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佛不仅是个人的事,还要进一步利益众生,因此,弘法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。参与适当的弘法活动,使学员有机会接触现实的社会人生,才能时时不忘自己的使命。在接触信徒的过程中,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,需要我们用佛法的智慧去解答、去引导,就会使学员在实践中认识佛法的意义和作用。 [原文]
僧人不仅要追求解脱,更要担当民众的精神导师。正因为如此,僧宝是人间福田。僧伽布施信徒以法,施主供养三宝以财,这就使佛法有更多机会普及到民间。而僧伽在接受供养的同时,也在提醒自己对社会有什么使命。在泰国、缅甸等地,佛教对社会的影响远远超过汉传地区。其原因,应该和僧团依赖民众供养有相当关系。 [原文]
语言是表达佛法的载体,会受到特定时空和文化背景的影响,但这些和禅的本身没什么关系。六祖根据他的修行经历,将自己的体证用最适合当下受众的语言表达出来,是最直接也最本土化的表达。同时因为他的立足点很高,所以能抛开庞杂的理论和术语,直接切入核心部分。 [原文]
我们这个分论坛的主旨,是希望通过对传统宗派的反思及各法门的准确定位,建立起契合当代大众的修学体系,为僧制建设、僧伽教育及面向社会的弘法布教提供坚实的理论后盾。 [原文]
1999年,济群法师应邀前往台湾参加“两岸禅学教育研讨会”。会议期间,在东道主的安排下走访了各地的重要道场,并对台湾弘法事业的开展进行了考察。在相互的座谈交流中,法师就各道场事业发展的侧重点作了有针对性的发言。 [原文]
今年“玄奘之路”的队伍中,一袭灰袍的济群法师尤为引人注目。在主办方官微的活动报道中,关于法师的配图说明是:“快靠近济群法师,迅速补充正能量。”一路走来,法师有些什么感受?遭遇了些什么?是大家最为关心的。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采访了济群法师。 [原文]
玄奘三藏从小就发愿“远绍如来,近光遗法”,我们也要以此作为自己的愿力,传承佛法,利益众生。如果今天的佛子都能具有这样的情怀,不仅是佛法之幸,也是众生之幸,世界之幸。 [原文]
生命就是一个产品。我们现有的是凡夫品质,而学佛是要成就佛菩萨的品质。这个品质的形成是有规律的,也就是法门。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,在传承过程中,受不同地区社会习俗和传统文化的影响,方便越来越多,引导修学的书籍也越来越多。所以,现代人学佛既方便,又不容易。 [原文]
我提倡的是“弘扬佛法,人人有责”。当然,这不是说让每个人都去说法,都去引导大众修行。而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与,或是和人分享自己的修学心得,或是向人推荐适合的佛教读物,或是参与寺院的弘法活动,或是加入佛法书刊的助印和流通。只要有心去做,总有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。 [原文]
现代化的问题不仅是我们今天才面临的,在以往各个时代,历代祖师都曾面临过类似的问题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古代大德们完成了他们那个时代的使命,在今天,佛教现代化的使命就责无旁贷地落到我们这一代佛弟子的身上。 [原文]
三性代表了唯识宗认识世界的三个层面,也是整个唯识理论的建构基础。所谓三性,即遍计所执性、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。在唯识宗,性和相的概念是相通的,又称遍计所执相、依他起相和圆成实相。通过三性,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空与有的真相,获得中道的如实智,从而摆脱生命中的一切迷惑。 [原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