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6-29 15:08:23

    出家之前,我们早已形成以凡夫心为基础的人格。这种人格是由长期以来的世俗观念、世俗行为和世俗威仪造就而成,同时,我们又在时时强化这种业已形成的行为模式,包括做什么、不做什么,似乎都有相对固定的习惯。所以说,我们首先是一个俗人。不要以为一出家就能脱胎换骨,就能发生质的改变。成长为一个合格僧伽,必须经过戒定慧的全面熏修,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02 14:18:09

    2008年10月,西园戒幢律寺举办第三届戒幢论坛,主题为“佛法与心理治疗”,邀请教界人士及心理学界的专家学者参与。这是一次佛教界主动与心理学界进行的正面交流,那么,这种沟通的意义何在?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04 10:45:44

    佛教认为,真正的慈悲是要帮助人们究竟解决生命的痛苦,这不仅指物质问题,还包括心灵困扰;不仅指现实问题,还包括生死大事。从佛法观点来看,心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所在。只有解除人类生命中的永恒困惑和无明烦恼,才能从根本上铲除痛苦,获得安乐。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04 14:17:24

    在很多人感觉中,佛菩萨只是存在于书本和想象中,是脱离现实的。其实,成佛并不是成为行走云端的神仙,而是代表高尚生命品质的成就。这种品质包括三部分,分别是断德、智德和悲德。所谓断德,即断除一切烦恼。所谓智德,即圆满一切智慧。所谓悲德,即成就大慈大悲的品质。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05 09:02:34

    真正的佛菩萨应该是一种什么神情?他是无限的安静。这种安静不是无声的安静,而是内在的安静。仿佛静静的大山,静到极致,却像通天彻地的声音,有着某种难以表述的震慑力。这就是三法印所说的涅槃寂静,它来自所有躁动平息后的内心,来自宇宙人生的最高真实。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05 15:30:23

    在内心的阵营中,正念和妄念就是交战的双方。但从现状来看,双方力量却极其悬殊。如果说妄念像力士,正念就是襁褓中的婴儿;如果说妄念像正规军,正念就像刚刚成立的儿童团。这样的对垒,结果不言而喻。我们希望正念在这场抗衡中取胜,就必须不断赋予其能量,不断扩张其势力,使婴儿成长为拳王,使儿童团成长为无敌之师。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06 08:47:41

    在寺院住着心要清净,这样才能和法相应。相应了,才能在寺院享受这份清福。事实上,做事也是修行,生活也是修行。不要以为做事是做事,生活是生活,那你就没时间修行了。你要带着修行的意乐,带着菩提心、带着观照去做每件事。在做事过程中,最容易展现固有串习,也最容易失去观照。所以,做事正是最好的用功处,而且做事本身也是菩提心的实践,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07 10:33:29

    作为佛法修学,是存在一个普遍规则的。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个规则,具备这个基础,才有能力继续学习任何法门,才不会出现偏差。否则,过早的一门深入往往会带来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,就像盲人摸象那样。虽然也摸到了,但只是局部而已,对整体依然一无所知。甚至会因为对局部先入为主的印象,从此放弃对整体的探究,这是很可悲的。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07 10:36:00

    如何才能走向解脱?《道次第》就为我们指明了一条稳健而直接的道路。整个“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系列讲座”有114讲,这是我在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的讲课录音,也是我近年来向信众大力推荐的。我看弟子的标准就是,是否用心学过这套《道次第》。凡是没有在这上面下过功夫的,都不能算是我真正的弟子。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09 12:56:46

    从弘法来说,过去更多是强调契机。众生根机各异,所以演化出八万四千法门。这固然是顺应众生的需求,但如果缺乏引导,也会带来修学上的混乱。在信息闭塞的古代,多数人没机会接触太多法门,且有善知识耳提面命,不致令学人莫衷一是。但在目前这个信息时代,不必出门就可以接触三大语系、各个宗派的典籍。如果没有能力抉择,就会目迷五色,无所适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09 15:10:24

    认识解脱在三乘佛法中的核心地位,就能彼此协调各语系及宗派佛教之间的关系。声闻行者不必否定大乘,因为菩萨也在追求解脱,只是获得解脱的知见及禅修方法不同罢了。大乘行者也不必轻视声闻,因为声闻所成就的解脱,正是菩萨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及利他资本。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09:28:38

    第四章·第五节 舍衣杂相:一、舍法不同:1.本部主张;2.引他部。二、五利通塞:1.明通塞;2.诫等心。结束语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09:32:14

    第四章·第四节 受衣方法:一、作衣法;二、受衣法:1.置衣法式;2.秉法行事 ·简众和僧 ·差持衣人法 ·持衣与法 ·申敬取衣 ·次第授与 ·对陈词句 ·收摄次行 ·行讫告众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09:35:00

    第四章·第三节 简人差别:一、受衣人;二、持衣人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09:36:12

    第四章·迦絺那衣法 第二节 衣体是非:一、《四分》;二、《十诵》;三、《摩得勒伽》;四、《僧祇律》五、《五分》; 六、《善见》; 七、《四分》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09:37:26

    第四章·迦絺那衣法:第一节 受衣时节:一、受舍时限:1.约本宗以明;2.引他部为证。二、不开摄闰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09:38:40

    第三章·杂明诸行:六、余处自恣;七、前后受施;八、无缘略说;九、前后相从;十、夏竟离处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09:41:19

    第三章·杂明诸行:一、僧别辞句;二、说恣单重;三、未具前说;四、客来多少;五、十五出界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09:58:17

    第二章·第二节 四人以下对首法:一、正自恣;二、明犯忏;三、示妄陈。第三节 一人心念法 :一、自恣;二、忏罪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09:59:11

    第二章·第一节 五人以上僧法:四、略说杂行:1.对五德略;2.僧自相对略;3.卒难直去略。 五、五人僧法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10:00:17

    第二章·第一节 五人以上僧法:三、尼来请说:1.无尼来请;2.有尼来请 ·白日同席法 ·隔日重集法;3.尼来得否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10:01:14

    第二章·第一节 五人以上僧法:4.对座说仪 ·五德来仪 ·众僧自恣 ·五德处所 ·说讫告众;5.特明举罪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10:04:05

    第二章·第一节 五人以上僧法:2.正式差法 ·简德定处 ·索欲问和 ·正加差法;3.五德行事 ·和僧 ·行草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10:04:52

    第二章·第一节·五人以上僧法:二、五德自恣:1.简人是非 ·列两种五德 ·所以差二 ·斥世非谬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10:07:35

    第二章·第一节 五人以上僧法:一、僧集缘起:1.鸣钟敷设;2.筹水唱告;3.小众同别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10:08:35

    第一章·第一节 时节差别:一、含闰前后;二、诤事增减;三、修道延日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10:09:50

    前言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10:20:30

    第六章·第四节 特别说明:一、多人受日可否;二、依处安居差别;结束语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10:21:30

    第六章·第三节 受日作法:一、心念受日法:1.明缘法;2.告下众;3.沙弥。二、对首受日法:1.正明受法;2.示二法来源;3.明过用;4.问昼夜。三、众法受日法:1.初示缘;2.引古制;3.辨正说  查看全文>>


  • 觉醒  发表于 2020-07-10 10:22:30

    第六章·第二节 受日法:五、重受:1.引昔解;2.今解 ·立 义 ·引 证 ·述传闻证。 六、约事长短 七、僧尼不同 八、事讫不来成不  查看全文>>


1 23456...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