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《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·僧像致敬篇》解读
济群法师

【点击查看全书链接】

二、造塔法

  以下是关于造塔法。和佛像一样,塔也是佛法存在于世的象征,同样需要如法建造,方能令人起敬。最初建造的塔,主要用以供养佛舍利。佛陀涅槃后,八分舍利,由迦毗罗卫等八国请回起塔供养。其后,阿育王又建立八万四千塔以供养佛舍利,法显、玄奘游学印度时仍可见,今已不存。中国的舍利塔,则有珍藏佛指骨舍利的陕西法门寺宝塔,珍藏佛牙舍利的北京灵光寺塔等。此外还有为纪念佛弟子及历代高僧、祖师营建的塔。《四分律》记载,舍利弗、目连尊者入灭后,其弟子希望起塔供养,佛陀应允了他们的请求,并对如何造塔给予详细指导。中国比较著名的祖师塔,有少林寺塔群、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、陕西兴教寺的玄奘、窥基、圆测塔等。这些属于灵骨塔。
  另有一些塔是为了供奉佛像或经书,如现存最古老的河南嵩山嵩岳寺塔,就是用于供奉印度传来的佛经。玄奘西行求法归来,也特别在慈恩寺建塔,供奉他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舍利,即现存大雁塔的前身。此外,还有其状如塔而镌刻经文、佛像的多角形石柱,又称经幢,其信仰源自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》,唐宋期间曾盛行一时。
  塔既是信众供奉的圣物,也是佛教的一道风景,遍布南传、汉传、藏传地区,形式丰富,变化多端。仅汉传佛教地区,塔的形制就有楼阁式、密檐式、金刚宝座式、覆钵式、异型及四面、六面、八面、十二面等种种不同,还有单层到十数层的体量变化。这些造型各异、技艺高超的佛塔,占中国现存古塔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之多,不仅在佛教史,在中国古建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,代表了中国古代高层建筑的杰出成就。如著名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(因全部由木料建造,又称应县木塔),塔高67米而不用一钉固定,屹立千年,不仅是我国,也是世界现存古代木构建筑之最。
  1. 名称说明
  《杂心》云:“有舍利名塔,无者名支提。”[1]
  塔,或名塔婆,或云偷婆(此云冢也,亦云方坟),支提云庙(庙者貌也)。
  介绍造塔法之前,道宣律师首先说明了塔的名称。
  “《杂心》云:有舍利名塔,无者名支提。”佛典说:如果其中供奉有舍利就称为塔,如果没有供奉舍利则称为支提。可见塔和支提的最大区别不在于形式,而在于是否供有圣物。
  “塔,或名塔婆,或云偷婆,支提云庙。”塔,又叫作塔婆,或者偷婆。支提就是庙的意思,通常于其上安立佛菩萨形象。
  2. 造塔功德
  《增一阿含》云:“初起偷婆,补治故寺,并受梵福。云何梵福?如阎浮一洲人功德,不如一转轮王功德。如是西东北天下,乃至四天、六欲、初禅总多,比一梵主功德。此为梵福量,当如是学。”[2]
  此处引经说明造塔有哪些果报。
  “《增一阿含》云:初起偷婆,补治故寺,并受梵福。”初起,新建。故寺,古寺。《增一阿含经》告诉我们,若能建造新塔,令信众礼拜供养,或者修理破旧古寺,将之整修一新,皆可感得大梵天王那样的福报。
  “云何梵福?”大梵天王的福报究竟多大呢?能不能量化呢?经中接着就以校量功德的方式加以说明。
  “如阎浮一洲人功德,不如一转轮王功德。”阎浮,即南瞻部洲,四洲之一,是佛教对世界的划分。就像整个南阎浮提人积累的全部功德,比不上一个转轮圣王的功德。
  “如是西东北天下,乃至四天、六欲、初禅总多,比一梵主功德。此为梵福量,当如是学。”西,西牛贺洲。东,东胜神洲。北,北俱卢洲。而将东南西北四洲人的功德相加,乃至四天王、六欲天、初禅天所有功德相加,其总和都比不上梵天的功德。如果想要成就梵天这样不可思议的巨大功德,就应该学习造塔、修寺的善行。关于校量功德的具体内容,在《增一阿含经》原文中有详细解说,兹不赘述。
  3. 恭敬护理
  《四分》:“若起塔者,应四方,若圆,若八角,以石墼木作已,用黑泥乃至石灰、白土等。应安基四边作阑楯,安香华着上,听安悬幡盖物。不得上塔上、阑楯上,护塔神嗔。若有所取,与开。彼安幡盖,不得蹈像上,作余方便梯蹬安之。若塔露地,供养具雨渍风飘乌鸟不净者,作种种舍覆之。地有尘,种种泥泥之。须洗足器安道边,外作墙门安置。若上美饮食,用金宝等器盛之,令白衣伎乐供养。若饮食当与比丘、沙弥、优婆塞,经营塔作者应食。舍利安金宝塔中,若缯绵中。若持行者,若畜生、若头上、肩上担戴。若拂,应用树叶、孔雀尾拂。多有香华罗列基上、阑上、杙上,向中绳贯,悬屋檐前。有香泥作手轮像,乃至有余,泥地等。”[3]
  这一段是说明造塔及防护的方法。《四分律》记载,舍利弗尊者和目连尊者入灭后,他们生前的施主想为两位尊者起塔作为供养,佛陀同意了他们的请求。但施主们并不知道怎样如法造塔并供养,佛陀就种种具体事宜为他们作了指示。对照律文可以发现,道宣律师对相关文字作了极其简要的概括,仅以234字,对原文750字的篇幅作了缩写,但又忠实保留了原有内容。
  “《四分》:若起塔者,应四方,若圆,若八角,以石墼木作已,用黑泥乃至石灰、白土等。”墼,未烧的土坯。《四分律》中,佛陀对弟子们说:如果造塔,应该造成方形、圆形或八角形,可以用石头、土坯或木头修砌。造完之后,以黑泥或石灰、白土涂抹表面。这几点介绍,和目前存世的塔,从形制到建筑材料都是一致的。
  “应安基四边作阑楯,安香华着上,听安悬幡盖物。”基,塔基。阑楯,栏杆,纵为栏,横为楯。佛陀还允许弟子们在塔的四周建筑塔基,使塔身更为坚固。并在周围营造栏杆起到外护作用,还可在栏杆上安放香花作为供养。在塔的前面或上面,可悬挂幡盖作为装饰。
  “不得上塔上、阑楯上,护塔神嗔。”不可随意爬到塔上、栏杆上,以免引起护法神的嗔恨。因为每座塔都有护法神守护,随便上去会引起不良后果。
  “若有所取,与开。彼安幡盖,不得蹈像上,作余方便梯蹬安之。”开,可以开许。如果是要到塔中拿取或安放物品,允许爬到塔上。如果要在塔上悬挂幡盖,不可直接踩在塔或像的上面。必须通过其他方式,如梯子、凳子等爬上去安放。
  “若塔露地,供养具雨渍风飘乌鸟不净者,作种种舍覆之。地有尘,种种泥泥之。”如果塔就在露天,种种供品也都在露天供养,因为风吹雨淋及鸟粪等变得污秽,应该在上面另建塔亭之类的建筑覆盖,起到防护作用。如果地上脏了,应该用干净的细泥重新涂抹。
  “须洗足器安道边,外作墙门安置。”按照印度礼节,进塔要脱鞋表示恭敬。但有些人的脚可能不干净,或是雨天沾上泥土,这就需要在近塔的路边准备洗脚器具,并专门建造一个放置的地方,让礼塔者洗了脚再进去,以免染污塔内或塔的四周。
  “若上美饮食,用金宝等器盛之,令白衣伎乐供养。”如果以饮食作为供养,应该用黄金制品等珍贵器皿盛装,并让在家居士以梵呗作为供养。
  “若饮食当与比丘、沙弥、优婆塞,经营塔作者应食。”这些供养的饮食,比丘、沙弥、居士,包括造塔、护塔的人都可以享用。
  “舍利安金宝塔中,若缯绵中。若持行者,若畜生、若头上、肩上担戴。”缯,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。绵,蚕丝结成的片或团。如果塔中供奉舍利,应该将舍利安放在由金银或其他宝物特制的塔中,并以丝绵包裹。将舍利迎来的途中,可以用象辇、马车驮载,或是顶在头上、肩上。
  “若拂,应用树叶、孔雀尾拂。”如果要对塔进行清理,可以用多罗树叶或孔雀尾羽制作的拂尘来拂拭。
  “多有香华罗列基上、阑上、杙上,向中绳贯,悬屋檐前。”杙,木桩。可以将香花安放在塔基、栏杆或木桩上,或者用绳串起来,悬挂在塔前或屋檐前。
  “有香泥作手轮像,乃至有余,泥地等。”还可以用香泥做佛手的千辐轮相作为供养。如果还有多余的香泥,可以涂抹在地上。
  其中种种细节,《四分律》原文有详尽记载,可作为学习参考。
  4. 造塔处所
  《僧祇》:“塔事者,起僧伽蓝时,先规度好地作塔处。其塔不得在南、在西,应在东、在北(中国伽蓝门皆东向,故佛塔庙宇皆向东开,乃至厨厕亦在西南,由彼国东北风多故。神州尚南为正阳,不必依中土法也)。不得僧地侵佛地,佛地不得侵僧地。”余如盗戒随相说。[4]
  那么,塔应该造在什么位置呢?
  “《僧祇》:塔事者,起僧伽蓝时,先规度好地作塔处。”僧伽蓝,寺院。《摩诃僧祗律》说,在准备营造寺院的时候,首先应该作好整体规划,预先留出好地作为造塔处所。而不是在寺院建成后,随随便便找块空地造塔。因为塔的方向和位置都有一定法度,而且要和寺院整体建筑协调,不可任意为之。
  “其塔不得在南、在西,应在东、在北。”塔不能造在寺院的南边或西边,应该在寺院的东边或北边。当然,这是根据印度的习惯而言。因为“彼国东北风多故”,所以“佛塔庙宇皆向东开,乃至厨厕亦在西南”。但中国本土的方位讲究和印度并不一致,是“尚南为正阳”,所以道宣律师对律中所说的方位也有不同观点,认为“不必依中土法也”。我们今天看到的寺院,多半也是坐北朝南。虽然各地对朝向有不同习惯,但有一点属于通用原则,那就是造寺前应当作好总体规划,事先预留塔的位置。
  “不得僧地侵佛地,佛地不得侵僧地,余如盗戒随相说。”僧地,僧寮用地。佛地,殿堂用地。营造寺院时,必须对殿堂用地和僧众用地有严格界定:哪些地方是殿堂区,是佛的用地;哪些地方是生活区,是僧的用地。不得混为一谈,互相侵占。具体内容,在《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》解说“盗戒”时,有详细说明。

【注释】
[1] 《摩诃僧祇律》卷 33,T22-498 中
有舍利者名塔,无舍利者名枝提。
[2] 《增一阿含经》卷 21,T02-656 中 - 下
若有信善男子、善女人,未曾起偷婆处,于中能起偷婆者,是谓初梵之福也。复次,善男子、善女人,补治故寺者,是谓第二受梵之福也……尔时有异比丘白世尊言 :“梵天之福竟为多少?”世尊告曰:“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吾今当说……计四天下人民之福,故不如四天王之德。计四天下人民之福及四天王,故不如三十三天之福。计四天下及四天王、三十三天,故不如释提桓因一人之福。计四天下及四天王及三十三天及释提桓因,故不如一艳天之福。计四天下及四天王、三十三天、释提桓因及艳天,故不如一兜术天福。计从四天下至兜术天之福,故不如一化自在天之福。计从四天下至化自在天之福,故不如一他化自在天之福。计从四天下至他化自在天之福,故不如一梵天王之福。比丘当知,此是梵天之福。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求其福者,此是其量也。是故比丘,欲求梵天福者,当求方便成其功德。如是,比丘当作是学。”
 [3] 《四分律》卷 52,T22-956 下 -957 上
时舍利弗、目连般涅槃已,有檀越作如是言 :“若世尊听我等为其起塔者,我当作。”诸比丘白佛,佛言:“听作。”
彼不知云何作,佛言 :“四方作,若圆、若八角作。”不知以何物作?白佛。佛言:“听以石、墼、若木,作已,应泥。”不知用何等泥?佛言 :“听用黑泥,若泥,若牛屎泥,若用白泥,若用石灰,若白墠土。”
彼欲作塔基,佛言:“听作。”彼欲华香供养,佛言:“听四边作栏楯,安华香着上。”彼欲上幡盖,佛言:“听安悬幡盖物。”彼上塔上,护塔神瞋。佛言 :“不应上。若须上有所取,听上。”
彼上栏上,护塔神瞋。佛言 :“不应上。若须上有所取,听上。”彼上杙上、龙牙杙上,佛言 :“不应尔。若须上有所取与,听上。”彼上像上安盖供养,佛言 :“不应尔,应作余方便蹬上安盖。”
彼塔露地,华香、灯油、幡盖、妓乐供养具,雨渍、风飘、日曝,尘土坌及乌鸟不净污。佛言 :“听作种种屋覆。一切作屋所须,应与。若地有尘,应泥。若黑泥、牛屎泥。若须白,以石灰泥、白墠土泥。”
彼须洗足器,应与。须石作道行,佛言 :“听作。”彼须地敷,听与。时无外墙障,牛马入无限,佛言 :“听作墙。”若须门,听作。
时舍利弗、目连檀越作如是念 :“彼二人存在时,我常供养饮食。今已涅槃,若世尊听我等上美饮食供养塔者,我当送。”诸比丘白佛,佛言 :“听供养。”不知用何器盛食?佛言:“听用金银钵、宝器、杂宝器。”不知云何持往?佛言 :“听象马车乘载,若舁、若头戴、若肩担。”时诸比丘自作伎若吹贝供养,佛言 :“不应尔。”彼畏慎不敢令白衣作伎供养,佛言 :“听。”彼不知供养塔饮食谁当应食?佛言 :“比丘、若沙弥、若优婆塞、若经营作者应食。”
时舍利弗目连檀越作是念:“佛听我等庄严供养塔者,我当作。”佛言:“听。”彼须华香、璎珞、伎乐、幢幡、灯油、高台车,佛言:“听作。”彼欲作形像,佛言:“听作。”彼不知云何安舍利?“应安金塔中,若银塔,若宝塔,若杂宝塔。若以缯绵裹,若以钵肆酖岚婆衣,若以头头罗衣裹。”复不知云何持行?佛言:“听象马车乘辇轝驮载,若肩上、头上担戴,若欲倾倒应扶持。”彼自作伎供养,佛言:“不应尔。”彼畏慎不敢令白衣作伎供养,佛言 :“听。”彼欲拂拭声闻塔,佛言 :“应以多罗树叶、摩楼树叶,若孔雀尾拂拭。”彼大有华,听着塔基上,若栏上,若龙牙杙上。若向中,若绳贯,悬着屋檐前。
若有多香泥,听作手像轮像,魔酰陀罗像。若作藤像,若作葡萄蔓像,若作莲华像。若故有余,应泥地。
[4] 《摩诃僧祇律》卷 33,T22-498 上
塔事者,起僧伽蓝时,先预度好地作塔处。塔不得在南,不得在西,应在东,应在北。不得僧地侵佛地,佛地不得侵僧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