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讲记
济群法师
【点击查看全书链接】

  2.思惟六苦
  思惟六苦者,《亲友书》中说:为无有决定、不知满足、数数舍身、数数受生、数数高下、无伴之过六者。复摄为三,谓于流转中不可保信,于彼之乐任其受用亦无厌足之边际,从无始而住也。
  初中有四,于所得身不可保信者,谓数数舍身也。于作损益不可保信者,父子母妻之转变及亲怨之变易等,无决定也。于得圆满不可保信者,从高而坠下也。于共处不可保信者,当无伴而往也。从无始而住者,数数相续受生,不见生死之边际也。如是数数当思惟之。
  复次,于贪增长,成现在多数之乐受者,是乃于苦稍抑而起之乐心也。盖于除苦无有不对待之自性乐故。譬之过量行劳之苦,由坐而生起乐心,彼乃前行劳苦渐息,遂觉渐次起乐,非彼自性是乐也。苟坐复过久,仍如前生苦故。若以自性为乐因者,如依苦因,任若干时唯苦增长。如是依于行住卧及饮食、日阴等所生之乐,亦须在若干时渐成增长若干之乐,但若过久,实唯苦生,可知矣。此《入胎经》及《四百论本释》中说也。

  这六种苦还是属于总苦,也就是说,不论哪一道有情都要经受这些痛苦。
  “《亲友书》中说:为无有决定、不知满足、数数舍身、数数受生、数数高下、无伴之过六者。”《亲友书》告诉我们,有情在轮回中有这样六种痛苦:一是无有决定,彼此的关系不确定,此生为父子,来生也可能是仇敌;二是不知满足,欲望永远没有满足之时;三是数数舍身,死了一次又一次;四是数数受生,舍身后又被业力推动着不断投生,无法自主;五是数数高下,地位忽高忽低,时而当皇帝,时而当乞丐,忽而上生天堂,忽而堕落地狱;六是无伴之过,在轮回路上独来独往,没有人可以陪伴永远。
  “复摄为三,谓于流转中不可保信。”这六种苦又可分为三类,第一,有情在流转轮回中的身份和境遇都充满不确定性,没有任何保障可言。
  “于彼之乐任其受用亦无厌足之边际。”第二,有情由欲望而产生的追求是没有边际的,不是说享受一下就能满足。事实上,一个欲望得到满足之后,新的欲望很快会接踵而来,永无止境。
  “从无始而住也。”第三,欲望是没有边际的,同样,生死也没有边际。
  “初中有四。”其中第一类“谓于流转中不可保信”又分四种:
  1.身份不定:“于所得身不可保信者,谓数数舍身也。”我们得到的色身是没有保障的,无法永远拥有。它就像我们暂时居住的房屋一样,使用期一到就必须舍弃。所以佛陀告诉我们:在无尽轮回中,我们流过的鲜血比四大海的水更多,留下的骨头比须弥山更高。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,谁也无法算清自己曾经舍身的次数。
  2.关系不定:“于作损益不可保信者,父子母妻之转变及亲怨之变易等,无决定也。”轮回中的众生,彼此关系变化不定。在一次次舍身、受生中,父亲可能会转为儿子,母亲可能会转为妻子,亲人可能会转为冤家,人身可能会转为动物。若能看清轮回真相,再反观这个世间,实在是太可怜了。
  3.所得不定:“于得圆满不可保信者,从高而坠下也。”我们在世间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。今天儿孙满堂、富甲天下,又有哪一样可以永远保有?在这个无常的世间,一切变故都可能发生。如果我们能透视这一切,即使发生再大的变故,也能从容应对。
  4.轮回伙伴不定:“于共处不可保信者,当无伴而往也。”一个家庭,就是一个暂时的轮回小团体。但亲人们并不能永远在一起,即使没有任何意外的家庭变故,死亡也会使现有家庭成员发生变化。而在死亡路上,谁也不能替代,不能相伴。来生再见,已成陌路。人其实都有致命的孤独感,因为我们注定要独自往来于生死路上。
  “从无始而住者,数数相续受生,不见生死之边际也。如是数数当思惟之。”所谓无始而住,是说轮回没有开始,如果不修行的话,也不会终结。因为惑业会不断制造轮回,所谓“前异熟既尽,复生余异熟”。旧的业力刚刚结束,新的业力已然成熟,如此周而复始——业力无尽,生死无穷。所以,对于轮回的六种总苦,要反复思惟,认识其痛苦本质。
  “复次,于贪增长,成现在多数之乐受者,是乃于苦稍抑而起之乐心也。”快乐,就是欲望暂时得到满足而带来的乐受。确切地说,是因为对痛苦的抑制和缓解而带来的乐受。贪著某个境界,想要得到它,并因得到而产生快乐。比如很想吃饭时吃到一顿美餐,很想洗澡时来到一个温泉,这些都是快乐的享受,因为想吃饭和想洗澡的痛苦得到了缓解。如果没有这些前提,在不想吃饭时还要不停地吃,不想洗澡时还要不断地洗,不但不会感到快乐,反而会变成痛苦。可见,所有快乐都是由贪欲所引发,而贪欲又属于有漏的烦恼,其本质是痛苦的。
  “盖于除苦无有不对待之自性乐故。譬之过量行劳之苦,由坐而生起乐心。彼乃前行劳苦渐息,遂觉渐次起乐,非彼自性是乐也。苟坐复过久,仍如前生苦故。”所以,除了缓解痛苦之外,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快乐。就像我们走得非常累了,坐下休息会觉得快乐。这种快乐是因为之前因行走产生的疲劳得到缓解才逐渐生起,但这种快乐并不是究竟意义上的快乐。如果坐得时间太长,也会像走累了一样感到痛苦。
  “若以自性为乐因者,如依苦因,任若干时唯苦增长。如是依于行住卧及饮食、日阴等所生之乐,亦须在若干时渐成增长若干之乐,但若过久,实唯苦生,可知矣。此《入胎经》及《四百论本释》中说也。”如果觉得有什么是自性的快乐,那它是否会像痛苦那样,只要不加缓解就不断增长?事实上,因为行住坐卧及饮食、时间等产生的快乐,只能在一定时期才能产生一定的快乐,超过这个时间,就会导致痛苦。这是《入胎经》和《四百论本释》所说的。比如因为走累了感到痛苦,继续走下去,将越来越痛苦,决不会转变为快乐。而快乐却不是这样,当我们走累了,坐下来会感到快乐,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,如果坐久了,快乐很快会转变成为痛苦。可见,快乐不是本质的,只是相对的假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