了?其实不是。没学佛的人,从来没关注过自己的心。一个想法产生时,他就掉进去忙个不停。因为缺乏观照,尽管一天到晚在打妄想,他也不觉得自己在打妄想。开始学佛后,我们才知道这是妄想,知道自己在打妄想。这是因为你能以智慧观照内心,所以是进步而不是退步。

  “是杀痴暗仇人剑。”多闻是杀死无明黑暗这个仇敌的利剑。我们知道剑很厉害,所谓慧剑斩情魔,慧剑斩愚痴。如果没有慧剑,我们永远没办法从轮回中走出,从无明长夜走出。有首歌叫《古老的轮回》,我们就在其中转啊转。看了世上每家每户每个人的悲欢离合,我们有时会同情,有时觉得好笑。事实上,所有人在世上的不幸经历,我们在无尽生命中都经历过。不仅是人,包括各种动物的悲惨境遇,我们也曾在轮回中经历过。

  “教示方便胜伴侣。”教示,就是教导、指示。方便,指帮助我们修行解脱、获得度化众生能力的方便。当你由闻思经教拥有智慧,这个智慧就像帮助你的好朋友。现在这个时代很重视知识技能,有了这些,就是生存的方便,否则真是寸步难行。以前还可以吃大锅饭,现在都是靠本事吃饭。只要有真本事,随便把你扔到哪里,你都能生存。但要没本事没能力,可就麻烦了。所以,听闻世间知识,能得到生存的方便;听闻佛法智慧,能得到修行的方便。

  “虽贫不弃是亲友。”闻思经教获得的正确知识,是我们最好的朋友。即使你很贫穷,它也不会离开你。自古以来,多数人都很势利。你有钱有地位时,酒肉朋友多得很。当你贫穷时,一个个都跑光了。可通过闻思获得的智慧,哪怕你再穷也不会离开。不仅这一生不会离开,而且在尽未来际的生命中,都会伴随着你。唯识宗称为名言种子,熏下这个种子后,会在无尽生命延续中不断产生作用,不断影响并改善你的生命。

  “无损疗除忧病药。”下面会讲到,在闻法过程中,我们要把自己当作一个病人。每个人都是贪嗔痴的重病患者,这个病给我们带来很多痛苦和烦恼。靠什么药才能治疗?就要通过闻思经教获得法药,让我们断除忧恼,断除贪嗔痴乃至生死轮回。

  “摧大罪军胜眷属。”闻思又能帮助我们摧毁罪业。所有罪业都和无明有关。当我们不了解也不相信因果时,就会活得很功利,只看眼前利益,结果因贪嗔痴烦恼造下很多杀盗淫妄的罪业。如果我们深信因果,就不敢随便干坏事了。我们对因果深信的程度,对行为有很大影响。就像我们现在,虽然知道因果了,但还在犯戒,或不时干点小坏事。为什么会这样?就是对因果信得不真,信得不切。

  “复是胜名德珍藏。”闻思还能帮助我们获得非常好的名声。一个人有知识,有学问,有德行,就会在社会上名声远扬,比有钱有地位受人尊重得多。

  “上流相遇好赠品,众中英俊所爱乐。”上流,即上流社会。那些有学问有品行的文人雅士在一起,喜欢谈说各种学问。你也需要有学问才好谈,否则怎么谈?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,很多名士喜欢玄谈。学问渊博,也可以作为玄谈的资本。那些学者教授到处被人请去讲学,也是因为有丰富的知识。平常老百姓在一起侃大山,如果知识渊博(哪怕有些不登大雅之堂),也会受大家喜爱。而当你和有素质的人在一起,闻思也是赠送给他人的最好礼物。就像法师们到各地讲法,就是把法作为赠礼送给大家。而大众中那些出色的人,对学问和智慧都推崇备至。

  “又云:闻后以修为心要,少功即脱生死城。”《本生经》这个偈颂说明,不管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,多闻都非常重要。佛法重视闻思,真正拥有闻思正见后,就要把它落实于修行,以修心作为闻的落实点。当你这样做的时候,不必花很大的力气,就能解脱生死。

  “于诸闻法胜利等数数思惟,应当发起胜解。”胜利,即殊胜的利益。我们要经常思惟闻思经教的利益,对此生起坚定不移的信解。如果深信闻法的好处,我们自然会不断闻法,并对法生起虔诚恭敬之心,而不是不当一回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