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讲记
济群法师
【点击查看全书链接】

五、静虑学处

  1.静虑自性
  于随一妙善所缘,心一境性,心正安住。

  静虑,就是禅定。这一部分内容讲得很简略,因为后面有大量篇幅专讲止观。
  “于随一妙善所缘,心一境性,心正安住。”静虑,是将心安住于善所缘境,达到心一境性的效果。当心正当安住的时候,其他妄念就没有机会活动了。凡夫的心,就是一大堆混乱情绪加上一大堆错误想法。正是这种混乱,遮蔽了我们对空性的认识。修行所要做的,就是让心安住下来。但这种安住必须是善所缘,才不会有负面效应。其实,我们平时也有安住的时候,工作狂可以进入“工作三昧”,艺术家可以进入“艺术三昧”,但这些并不是善所缘,结果很可能还是在引发贪嗔烦恼,或是令人痴迷,或是令人癫狂。所以,修行应选择善所缘,这样才能作为进一步修观的基础。
  2.静虑差别
  差别者,从自性门,有世出世间之二。从品类门,有止与观及止观双运之三品。以作用之差别,有令现法身心安乐而住,及现证功德与饶益有情之静虑。一、于何等引生起身心轻安之静虑。二、成就神通解脱遍处胜处等共诸声闻所有功德之静虑。三、以静虑成办十一种饶益之静虑。

  关于禅定的差别,本论主要从自性门、品类门和作用差别进行介绍。
  “差别者,从自性门,有世出世间之二。”禅定的差别,从自性进行区分,有世间和出世间两种。一种是世间禅定,如四禅八定;还有一种是出世间的禅定,如直接缘空性作为所缘,这是圣者的静虑。
  “从品类门,有止与观及止观双运之三品。”从品类进行区分,主要有三种:一是专门修止,二是专门修观,三是止观双运。
  “以作用之差别,有令现法身心安乐而住,及现证功德与饶益有情之静虑。一、于何等引生起身心轻安之静虑。二、成就神通解脱遍处胜处等共诸声闻所有功德之静虑。三、以静虑成办十一种饶益之静虑。”从禅定的作用上说,分为令身心安住、现证功德和饶益有情三种。现法乐住,是现前获得身心轻安的境界。除了无色界惟心轻安外,其余都是身心轻安。现证功德者,成就神通,都是由定所引生,这是和外道共通的。至于成就遍处解脱,则不与外道共,因为心念力是为了希求解脱,必入内道佛乘才有。由此引生的定力,才有遍处解脱功德。什么是遍处?指尽一切处无所不遍之意。修定时先缘一小境,纯熟后,所缘之境即遍一切。如十遍处之青遍处等,先缘青色小境,然后遍一切皆青色。胜处者,谓如形色等胜一切处。凡遍处胜处都是定力串习的作用,这些静虑是菩萨与声闻共同修学成就功德的静虑。饶益有情静虑者,是以静虑成办十一种饶益有情的静虑。具体内容见《瑜伽师地论·菩萨地戒品》,此处指菩萨专心安住于十一种饶益有情事中,心无散乱,从而成就饶益有情的静虑。
  3.身心生起之法
  生起之法,思惟修静虑之胜利及不修之过患等,于下奢摩他时当广说。修学静虑具六度之施者,自住静虑,亦安他于彼是也。其余如前。

  “生起之法,思惟修静虑之胜利及不修之过患等,于下奢摩他时当广说。”奢摩他,梵语音译,意为止。禅定的生起途径,首先是思惟修习禅定有什么殊胜利益,及不修有什么过患。相关内容,本论在之后的“止观章”会作广泛说明。
  “修学静虑具六度之施者,自住静虑,亦安他于彼是也。其余如前。”怎样使所修静虑具足六度?其中的布施,就是自己安住于禅定,并帮助他人安住于禅定。其他五度也是同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