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《金刚经探微目录

  般若经典概说
 《金刚经》的翻译与弘扬
  经题与本经的宗旨
 《金刚经》的科判
 《金刚经》的主要思想
  穿衣吃饭
  发菩提心——胜义菩提心
  无我度生
  布施波罗蜜——无相布施
  佛陀的身相——无相可得
 《金刚经》的信仰——难信之法
  圣贤的果位——佛果无得
  如来的言教——无法可说
  般若正观
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
  般若法门的殊胜
  心为何物
  广修善法,成就菩提
  如来的境界
  佛眼看世界

  在一万多卷汉传佛经中,《金刚经》是国人最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一。即使不是佛教徒,即使从未读过佛经,也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因缘听过这个经名,或听过其中某个偈颂、某句经文。其普及程度,惟有同属般若系经典的《心经》可相提并论。
  那么,《金刚经》到底说了些什么?为什么千百年来,人们对它奉若圭臬,推崇备至?
  自《金刚经》传入汉地以来,从古德对它的注疏、论释,到今人对它的解读、研究,可谓精彩纷呈。所以,这次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契入,不是按经文依次解读,而是围绕经中关注的二十个问题,开显本经蕴含的修行原理。
  诵过《金刚经》的学人应该有这个印象——经中的重复之处较多。尤其是初接触者,难免心生疑惑:佛陀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说法?其实,这种重复并不是完全雷同,而是关注了相似的问题,但在解说上有所侧重,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。如果把握不住重点,我们就可能在修学本经时,既有似曾相识之感,又有不甚了了之惑。
  基于此,我们特别把相似的问题编辑在一起,加以对比和说明。比如《金刚经》多处说到怎样看待佛身——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吗?也多处论及怎样理解说法——如来究竟有没有说法?通过这些对照,便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本经主要思想,进而在佛陀的引导下,以般若智慧认识这些问题。

绪论:从《般若经》在佛教的地位说起

  《金刚经》属于般若系经典,所以在正式讲述本经之前,先给大家介绍一下《般若经》在佛教中的地位。
  1.从大乘三系看
  近代的太虚法师和印顺法师把大乘佛教归纳为三系。
  一是性空唯名系,认为一切法的存在都是因缘和合的,不过是假名安立而已,其本质都是空性。阐述这一思想的经论,主要是般若系经典,以及依《般若经》所造的论典。如龙树菩萨所造的《大智度论》《中论》《十二门论》,提婆菩萨所造的《百论》等。
  二是虚妄唯识系,侧重从妄识探讨人的心理现象,通过对八识五十一心所的解析,说明我们所认识的世界都是心识的作用和显现。换言之,我们所认识的世界,没有离开我们的认识。主要经论有《解深密经》,及弥勒菩萨所造的《瑜伽师地论》、世亲菩萨所造的《唯识三十论》等。
  三是真常唯心系,与虚妄唯识系相反,主要立足于真心探讨修行原理,认为众生本自具足圆满无缺的佛性,又称如来藏,这是觉悟成佛的潜质。主要经典有《涅槃经》《楞严经》《胜鬘经》等。
  在三系中,《般若经》属于性空唯名系。
  此外,也有将大乘佛教分为两系的观点。如义净三藏在《南海寄归传》中说:“所言大乘,一者瑜伽,二者中观。”如果归纳为两系,那么《金刚经》是属于中观的典籍。
  2.从汉传佛教的判教看
  佛教传入中国后,东晋慧远法师在庐山与道友共结莲社,同修净业,被后人尊为净土宗初祖,这也是汉传佛教最早的宗派。随着经典的不断翻译和传播,至隋唐逐渐形成天台、三论、华严、唯识、禅、密、律、净八宗。其中,有几个宗派和《般若经》关系密切。
  如吉藏法师创立的三论宗,就是以《般若经》为最高典籍,依《中论》《百论》《十二门论》建宗立派。
  此外,天台宗将佛陀的一代时教判摄为藏、通、别、圆。其中以《般若经》为通教,通前通后,通化三机。所谓通前,是指它能接引二乘人进入大乘;通后,则是作为深入其他大乘经论的基础。比如学修《法华经》《华严经》《涅槃经》等,如果没有以缘起性空的正见为基础,就容易于如来藏的思想产生常见。
  禅宗最初传入时,达摩祖师以四卷《楞伽》印心。到了四祖道信,倡导弟子们诵念“摩诃般若波罗蜜”,五祖弘忍则直接让弟子们修学《金刚经》。至六祖慧能,和《金刚经》更是因缘深厚,不可思议。最初,六祖就是因为听人诵念《金刚经》而发心修行,其后又因听闻五祖解说《金刚经》,至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开悟。整个《六祖坛经》,就是建立在《金刚经》的基础上,为学人指明了最为快捷的顿悟路径。
  3.从藏传佛教看
  在藏传佛教中,格鲁派特别推崇《般若经》,以中观见为最高、最究竟了义的见地。至今,很多藏族家庭依然有供奉《般若经》的传统,其地位可见一斑。
  而宁玛派认为,佛陀说法有三转-法-轮。初-转-法-轮侧重说有,如四谛、十二因缘、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;二转-法-轮侧重说空,说一切法是无自性空的,即般若法门;三转-法-轮又是说有,说一切众生有如来藏。所以他们称般若为中观,依如来藏建立的大圆满则是大中观。大中观要建立在中观基础上,以《般若经》的空性正见为基础。这个观点类似天台的判教,也是以般若为通教。
  由此可见,不论在印度佛教、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中,《般若经》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