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年5月1-4日,济群法师在苏州定慧寺为信众开讲《普贤行愿品的观修原理》。每天讲座结束,又现场为信众解答听讲及日常修学的各种问题。 查看全文>>
我们对任何 一个宗派的学习,首先必须通过闻思获得中道见。拥有正见之后,才有能力去判断正与邪,才有能力去解读一切经教,才懂得如何着手修行,也才有能力认识人生。 拥有正见之后,我们才知道学佛要摆脱的是什么,要通达的又是什么。如果没有闻思的中道见作为修行指导,所谓修行无异是盲目的,结果难以想象。 查看全文>>
佛教造像之首要目的,在于“令十方瞻仰慈容者,皆大欢喜,信受皈依,广种善根,潜消恶念”。这种寓教于形的亲切方式,使佛教得以从精神的圣殿走向民众,向更多的人传达慈悲喜舍的内涵,示现彼岸净土的境界。 查看全文>>
真正伤害我们的,是我们的心,而不是客观环境。我们恨一个人,内心就会形成一道伤痕;恨两个人,就会留下两道伤痕;恨天下人,内心就会布满伤痕。所以,当我们对他人产生嗔心时,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自己。只有当这种破坏性的心态传达出去并付诸行动后,才会进而伤害到他人。 查看全文>>
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,不仅是菩萨行者应该具备的一种信念,同时也是最高的观修方法。《行愿品》分为长行和偈颂两部分。长行是详细的观修仪轨,若依此仪轨观修,便能迅速契入法界,圆满佛果功德。 查看全文>>
佛法虽然浩瀚,但所有修行都离不开这些基础。宗喀巴大师在《菩提道次第论》中,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、皈依三宝、深信业果作为学佛修行的道前基础及共下士道的内容,又以“发心”贯穿三士道的修行。可见,这四点不仅是学佛之路的必要基础,也是修行成就的根本保障。 查看全文>>
在大乘佛法中,菩提心与空性见如鸟之双翼、车之两轮,缺一不可。而在究竟意义上,空性与悲心原本是不二的,既无菩提心之外的空性见,亦无空性见之外的菩提心。本文之所以特别强调菩提心的殊胜,指出学人在修习空性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端,主要是针对某些重空性见、轻菩提心的现象而言。但我们需要的注意的是,在未圆成无上菩提之前,二者皆不可 查看全文>>
一、总说;二、校量功德;三、消除恶业;四、远离邪魔;五、诸佛护念,人天礼敬;六、获得圆满身份;七、往生佛刹速成佛道;八、结说;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是一部教导我们圆满成就菩提心的修行宝典。 查看全文>>
菩萨每做一件好事,哪怕是微小善行,都应如此回向,而这种回向是永不间断的。当我们作如此回向时,等于将一滴水投入大海中,和大海融为一体,并因此获得恒久的力量。 查看全文>>
菩提从何而来?正是由众生而成就。如果没有众生作为修行所缘境,一切菩萨都无法圆满佛道,成就无上正觉。 查看全文>>
学佛,关键在于行佛所行,而不仅是祈求佛菩萨的加持和保佑。唯有将佛法落实到自身的心行改造中,才是名符其实的学佛。 查看全文>>
请佛住世这一大愿,不论是对我们个人修行,还是对这个世界的众生都具有重大意义。 查看全文>>
在尽虚空、遍法界的诸佛菩萨前,有无数的我在祈请;每一个我,又在祈请无量的诸佛菩萨。 查看全文>>
若以凡夫心、以充满我执的名利心行善,即使所做事情很大,但因为发心狭隘而不纯净,所获功德往往非常有限。反之,若能以无限广大的清净心去随喜,所获功德将是尽虚空、遍法界的。 查看全文>>
因为众生的烦恼习气根深蒂固,所以,忏悔也必须长期、持久地进行,尽未来际永不间断,才能形成稳定的心行力量,从而与无始以来形成的习气抗衡。 查看全文>>
《行愿品》所阐述的广大供养乃无上妙法,发心极为广阔,在空间上周遍十方,在时间上尽未来际。 查看全文>>
我们赞叹佛陀的大慈大悲,赞叹佛陀的的智慧无量,因赞叹而心向往之,以身口意三业模拟佛陀的心行。这种忆念的过程,本身就是修行。 查看全文>>
在每一处佛土,在每一位佛陀之前,都有无数的我在礼拜;而每一个我,又在礼拜无量佛土中的无量诸佛。 查看全文>>
一、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;二、念死和观苦;三、放弃我执;四、发心;五、关于《行愿品》;本品可以两句话作为总结,那就是“菩提心的无上观修,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”。 查看全文>>
一、如何修习皈依;二、《仪轨》中发心的说明;三、《仪轨》中忏悔的说明;四、《仪轨》中七支供的说明;五、《仪轨》中发愿的说明;皈依修习是可深可浅的,若以至高见地修习,皈依同样是最高、最快捷的法门。 查看全文>>
一、入佛子数;二、诸戒之本;三、减灭诸障;四、集广大福;五、不堕恶趣;六、人与非人不能为灾;七、随愿皆成;八、速得成佛 查看全文>>
一、遮止学处;二、奉行学处;三、共同学处;皈依之后,一定要奉行相应的学处。通过守护这些学处,使自己保有皈依体,并强化三宝在内心的分量。 查看全文>>
一、亲近善知识;二、听闻正法;三、如理作意;四、法随法行;当我们通过皈依仪式成为佛子后,又该如何进一步修学呢? 查看全文>>
一、生起皈依之心;二、依法传授皈依;三、菩提信物;皈依为学佛之始,对今后修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,故应认真对待。 查看全文>>
一、何为三宝;二、三宝的种类;三、内在三宝与外在三宝;真切认识三宝内涵,是修习皈依的重要前提。 查看全文>>
一、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;二、念死无常;三、念三恶道苦;四、深信惟有三宝能救度;皈依,必须有正当理由,这直接影响到学佛的态度和成就。 查看全文>>
一、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;二、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;三、因皈依而有种种法门的施设;四、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;皈依,是成为佛教徒必须履行的入门手续,也是远离三恶道、迈向菩提道的开端。 查看全文>>
皈依不仅是一道手续,更不是一次仪式就可大功告成的,其本身就是重要的修行方式。 查看全文>>
业的造作与积聚;业的认识;业力与忏悔;无生忏和心的本质;烦恼、业、果报;承前启后的中士道;以观苦巩固出离心;从认识苦到解脱苦;我见为一切烦恼之本;解脱道和菩萨乘 查看全文>>
整部《道次第》,以菩提心贯穿始终,使三乘佛法次第井然,层层递进。其中又包括两大内容。首先是人天乘、解脱道与菩提心的关系。经由菩提心的统摄,使下士道、中士道成为菩萨道的前行。宗大师在《道次第》中,以菩提心融会三乘修法,与《法华》思想一脉相承。既对其深意作了诠释和解说,更建构了切实可行的修行理路,堪称解行并重的修学纲要。 查看全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